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又到端午艾叶香

写作者:天籁之声...     日记本: 天籁之声

日期:2008年06月06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69

   这几天早晨上班的时候总能看见买菜的大爷大妈们回来的时候手里多拿了一样东西:艾。是啊,今年的端午节又要到了。
   小的时候学会的两句顺口溜:清明不戴柳死了变成狗;端午不戴艾死了变成老太太。那时候不懂还以为是真的呢,不管是变成狗或者变成老太太,这都不是孩童时期的我们的梦想了。所以每到清明节的时候总会弄些柳枝,把里面的条抽出来,然后把带着嫩叶的柳树皮挂在耳朵上,像个小辫子一样一甩一甩的,会让大人觉得我们很可爱。端午节到了,艾叶的味道实际上很刺鼻,不能戴在耳朵上了,那也要弄一些想办法插在门上。现在想想还觉得好笑呢。
   这些天发现,我们单元门内的每个楼层家里的窗户上都已经插上艾叶了,进入就可以闻到一阵阵的艾叶清香,这是始于什么样的说法,刚查了一点相关解释如下:
   端午节门前插艾叶,如重阳插茱萸一样,是我国民间盛传已久的风俗,至今仍在不少农村延续着。以艾叶“悬于户上,可攘毒气”,是古人对端午插艾机理的科学认识。金代词人范成大《竹叶歌》曰:“五月五日气岚开,南门竞船争看来”,正是对端午采艾的通俗解释。因此时处于小满与夏至之间,值阴阳交接时,也正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之时,预防疾病是当务之急。恰巧自然界艾花未开而枝叶茂,其有效的药物成分便被民众所充分利用起来。由此可见,端午采艾插艾习俗从卫生学看来也是大有道理的。难怪有人说端午节也是我国古代的卫生节。
   现在看来这个习俗可不光是在农村延续。这段时间农村有很多卖西瓜、卖桃的顺便把自家地上长的艾砍了带到城里了还能换些钞票花花。
  
  
  
  
   关于艾的常识:艾为菊科植物,最早见《诗经》。性温,味苦、辛,生用能温通经脉,逐寒湿而止冷痛,《本草纲目》谓其能“温中、逐冷、除湿”。用于下焦虚寒,腹中冷痛,月经不调,行经腹痛等,常与当归、香附配伍。单用煎汤外洗可治皮肤湿疹瘙痒。将其艾绒制成艾条,用以烧灸,能使热气内注温煦、气血透达经络。非典时我省不少家庭曾烧艾条熏室,效果十分明显。
  
  

完成时间:2008.06.06 15:36:40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1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