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黄冈中学200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D (A yīng, yīng , yīng, yìng; B jiān,jiàn,jiān ,jiàn; C chāi,chà,cī ,chā; D jiè, jiě ,jiě ,xiè)
2、B(A牒—碟 C名—明,搬—班 D角—脚,加—假,作成语时应为“不假思索”,憾—撼。)
3、C(“七月流火”出自《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大意是:每当农历七月黄昏,一颗名为“火”的星星出现在西边天空时,暑热开始消退,到九月天就冷了,要多穿衣裳了。“流”指下移。“七月流火”不是指最热的伏天,而是指天气逐渐转凉的时节。)
4、A(B项赘余,“经常性的、频频”去掉其一。C“恢复”与“民族节日文化”搭配不当,“增加”与“契机”搭配不当,且“传统节日的回归”不合逻辑。D语言顺序不当,“实施”应移到“现场”后,另“应急”后可加“处置”。)
5、A(①清明,②除夕,③中秋,④重阳,⑤端午,⑥元宵)
6、B(瘦素是由脂肪细胞向血液中分泌、再作用于下丘脑的,并非由下丘脑中的脂肪细胞分泌。)
7、C(科学家尚未破译这些分子传递给大脑的信号。)
8、C(A除了能量分配,大脑还可以通过影响食欲和其它生理活动来调节体重。B它们会影响人的食欲,但并不是决定能量储存量的关键调控分子。D黑色素聚集激素会刺激食欲,加重肥胖程度。)
9、C (没有瘦素不一定说明机体能量不足,还可能是因为基因突变,脂肪细胞无法产生瘦素。)
10、B(差:稍)
11、D(A第二句表明作者对孙季逑的思念, B第二句是陶侃的话,C第一句是说世之所谓高士的行为。)
12、C(最后一句与文意不符,实际上是表现作者不与世俗为伍的气节。)
13、见“参考译文”
14、(1)李诗主要表现了将士生活的满怀豪情和西北风光的壮丽动人;常诗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
(2)“绿”字动词化了,它不仅写出了一片绿油油的草色,而且写出了草由枯转荣的变化,暗示春天不知不觉又回到草原上。“静”,把今日的和平与昔时的战乱明暗交织: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积骸成陈的兵争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
15、(1)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②弊在赂秦/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④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⑤警世通言/⑥伍尔夫
16、作者极力描写人们对牡丹的倾慕与企盼,这就与王城公园黯淡萧瑟的灰绿形成了强烈的反差,(2分)引发人们对牡丹的拒绝进行深入思索:以富贵闻名于世的花中之王究竟为什么要拒绝绽放呢?(1分)为什么要拒绝本该属于她的荣誉和赞颂呢?(1分)
17、牡丹拒绝的是苟且,是俯就,是妥协,是媚俗。(2分)坚守每一次绽放都是生命极致的呈现,(2分)坚守对独立个性的执着追求,坚守对生命质量的尊重。(2分)
18、托物言志。(2分)本文以牡丹的拒绝揭示了人的高贵不在于富贵而在于品位的深刻寓意。(1分)作者通过对高贵的牡丹的赞颂热情地歌颂了如牡丹般的高贵之士。(1分)
19、示例:我们应当拒绝诱惑,拒绝低俗,拒绝平庸。(2分)应当坚守正义,坚守品位,坚守高雅。(2分)
20、“融冰之旅”、“迎春之旅”
21、示例:他的作品以幽默诙谐的语言,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反映出了一个民族的愚昧与悲哀。
22、示例:九大主题旅游火爆登场,九座城市景点竞放光芒。
参考译文:
季逑阁下:近来用功如何?我在数千里之外,每有著述,还未提笔之时,心里就挂念着你啊。虽然你我才能、天赋早已注定,然而我也深深地仰慕你啊!
我们这些人的爱好和崇尚相符合,嗜好和欲望又少。年轻时不随从那些装模作样卖弄姿态,自我欣赏(边走边回顾自己的影子)之人,以求得世人一时的爱慕;长大后认真思考、聚精会神、废寝忘食,来寻求一点学问上的收获。只是我略微年长一些,忧虑又多,因为这个缘故不及足下。然而三十四岁的年龄,距离强仕之年,还又有六年。向上也希望能竭尽自己的智力,展示微薄的力量,来报恩于先人;向下希望留名声于史册,传布我的姓名于天下而使生我的父母不惭愧。
每每读到曹丕的观点:“日月在天上消逝,形体相貌在人间衰亡,忽然与万物化而为一。”以及陶侃的论述:“沉溺游乐,饮酒无度,活着的时候无益于当时,死了以后不能留名于后世,这是自暴自弃啊。”感念这些话,掩卷而悲,于是把一天作两天用,勤奋学习。
又加上受雇于人的余暇时间,还有富余的空闲时间,由于我粗野的本性,原本就缺乏知心的朋友,(因此得以)鸡叫时就随着黑影披衣起床,蜡烛烧完了就带着书卷睡觉。衣上落满了虱子,虽多却不嫌;浮尘凝集,每日都有一寸厚。不是门外来客人,巷侧有车辆经过,不知自己处在京邑之内,住的地方界于公卿之间啦。
人的智慧和力量有限,当今的所谓的名士,有的人对富贵权势用尽心思,有的人为求取功名而操劳心志,富贵高名(操纵于别人之手的东西)还没有得到,自己的身体精力就已经衰竭了。又有人放纵个人的情感爱好于棋类游戏的乐趣之中,消磨生命于花鸟的钻研之中,劳苦相同,岁月也都荒废了。像这样都是浮华不实的人的过失啊。我时常想,假使扬雄改变研究经学而来讨好世俗的人,未必可以胜过汉朝朝廷的那些人,将失去深沉的思考。韦昭放弃写作的特长去下棋,未必能成为吴国的头等人才,而一并丢掉了逐渐熏陶的作用。这两个人,把心思放在他们的特长上,抛弃他们所不擅长的东西,(这)是值得人羡慕的啊。每每以此来宽慰自己,也只敢告诉阁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