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鬼故事“克隆”申明

写作者:休闲客     日记本: 雪中送炭

日期:2008年08月18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79

  有的朋友问,休闲客,你的鬼故事,你是怎样知道的,阎王府、灵霄殿你去过吗,还是做的梦,还是你“想得出来”。我说,我人小时读过柳泉居士的书和鲁迅的《狂人日记》,读得疯疯颠颠,人鬼不分,串进了胡杨林,就神经发了作。
   至于故事的真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恰属巧合。你要去联想,与我没关系,现在思想解放了,那鬼你就可以假设为某个人,也是可以的,比如,假设为陈某同,包某玉,未尚不可。
   最好还是看一看蒲松龄与《聊斋志异》,他能说明问题,我在摸访《聊斋志异》给某些朋友讲述的故事“克隆”吧了,不过,不要骂我,实际上骂我没关系,我的“克隆”技术差,一是没文学味道,二是没多大含金量。至于蒲松龄吗,多数人熟习,所以我只点一下。
  蒲松龄(1640-1715),明崇祯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著有《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屋,“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故事来源于蒲松龄茶馆,请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讲过后可不付茶钱,听完之后再作修改写到书里面去。
  我不评价《聊斋志异》的真假性,我举五个作品《梅女》、《青娥》、《考弊司》、《商三官》、《崂山道士》可以反映当时社会的五个方面的“矛盾”:第一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 第二封建婚姻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危害;第三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第四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第五宣扬弃恶从善、诚信待人。
  我的“克隆”呢,一个意义没有,只供林友们玩的,具有“游戏”性。
  

完成时间:2008.08.18 23:05:15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1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