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们怎样爱孩子
这篇文章,看了几遍.觉得很不错的.特放在这里 有时间就学习哈.呵呵~~~~
有位外国名人讲过:“爱孩子,这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儿。”我相信没有哪个国家的人能像中国父母这样舍得为孩子付出,从最初孕育时期的营养胎教到长大成人后的结婚、住房乃至保险业替父母设计了孩子60岁以后的生活。我只能说中国的家长太舍得付出,但这是否算真正爱孩子呢?
现在的大部分的中国家庭尤其是城市人均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这也是人们在子女身上大把花钱的原因之一,但与物质的投入呈相反趋势的是人们对子女精神的成长关注却日益下降,我们的孩子吃麦当劳,肯得基,穿高档名牌,看超级女生,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在奥林匹克知识竞赛永远傲视群雄,似乎是最幸福的一代,我们的家长应该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可为什么接二连三地出现少年自杀或弑父杀母的惨剧,再就是无知少年离家出走被拐骗甚至残害致死一类的事件,这种种现象只能说明我们大多数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一种畸形的单一的爱,塑造一个完整的人格应该包括身心两个层面,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心灵的成长要重于拥有一副健康的躯壳。
爱孩子,就不应该仅仅满足于让他吃饱穿暖这些基本的东西,爱孩子,也不应颐气指使,霸道地为他规划设计未来的道路,爱孩子,更不应该高举着教育的铁棒,让他成为考试的机器。孩子既来到世上,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他的个性得到张扬,让他的生命之火雄雄燃放,让他能体验到生命的美丽和成功的乐趣,让他成为一个乐观自信而又充满爱心的人,进而施爱与他人,回馈于社会。
爱孩子,父母首先要变得弱智一点,不要凡事儿自作聪明,处处唯我独尊,应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父母要为孩子多打造几把钥匙,而不是奠定某条平坦的大路,当孩子能够自已选择的时候就不要再替他做主,成功的大门其实有许多扇,孩子的选择即使你不满意也不意味着失败,让孩子在不断地选择中变得聪明,在不断地纠错中走向成熟。
爱孩子,父母要变得懒惰一点,不要做孩子的保姆,让你的孩子上小学了还对着煮熟的鸡蛋发愁怎么打开,在去外地上学后面对各种生活难题不知如何应对,你有责任让孩子在能够自己吃饭的时候学会用筷子,在能够自己上学的路上没有父母的尾随,让孩子知道什么地方能买到他最爱吃的薄荷糖,当他生病了应该当么做……让孩子自己尝试着步入世界,在各种技巧的学习中完善自己的生存能力。
爱孩子,父母要学得放纵一点,不要为了那些不小心摔碎的瓶瓶罐罐而大发雷霆,其实孩子在做出那些错事儿的同时心灵已经在自伐了,你又何必在他肉体上多一层枷锁呢!不要再为孩子额头的伤痕或其它家长的责难而斤斤计较,孩子们的世界有他自己的规则,莫要用成人的一套去约束那些活泼、好动、充满着碰撞的一群,让孩子在磕磕碰碰中变得更强壮吧!这样总好过一株温室里的幼苗。
爱孩子,父母要变得冷酷一些,有人说,如果一个孩子在三岁之前不能走入社会,那他恐怕一辈子也离不开自己的父母了,鹰妈妈在训练小鹰飞翔时,没有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就是在适当的时候将它从悬崖上推下去,让他在别无选择中学会独立生存,所以你要学会拒绝在幼儿园门口无助的哭泣,半夜床前抱着被子不肯自己睡的乞求的眼神,外出旅行中不堪重负的行囊,让孩子习惯被父母拒绝的感觉,这要好过长大后被社会的大门拒之门外。
爱孩子,父母要变得幼稚一点,不要摆出一副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知的嘴脸高高在上,让孩子对你顶礼膜拜,要知道一颗弱小的不够强大的心灵在完美、无懈可击的事物面前唯一的感觉就是绝望和受挫感,因此适时的露出一些破绽才会鼓励孩子奋起直追的勇气,给孩子一个前进的理由,不要怕破坏你所谓的父道尊严,要知道孩子由此而获得的成就感可能会支持他克服今后旅途中大大小小的困难。
爱孩子,父母要变得自私一点,不要让他误以为你只爱择鱼刺、啃鸡骨头,吃小个的水果,要让他知道新鲜美味的东西得大家分享;要让他知道他没有权利得到那块更大的蛋糕,也不能甘心吃最小的一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他应得的那一份。
为人父母,是一件极辛苦也大幸福的奇特的事儿,只要做到因材施教,因势疏导,每位父母都能成功,每个孩子都能成才,人生之路充满未知和不确定性,如何让你的孩子更加自如的行走,就看我们做父母的如何选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