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习惯于依赖网络、习惯于将很多真实的东西转变成虚幻的东西。必须肯定,这种转变是新世纪社会模式的一大创新,而且网络的应用也直接促进了社会的整体发展。但在享受网络所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网络已经逾越了某些重要的社会界线和人格界限,由网络产生的精神疾病正在蚕食着原本健康的社会。
有人说网络无所不能,只要你的操作技能足够熟练,它可以让你拥有上天入地的本事。不错,一个好的“操盘手”几乎能够做成任何他(她)想做的事,但这“想做的事”却要细化为好与坏两种,因为这件事的正、反两方面都有必要同时说一说。
提起网络的益处,相信所有网虫都有一箩筐的话要说:高效的邮件系统、完善的浏览功能、全面的信息覆盖……但随之而来的是沟通的机械化、信息垃圾的迅速泛滥。在没有电子邮箱时,一封信就是一座桥梁,每一个娟秀或潦草的字都带着一种情感的温度,所以写信和读信时总有一种暖融融的感觉。但是,当迅捷的输入法替代了那支磨得退色了的笔、当闪着光标的屏幕替代了那叠薄薄的信纸后,文字中蕴含的情感突然变淡了,淡得已经脱离了原有的意义,乃至忘记了沟通本身的意义!
只要随意进入一家网站,便会被一浪接一浪的广告彻底淹没。花花绿绿的广告似乎已成了网络的主人,它们被唯利是图的人们见缝插针地“派”往网络的各个角落,以至于当一篇美文欣赏到关键部分时,很可能被插在中间的一则成人化的广告搅坏胃口!一次心灵的交流往往就这样被打断了,那几百个字就像一支侵略军,用刺刀将一个个美与灵魂的成果作践得乱七八糟。
如果把网络广告比喻为一枚有毒的疖子,那么各种论坛——尤其是娱乐性论坛——中的闲杂帖子就是毒瘤。这些帖子都具有“及时性”的特点:周慧敏的裙子前一秒钟破了一个洞,后一秒钟就会有上百吨的“粉丝”像苍蝇一样围过来,叽叽喳喳地讨论“责任人”是谁……
很多人将这种性质的帖子称为“娱乐快报”、将制造这些绯闻的人亲昵地称为“狗仔队”,因为狗和腐肉永远是“搭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