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母校的丝语

写作者:尕海流浪     日记本: 时光的角落

日期:2008年06月03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746

   中学就读母校这次地震损毁严重!忍不住,今天又返回绵竹。
  昨夜看见校方发起募捐的帖子,一夜里总觉得欠了什么,早起匆匆赶去,表达一下心意,想想,确实不知还能够为母校做点啥,捐款大概也算是一种自我救赎的形式吧。
   和校领导聊天时,遇见在校任教的女同学G君,一直疑惑的打量我,出于给自己定的规矩,就硬着头皮假装不认识。实在抱歉,谁叫岁月不饶人呢,光阴过隙,风华少年不在,吾老矣!
   听校领导介绍,这次大地震中学校仅有一个同学受伤,是疏散时被飞落的瓷砖击中颈项,伤势严重已转运到成都医治。校方心有余悸地说,幸亏学校近几年建筑校舍时,特别注意了质量,故这次空前灾难里却无严重垮塌。回想同市的汉旺镇、武都山镇、富新镇等地校舍垮塌后的惨象,聆听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切、悲撼动天的嚎喊,那一个个侧卧扭曲、如凝塑凋零的花朵鲜活不在,发自内心的给母校老师们鞠躬,谢谢你们。这一鞠,还有一位地质科技人面对空前惨剧的无奈、自责和眼泪……
   我喜欢母校那荷塘环绕的曲径,对称座落古香古色的读书楼,其间同样对称的小花园。记忆里冬天有火红的海棠、春天满目初荠的鹅黄、夏天可以嗅到滴水洞旁,歪歪斜斜伸向池塘的野山椒掐出的清香。想想还是秋天好玩,学校后墙有一排两人合抱的泡桐,会落下金黄色的果实,收拢去皮后,个个均匀尖尖的如纺锤状,女孩子似乎更喜欢,穿起一串可以当踺子踢。记得改做教师宿舍的绣楼边,还有个独立的半月形荷塘,沿岸生长着一种高直的阔叶木,果实很怪,小如红豆,壳如椒粒,颗颗均匀分布在船型叶片边缘,我们叫它“瓢”。入秋,一双双小眼珠都偷偷盯着,瞅老师不注意时,当然最好是逃课,四周静悄悄的,用弹弓瞄准,有时就能射下来,它飘落时真如船的摇摆,滴溜溜旋转着落地、躺下,肉却是白嫩而脆的。
   我一直奇怪时常出现的感觉,突然喧嚣的校园一下子静下来,静到悄悄的宁静,只有偶然朗读声能瞬间打破这种安详的感觉,似乎它“原本”不应该这样的静,不允许这么静,盘旋在脑海里的只有二个字――恍惚!多年后,无论在戈壁大漠、青藏高原独行,抑或是投入喧哗的都市,这种反差感几乎是我本能的反应,它的根大概就在这里!
   学校还有一座那时少见的小二层西式风格教学楼,木质的地板、木制的扶梯,几年时间,我一直在二楼右手边第一个教室,印象里是窗外飞逝而过的小鸟、树下的阴影、正前上方小喇叭时常传出的革命歌曲。可谁能想到,这个诺大幽深的院子,最早竟然出自叱咤风云抗金名将南轩先生的手笔,我一直暗自揣测,退隐后的将军试图用书院,这种中国最传统的文化传递方式,对异族显示无声的抗争和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
   这个悠久的院子也许曾经数度毁于战火、自然灾害;也许它的雕梁画栋、荷塘夜色又一次在这次大地震中灰飞烟灭;也许,已难以寻觅到儿时的痕迹,可她不会背弃的,是代代相传的文脉,是铮铮不屈挺立着的背影。
  
  
  

完成时间:2008.06.03 02:38:05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8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