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上看了一个98年的老电影,苏有朋演的西厢记故事,但是重点讲红娘,电影名字就叫《红娘》,开始很不以为然,认为扮演红娘的演员面相有点老,不耐看,看红娘在半万大军前侃侃而谈,觉得未免有些做作,零星看了一下,看到最后,崔莺莺和张生成了亲,红娘要求回归故里,在青翠的山谷里自在的荡秋千,配了《女儿梦》的那首歌,突然觉得很喜欢,我喜欢那聪明伶俐,忠诚尽胆而且不图回报的红娘,所以上网来查了一下有关红娘的资料,附在这里,哪时候俺做个红娘也不一定,俺倒是蛮适合做红娘的,哈哈。
附录:《红娘》歌曲
1 女儿梦
心里有话 说给谁听 女儿心事给风 同是红颜 不一样的梦 飘来飘去 梦在谁手中 身不由己 何必有花容 一个情字了得 来世愿作一朵花 自由自在 在山野中
2 红娘
把两颗心拴在一起 你是那根红线 当有情人终成眷属 你已悄悄走远 才子佳人的情节 总有你的出现 为人作嫁的传说 湿了多少泪眼 今生梦 来世缘 太少温热太多寒 女儿情 古今同 一怀愁绪隔千年 多少无眠夜为你轻叹 有谁知红娘啊 也是红颜 欢情尽 真爱远 你的故事太古典 红尘深 良宵短 好自珍重每一天 常在梦境里听你呼唤 莫将那好时光 付于流年
二、红娘——婚姻介绍者的代名词
红娘在崔、张的婚姻中,虽不是最初的“介绍人”,但她是成全这桩美满婚姻的关键人物,而红娘聪明伶俐、妙语连珠、活泼爽朗的美好形象又深入人心。所以在社会上从事婚姻介绍工作的人,或者偶或为青年男女牵线搭桥者,都愿以“红娘”自称,而不愿称为“媒婆”,因此“媒婆”一词渐渐消失,偶然有人提起,也总隐含着贬义,而“红娘”一词却广为流传,成为汉民族文化中的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借代词”。
三、西厢记里的红娘
从这个故事的大概中,可以看出红娘并不是莺莺和张生初次会面的“介绍人”,莺莺和张生相识相知是源于普救寺里的偶然相遇。红娘当初不仅没有“搭桥”,且在一段时间里,曾经奉崔母之命监视他们的行动,管制着莺莺,防范她有越轨之举。所以莺莺曾经埋怨红娘“但出闺门,影儿般不离身。”红娘回答说:“不干红娘事,老夫人着我跟着姐姐来。”(《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红娘是崔家的奴婢,其主要职责就是服侍和管制着小姐莺莺。促使红娘改变自己的态度,背叛自己的“职责”是源于一场兵变的灾难。
佛殿相遇后,崔、张的爱情在“地下”悄悄地发展着,他们“月下联吟”、“道场顾盼”,彼此相思,好事在望。然平地起风波,孙飞虎兵围普救寺,要掳莺莺为妻。三日之内若不交出莺莺,“伽蓝尽皆焚烧,僧俗寸斩,不留一个”。在此危难之际崔老夫人做出决定,当众宣布:“但有退兵之策的,倒陪房奁,断送莺莺与他为妻。”张生欣喜若狂,修书一封,招来白马将军,退却半万贼兵。总以为美满姻缘指日可待。然兵退身安的老夫人,在庆功宴上却出尔反尔,悔亲赖婚。“赖婚”之举伤了张生,害了莺莺,激起了红娘极大不满。从此红娘坚决地站在张生的立场上,打抱不平地要成就张生与莺莺的婚事。她为张生进计献策,她为莺莺传书递简,辛勤劳苦自不必说,还常常忍着小姐无端指责,受着老夫人无情的棍棒。当张生由衷感激地说:“小生久后多以金帛拜酬小娘子。”红娘反驳道:“先生的钱物,与红娘做赏赐,是我爱你的金货?”(《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在红娘无私的竭尽心力的帮助下,老夫人终于让步,崔、张这对情人终成眷属。
由此观之,红娘本不是一个好管天下姻缘的“多事”人,她所以卷入崔张的婚姻中,由旁观者变为“热心人”,其原因概括起来有三:一是感激张生侠义地救了她们一家人。“我想咱们一家,若非张生,怎存俺一家儿性命也?”(《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二是她不满老夫人忘恩负义,过河拆桥。“这是俺老夫人的不是,将人的义海恩山,都做了远水遥岑。”(《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三是她认为小姐与张生郎才女貌,是天生地设的一对。“秀才是文章魁首,姐姐是仕女班头;一个通彻三教九流,一个晓尽描鸾刺绣。”(《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所以,红娘所为绝不仅仅是出于“热心”,而是义与勇的表现;而红娘这一个人物的内涵也不只是一个牵线搭桥者,而是中华民族一种美好道德的象征。这种道德就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牺牲自己,见义勇为;以自己无私的辛劳,成全他人的幸福。这,也就是红娘的本来面貌。她与中国古代的“媒婆”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古代有“三姑六婆”之说。“三姑”是指:尼姑、道姑、卦姑;“六婆”是指: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这“六婆”中的“媒婆”就是男女双方之间专门从事穿针引线工作的搭桥者,并且以此谋生,而不是“无私的辛劳”。古代任何人的婚姻都要经媒婆的“手续”,没有“媒妁之言”的婚姻,是不被家庭和社会承认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