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心烛

写作者:翩翩起舞的蝴蝶     日记本: 风过留痕

日期:2008年05月04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260

   如果问一个人“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空间中,你最想得到什么”,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会选择“蜡烛”;如果问那个人“为何选蜡烛”,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会说“蜡烛的光可以驱除周围的黑暗”。黑暗和光明在一根小小的蜡烛中得到了一种心理意义上的注释,而这种心理意义上的注释,总是在任何人的心理角落内被无数次地重复及完善着。
  
   当火柴的顶端迸发出第一枚金红色的火星时,周遭的黑暗便形成了轻微的灼伤。这种灼伤对于处在黑暗中的人来说是喜悦的,那些从创面流出的黑色的血,全部变成了一副副裂开的枷锁,瞬即又成了烛根的一撮灰烬。灰烬轻飘飘的,像一个刚刚离开母本的蒲公英,漫无目的地滑到了黑暗的深处。
  
   因为有了烛光,黑暗只能被燃烧。当蜡烛和火快速地融合后,蜡烛旁边的黑暗便开始慢慢地萎缩,而黑暗的萎缩却注定了光明的膨胀——光,在蔓延,很多被黑暗侵蚀过的尘埃和分子正在复苏,变得像星星一样夺目;火,在招摇,寒冷正在被同化和驱逐,黑暗崩裂的声音震耳发聩……
  
   其实,一支蜡烛真正应该燃烧的不仅是现实中的黑暗,还有隐伏在内心的黑暗。当那些无法看见的黑暗一寸寸地腐蚀着一个人的心灵时,他(她)需要的可能只是一支蜡烛,一支能够烧掉藏在黑暗里的恐惧的蜡烛!一个人和一束摇曳的烛光,就是一首玄奥而朴素的诗,在一串串符号中找寻着诠释的“突破口”;一个人和一束摇曳的烛光,就是一方荒芜的田地,在锄与土的触碰中孕育着一张笑脸。
  
   ……现实的烛光终究是一个短暂的“插曲”;当曲终烛灭后,心中是否还有一支永不熄灭的“蜡烛”,在陪伴着那个遥望着东方地平线的人?
  

完成时间:2008.05.04 14:52:25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9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