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有几个时候,是苗家人的节日.比较有名的是踩山节,有的地方叫做民族场。
逢这几天都热闹。有的是在固定的几个山头,有的则是在乡镇的所在地。过去纯粹是节日性质,而今加上了新的元素。时髦的说法是什么搭台、什么唱戏之类的。少不了人去观看,倒搅了生意。
反正现在是搭台的多,真正唱成大戏的少之又少。或成了摆设、成了“形象”。
我们也去凑热闹,而且约上一大帮。
节日的主题是苗家青年男女的谈情说爱。都要打扮的得意,特别是苗家姑娘们,如仙女般的花枝招展,又唱又跳。小伙子们则大多捧个芦笙使劲的蹦。小花伞舞着、满身的装饰叮铛响。我们也不懂,只傻傻地看。
似乎程序过后,一对对的便躲到僻静的地方换腰带去了。并互相为对方拴上。
你给我,我给你,似乎是定情之物吧。
这是古老的习俗,估计以后要发展的。因为见到不少的小伙子腰上已别上了手机,也许还有更为现代的也说不定。
偷着乐,远远看着。窃喜。
其实是文明之极,那像现代的人,哎!不说也罢,不说也罢。
文化的传承既是古老的,也是现代的。见着新奇,丢掉可惜。不是流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所以要保护。
旧房旧物成古迹,青山绿水为景观,所以人们呼来拥去。
只是不要过分拘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