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那些随风而逝的梦

写作者:翩翩起舞的蝴蝶     日记本: 风过留痕

日期:2008年05月07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224

   梦想,是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群体前进和发展的源动力;而时代和群体的梦想又必须细化到某个时代和存在于某个大时代、大群体的社会有机主干力量之中,所以,作为主干力量的青年人的梦想直接关系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及前途。但据笔者观察,当代个别青年人的“梦想”就如一个处在泄气过程中的气球,正在不知不觉地将自身的未来轻易地透支给越来越小的梦想空间。
  
   在很多人的童年,总离不开那些关于未来的远大理想的陪伴。那时,几乎所有的稚子都会满怀信心地讲出一堆诸如“将来要当科学家”、“当宇航员”、“当医学家”之类的梦想。孩子们流着口水,兴奋地讲出的绝大多数梦想都不会被其监护人用认真的态度倾听乃至记在心中,因为“那些想法太幼稚了”——你将来只是一个普通人,怎可能成为科学家?你将来不会成为宇航员,宇航员不是想当就能当的!世界上有很多医学家,你不可能成为第二个华佗……某些人父人母们滔滔不绝地说着,只为把孩子拉回到“正常的”人生轨道,使孩子的“妄想症”得以根治。
  
   不能否认,父母们拔掉孩子梦想之苗的行为都是基于爱,是出于一种固有经验、固有思维的爱。这种爱的本质无可厚非,但后果却非常可怕——一些“乖孩子”听从了父辈打击式的规劝,毫不犹豫地踩灭了那几枚刚刚蹦出的梦想火花,开始了麻木、混沌的一生。在这漫长得近乎枯燥的一生中,很多人的行为和想法就是一个没有豁口的怪圈——求学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找一份“好工作”是为了改善经济条件,改善经济条件是为了应对几笔重大支出,应对几笔重大支出是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是为了使其考上好学校、找份“好工作”,找份“好工作”是为了让孩子有能力承受自己承受过的这套压力……
  
   如果没有特殊的思维变故,这个怪圈会一直禁锢着一个或几个相关联的家族,那些家族中的多数人也会不断加固这个令自己得以“安身立命”的“福”圈。梦想越来越小、越来越少,四季的每一次轮回都是一次极具悲剧意味的默默的祭奠,祭奠一切已经逝去和将要逝去的梦。
  

完成时间:2008.05.07 15:56:31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8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