>>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柑橘里的虫子无毒却让人恶心

写作者:青葡萄     日记本: Xの忆

日期:2008年10月29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36

  秋意渐浓,橘市寒风瑟瑟、橘农欲哭无泪。“别怪我心狠,只因这世界太虚幻”——消费者爱莫能助,“你以为我不想吃橘子吗,我多想有本为我消疑解惑的《食橘手册》,但是没有;我多想有权威为我大口吃橘子撑腰啊,但是,他们靠不住”
  ……
  
  
  “为消除四川广元柑橘大实蝇事件的影响”,不至于“引发消费恐慌”,据媒体报道,有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封锁扑灭疫情”。但是,被列在第一条的应急措施依然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大实蝇等植物害虫对人畜无害的科学知识,消除消费者的恐惧心理。”为橘农计,也为政府计,必须坦白地说出大实话:这是一条无效的措施。
  早几日,《扬子晚报》上已有宋桂芳写的《居高临下的专家理论救不了无辜的橘子》,文中所讲的道理本人深表赞同。但看来有关方面仍不以为然,所以再啰嗦几句。有个“脑筋急转弯”:吃水果发现有虫子,怎样的情况最恐怖?大多数人都会回答,吃完了才发现有虫——错误!——正确的答案是,发现没吃的水果里残留着半条虫子。可以体会一下,对吃柑橘的普通人(具备特别素质的专家除外)而言,现在面临的不是蛆虫有毒无毒、有害无害的问题,而是由各种不良感觉综合而成的心理效应——恶心。实际上,坊间形容“恶心”常用的词汇就是“像吃了苍蝇”,那么,吃柑橘吃到了未成年的苍蝇宝宝,其结果大概也别无二致。
  遗憾的是,一些地方政府首选的应对策略仍然是习惯了的“封口”战术,而且一上来就不惜诉诸国家暴力。反过来说,如果这些地方的政府只考虑本地果农的利益,想方设法将有虫害的柑橘推销出去,那实际上就不只是坑害购买柑橘的消费者,而是根本就在扩散虫害。很有可能,今年受害的只是局部地区,而明年却会散布到更大的范围乃至全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局部柑橘产区因虫害而造成销售困难,对其他未受灾的产区来说,应该是“福音”(虽然这样说有点不厚道),为什么在中国却会造成有可能“全军覆没”的危局?在有关部门的应急对策中,似乎没见到一款想来应该是最有效的危机公关措施。这就是,没有受到大实蝇侵害的绝大多数柑橘产区,为什么不公开保证自己的柑橘“绝无蛆虫”,譬如用“发现一个罚送十元”的市场销售策略来推销自己的果品?或许这才是今年柑橘市场最有效的“救赎”之道。
  于是又想到一个小故事:据说某国苍蝇极多,有一次总理演讲,亦有一只听得陶醉了的苍蝇闯入金口。总理面不改色地说:因为本国环境好,苍蝇也无毒,不信的话,我就可以做个见证,保证吃了苍蝇不生病。于是,本来可能是丑闻,现在却成了环保的政绩。不知中国的官员或专家是否有这种勇气?
  不过,遗憾的是,现在无论怎么忽悠中国的消费者,甚至证明这些虫宝宝多么富有营养,含有多种氨基酸,甚至包治百病,怕是也不能轻易得逞了。尤其是拿当前正在学习的“科学发展观”来衡量,这些说法或者做法是否背道而驰、南辕北辙?最后,还是那句话:保证上市柑橘无虫并让消费者确信才是“救赎正道”。
  
  
  
  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有待我们慢慢去品味,社会的诚信缺失带来的伤害已经实实在在,那一堆堆烂橘子,可都是财富啊!该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橘子…
  
  
  

完成时间:2008.10.29 11:56:35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3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