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再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思考

写作者:雨季又来     日记本:  浮生之恋

日期:2008年10月27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418

  再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思考
  
  正值在全国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刻,今天又得听到中央党校教授讲解《努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讲座,再次温习讲课内容,难免会产生一些思考:
  一是作为生活于现代社会的世俗化的人(现实化、理性化、利益化),基本经历了改革开放的绝大多数时间,经历了建设中国特色的关键阶段,虽然对改革开放前的很长时期没有亲身经历,但受到的是那时的教育和思想的薰淘,知道那个时间的父辈们生活的基本环境,工人和农民和军阶级,作为中国最大广大的一部份人,作为国家的主人,都拥有非常崇高的理想,或者说,生活和工作在绝对公平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环境中,只有明确成份的人才有绝对的不公平,但那的确是一少部份,是被称为剥削阶级的部份,当家作主的人们,在崇高理想的感召下,忘我工作,有了“自由”也有了“公平”但其实质是没有公平和自由的。只是因为那时的追求就是最简单的需求能够通过不计代价的劳作得到衣服和少得可怜的食品,但心总是仿佛充满的感激之情,的确,仿佛跟着走,就能有共产主义的到来。那时,人们生活已经越过了简单的物质生活,仿佛在精神的自我满足中找到了一切。但毕竟人总得有现实的方向,得走到区别于物的方向上来,在精神上的满足只是一个被压抑的灵魂的自我拯救,人毕竟不能都成为佛,还得回归人的本性,一旦有了适宜的环境,人心就开始长大,行动就会走向与心一至的方向。理想和道德的约束就显得十分的脆弱,真正的公平和自由变成了对现实生活中最初的原动力。
  二是基于以上的社会基础,中国的改革开放,成为人民的最大希望,成为了中国今天可面对世界金融 危机仍然可以沉着应对,毫无惧色,改革开放所遵循的其实就是将自由还给了他的最需要者----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当然不能没有纪律,那是应该只有公平少有自由的群体。之前,当然是将公平给了所有的人,公平的人,平等地相处于华夏大地,在法律的范围内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自由的社会环境中,工人们高兴地游走于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之间,挣得有劳动换回的更多的属于自己的财富,年轻的农民朋友们,也放下了握了几十年的钉钯锄头,离开曾经依赖的土地,成为充满活力的打工一族,成为了改革开放的真正真正实践者,留下的是他们的父辈如孩子在偏僻的乡村等待他们的进步。知识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育、文化、科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空间。神舟系列上天,袁隆平获奖了,火车的速度快了,资源都在开发了……..中国成为了大国,强国。成为了世界上少有探月家庭成员,东盟不能少了中国,G八也不能少了中国,面对华尔街风暴,世界更不能少了中国的参与。但是,在发展中,建筑公司多了讨薪的农民工,土地多了自由开放的野花野草,矿井下埋葬了更多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也有点焦虑于现在的困境了,公安局的大楼多了些烟火的痕迹,甚至不知不觉中无辜的人民警察献身于无业者的刀忍。。。。。曾经的人民内部矛盾有点让人不可接受,也不能再掉以轻心,中国的大事,得有大的办法解决,得有系统的思考系统的办法。
  三是基于面临的问题,包括国内的,国际的,历史的,现实的,为什么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政治学习问题,更是关系中国何去何从的问题,这也是作为一个执政党,如何实现对人民的承诺的大问题。自由和公平,是人民的需要,也是政府的终极目的。讲科学发展,就是要将公平以正确的方式更好地交给人民大众,立足点,肯定是得先遵循于绝大数的利益群体,现在这个群体仍然是曾经为自由与公平而浴血奋战的那些人的那个部份-----农民和工人,现在不说阶级,但也是一个阶层。切实的让执政党从他们的现实处境出发去解决他们的现实困难,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
  
  

完成时间:2008.10.27 22:38:01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9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