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转载大学的别离

写作者:嘤鸣求声     日记本: 青春的印记

日期:2008年06月30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295

  “旅客们,湘潭站到了,请您带好自己的行李,准备下车……”,听了四年的话语,怕以后再也难以在耳畔响起。无数次的交汇成为习惯,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如今,也许这是最后一次的“擦肩而过”,行囊突然变得沉重起来,每一步都走得很慢很慢。两个多月的实习走到终点,此刻才发觉,母校的一草一木都牵动着每根心弦,弹奏出一曲让人感慨的乐章。初夏的黎明,拖着行李在校园中无比熟悉的道路慢行,试图把一切记忆装进行囊,在三道拱门徘徊之际,四年中的一幕幕就像一幅幅绚丽的画面,拼接成一部即将谢幕的电影……
  
  
   别离,曾经的“家”
  
  
   六月,别离的笙箫悄然响起,愁绪在空气中肆意蔓延,把映入眼帘的一切都染上灰色。往日静默无语的建筑诉说着过往的快乐与忧伤,在记忆的田野拾起一颗颗晶莹的种子,于不经意间撒落水里,激荡的波纹在心碑上镌刻着遗落的青春。
   “人生若只如初见”,惊鸿一瞥中,恍如昨世。逸夫楼的倩影,在心头荡漾,从初次踏进母校时便已经印刻在记忆的深处。“与逸夫楼一起成长的四年里,我对逸夫楼的亲切感是难以形容的,在我的眼中它不仅仅是一幢楼。”法学院2004级的王同学沉浸在回忆之中,“在逸夫楼,有过第一次遇见名教授的激动,有过第一次参加考试的紧张,有过第一次踏入自习室的好奇与虔诚……”手指滑过木质的扶梯,沿着大理石的楼梯缓缓而上,夏季的浮躁随着逸夫楼里的丝丝清凉一点点瓦解。轻轻合上书本,夕阳的余晖在窗台渐渐退去,心里有着满满的充实,把记忆放在远行的行李箱中,心里沉甸甸的。
   从逸夫楼走出来,思绪在灵性原野上漫游。对面,帷幕拉开,灯光闪烁,台上舞动,台下欢呼,俱乐部的舞台——这让无数学子沸腾的地方。外国语学院即将毕业的张文姣,站在舞台中央,“这个舞台,让我找到了人生的梦想。”她以演出的形式向承载着欢笑与泪水、饱含着心血与智慧的舞台,作最后的告别,作别昔日共事的伙伴,作别默默支持的朋友,作别热情洋溢的观众。四年的美好时光,随着演出的结束落下帷幕,曾经的曾经,都将留在彼此心中。
   青青草地,在春日阳光温暖的泽园,享受着清风拂面的温柔,迎风飘拂的丝丝杨柳,徜徉在文字的世界。三两群人,围成一个圈,诉说过去的故事,分享未来的心愿,把一直藏在心中的蓝图随着流淌的言语铺展开来,让人快乐得以至于忘记时日。静默的夜里,泽园点点星光洒下,草地上的我们品评诗歌与生活,别有一份惬意在心头。这里,那里,远的,近的,发生的一幕幕往事,顷刻间摇荡于脑间,一切恍如昨日。径直走下去,第二田径场的身影便越发清晰。玻璃房里,似乎还残留着昨日的歌声,萦绕在耳畔,舞会的流光溢彩滞留,至今还未消退。夜晚,迎风奔跑的快感,给日渐枯燥、懒惰的生活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活力迸发的心,似乎在这里找到了归路。一起奔跑的快意,心灵相通的暖意,在这里,得到最好的诠释,我们,曾经在这里洒下汗水,浇灌着健康的花朵。
   柏油路,徐徐向前延伸。一个转角,人生的际遇由此不同。
   微醺的午后,阳光爬进图书馆的玻璃窗,坐在阅览室里,捧一本书,品一口下午茶的温馨安宁,幽香四溢。“图书馆在我的印象中是最深刻的,我一个人静静地在里面看书,很多书籍都值得一读,图书馆的气氛很好,让人不自觉地沉醉其中,掌握知识的同时又陶冶了情操。”文学与新闻学院的于同学手托下巴,目光投向了远方。啜饮知识的源泉,与青春一起旅行,离别时,蓦然发觉时间已经离去。商学院的刘同学心中有些许遗憾,“临到毕业的时候,才猛然发觉自己阅读的书太少了,如果一切可以重来,真希望能够把图书馆的书籍全部‘放入’自己的人生行囊,且读且行。”穿着学士服的学子们在图书馆前坪拍照留念,学士帽被高高抛起。流淌着知识的源泉,泉水孕育的花朵已经芬芳四溢,随风飘向远方。
   曾经的那些人、那些事,如沿途的风景,在记忆的窗外一闪而过,眼前的景物一点点模糊,在靠近的刹那,赫然,清晰到可以触摸,酸甜苦辣,打翻的油瓶,触动着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夜游到凌晨,睡意全无,聊到天南地北,依旧不知疲倦,说不完的话,在此刻一吐为快,肚子却空空如也,走到北苑食堂,竟吃到刚出炉的饺子,暖流在心底静静流淌,至今回想起来,饺子的香气都溢满心间。冬天停电时,寒冷随着冻红的手脚,向心灵深处渗透。考研的伙伴一起在法附楼前堆雪人,一起努力的幸福,给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了彩色的回忆,即使从不曾相知,在日后路上遇见的时候,也总能会心一笑。葱葱郁郁的第一教学楼,静谧的世界,总能让心沉淀下来,累的时候,在草地中的椅子上贪睡,享受阳光,与自然共舞。片刻的休憩,转身回到教室,又精神振奋地在灯光下,奔向人生的另一个支点。
   三道拱门前,临行的最后一次回首,作一次,也许是最后一次清晰地回眸。银杏还是清翠的绿色,第一教学楼前面的玉兰花正烂漫绽放,所有的这些回忆也会伴随岁月一起变成脑海里泛黄的书签,多少年后翻读用过往年华装订成的青春纪念册,在黎明时分与岁月一起细细品读。
  
  
   服务,做到最后
  
  
   六月的雨,在夏日里透出丝丝凉爽,化不开的淡淡忧伤,随着清风渐渐消散。
   学校将服务的清风送到每个毕业生身边。在“关于认真做好2008届毕业生离校工作的通知”中,浓浓的人情味,亲切的关怀,直达心底。隆重的毕业典礼、毕业生文艺晚会正在如火如荼的准备中。离别的时钟,越走越快,学校也以积极的姿态告别四年的情谊牵绊,邀请邮局替毕业生们打包行李,解决行李托运的难题,后勤集团也将派车送毕业生们离校。“原本还挺为自己一大包行李担心呢!没想到学校想得挺周到的,解决了难题,还送我们走,挺有人情味的。”文学与新闻学院的刘同学和朋友有说有笑。
   相聚的时光总是疾驰而过。老师的关心、同学的不舍,感动着彼此的心,消失在茫茫夜色中孤单的背影,淹没在车子鸣叫声中没有听完的半句话,想着这会不会是大学里最后一次见面,淡淡的忧愁蔓延,或许遗憾、或许伤感,转过身,依然高唱“人生何处不相逢”。多年后,再次相遇,才发觉原来这一幕也曾深深被另一个人所记得。
   “栀子花开如此可爱,挥挥手告别欢乐和无奈,光阴好像流水飞快,日日夜夜将我们的青春灌溉……”经典的歌曲诠释不变的青春,淡淡的纯白见证着相同的离别,不同的是那离去的人,曾经是那么接近。毕业生晚会上的感动歌曲,牵动着数万毕业生们的心,忧伤遇见忧伤,生活的站点在此刻瞬间停留,成为永恒。
   不局限于毕业文艺晚会这种传统的形式,各学院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欢送活动。相比于绚丽的歌舞表演,球场上的大汗淋漓更是别有一番风味。球场上两方对垒,气氛紧张,赛后,“再见”被紧握的双手取代,此时无声胜有声。在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组织的毕业生与老师的篮球联谊赛、毕业生与低年级的足球对抗赛中,志同道合的密友,亲密无间的师生,在这些比赛中,心靠得更近。一位参加篮球联谊赛的毕业生深有感触,“打球增进了相互之间的感情,比以往的毕业欢送晚会更实际,还让我们看到课堂外的老师风采,令人难以忘怀。”而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则表示,“除常规的欢送晚会外,学院还组织了志愿者为毕业生打包、提送行李,给他们的出行提供帮助,并将免费发放矿泉水等出行必备用品。”细节里包含着学校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无论走得有多远,这儿都曾是你的“家”。
   告别盛满欢笑与泪水的日日夜夜,我们即将踏上新的征程。在这本青春的纪念册上最后一页,我们用自己的方式抒写着最后的依恋。
  
  
   文明,留给母校
  
  
   悠悠时光中,总有些东西无法带走,除了心情,还有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 “扔掉,可惜;卖掉,懒得去摆摊;也许,捐给需要的人,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文学与新闻学院的罗同学,将曾经爱不释手的书,捐给漂流书屋,并在书的最后一页留下了QQ和联系方式,期待着有心人能够在书的世界里,与她共同徜徉。“漂流书屋”里,书在漂流,爱在延续。
   “微尘”,尽管渺小,但如同微尘一般的爱心,累积起来,都是让人无法忽略的。一个由川籍学子自发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将毕业生们的爱心传递。活动的海报刚贴出来,电话就络绎不绝,很多毕业生都在询问如何才能尽自己的一点心力。一位住在中兴公寓的大四学生在听完活动计划后,衣服、书籍、文具,甚至一辆刚买的遥控车玩具,一支没用过的牙膏,她都不停地往收集捐献物品的同学手里塞,“这些书挺不错的,可以给学弟学妹们用;这支牙膏是新的,一起捐了吧;这辆遥控车是我早上刚买的,给灾区的小朋友做六一的礼物吧。”她一脸真诚的表情,生怕遗漏了什么没捐。北苑一个毕业班的女生寝室,在听说“微尘”志愿者活动后,发动全寝室的人一起捐出自己的物品。
   除了留下爱心,我们还想为身边的人留下关心,作为自己最后的告别。最后一次整理老师的办公桌,放上一张字条,“老师,我走了……”;为居住四年的地方,再做最后一次打扫,“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是我们最后能留下的。
   有人选择留下一片真情,有人则以某些不文明行为告别自己的大学时光。聚会上,酒瓶的碎片铺了一地,一边喝着一边砸着,隔壁房间的人都不敢出来,老板也不敢去劝,一位大二的女生和我们这样描述着。深夜里的“引吭高歌”,砸东西,只因为年少轻狂,渴望宣泄毕业的离愁。商学院即将毕业的徐同学这样感慨到,“这也是宣泄的一种方式,心理上可以理解,只是有时候做得太过了,这样其实很容易伤到身边的同学。”2004级文学与新闻学院的于同学则表示,“这样不利于维护学校的形象,文明离校也是体现我们大学生素质的一方面,这种行为还是应该制止的。”夏日虫鸣中,离别悄然到来。与其杯盘狼藉,不如留下一片明净,与其借酒消愁,不如约定下次相聚,与其肆意妄为,不如珍惜最后时光。今天虽已离去,可“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维度相遇”。舒婷的双桅船驶过,留下期待的浪花。
   即将毕业的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留下记忆的印迹,只希望在多年后再次翻看的时候,笑意浮上嘴角,小小的幸福填满心田。一段段DV视频,记录着大家的欢声笑语,光盘里的大学时光,足够日后无穷地回味;彩印的同学录上,诉说着扯不断的千丝万缕,无论身在何方,一个电话总能将彼此拉近,仿若从前;小小的许愿瓶里,承载着斑斓的梦想,埋藏在中心楼的屋顶,等待白鸽带向遥远的彼方。“汶川大地震的哀伤,我们感同身受,除了聚会的活动保留了下来,其他的娱乐活动都取消了”,2004级新闻二班将节余下来的1400元,捐给了中国慈善总会,将爱心作为毕业的最后留念。“当某天翻开记忆的书架,青春的飞扬依旧历久弥新,从不曾忘记。”
   湘大的六月,离别的六月。
  “伤离别,离别虽然在眼前,说再见,再见不会太遥远,若有缘,有缘就能期待明天,你和我重逢在灿烂的季节。”歌声中藏匿着浓郁的愁绪和深深的祝福。也许,真的到了不得不说再见的时候。心中积淀了四年的泪水滴落成不舍与祝福。蓦然回首,三道拱门,依旧如初次相遇一样,巍然耸立,里面,曾经的故事已经谢幕。门外,另一番新的精彩,即将延续……
  
  

完成时间:2008.06.30 12:38:06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9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