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读通鉴随笔(公元前403年)

写作者:风刀幽明     日记本: 逝者如斯夫

日期:2008年05月04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534

  一、司马光认为天下大乱始于对捣乱分子予以表彰,使得按分守已的人去学捣乱分子。有些地方诸侯势力大了就要闹独立,先独立的国家承认了,先独立的又带动了后独立的,如此而往,天下大乱。对于台独、藏独、疆独也是如此。
  
  二、魏文侯对国家的综合改革
  1、尊重人才,善用人才;他每次经过人才的住地都“必式”,一定要凭轼而立(表示礼敬,类似站在车子上,扶着前杠喊同志们好。叫做扶轼)。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用“贪而好色”的吴起,用被人诬告的乐羊,用西门豹、北门,集儒、法于一身。
  2、重视法治。魏文侯重视“法”,一旦什么东西定下标准来,有言在先了,便不能随便更改。人治不能逾法而治,自己当领导,随意更改既有规定,是乱法。法家重视法令的严肃性。他喝酒娱乐不误与下属的约会。他说,“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
  3、不打侵略之战;韩国向他借兵打赵国,赵国向他借兵打韩国,魏文侯都没有答应。后来韩国、赵国两国知道了魏国的政策是不侵略邻国,三个国家建立了睦邻友好关系。
  4、善于纳谏。任座对他提了反对意见,魏文侯“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三、田子方论领导者的心态:
  越是领导越要谦虚。他说:“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者,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
  
  四、李克
  1、李克说可以从五个方面考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在得意与失意的不同情况下,看他与谁交往,看他是否廉洁。
  
  2、李悝以前是学儒的,学通了以后,就想创一门独门功夫。他汇集了各国法律条文,编成一部《法经》:其中《盗法》和《贼法》针对盗窃、杀人及犯上作乱者;《囚法》和《捕法》是有关断狱和捕亡的法律,包括惩罚盗、贼的具体规定;《杂法》用于惩罚轻狂放荡、翻越城墙、赌博、欺诈、贪污受贿、荒淫奢侈、谮越等级制度等违法行为;《具法》是根据具体情况加重或减轻刑罚的规定。李悝这本《法经》是个好东西,商鞅从魏入秦,就是带着《法经》去的,给秦国人带去了福音。后代的《秦律》和《汉律》,也都是以《法经》为蓝本。就这样,李悝成为了我国法家人物的始祖,他还著有《李子》32篇,可惜已经失传。(不过,留着的话也没多少人爱看)。
  
  3、李悝堪称影响未来中国2000年社会政治结构的第一人。李悝革除那些“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的世袭大家族分子们的命。这些被他骂为“淫民”的分封制下的大家族之人们全部被停发工资(禄),省出的钱用以招来四方之士。职业官僚制度取代了任人唯亲的世卿世禄制。这一点是魏文侯最喜欢的,因为可以帮助他加强自己的君主权,减少下面人势力坐大,而且集中自己地盘上的人力物力归自己直辖,不再通过分封转折稀释出去。职业官僚体系的出现,可以强化王权,加强凝聚国力,还使得布衣可以通过才干和军功进入官僚队伍,从而打破了过去大家族宗族成员垄断政坛的局面。布衣从政的大门打开了。
  
  五、吴起的价值观
  1、吴起只要事业成功,不要亲情与爱情。他求学时,“母死不奔丧”;有人怀疑他老婆(第二个)时,“杀妻以求将”。
  
  2、吴起的老婆(第一个)给他织带子,因为织得不合标准,窄了一点,吴起叫她重新织。她答应了改,可是没有改过来,因为经线事先固定好了的,不好改。吴起就将她休了。她叫哥哥来求情也没有用。
  
  3、有时候也想,吴起其实是个对自己太苛刻的人,这苛刻到了不近人情,便是矫情而薄幸。他啮臂为誓,要出人头地,衣锦玉食方还乡,但这会子母亲死了,便能拥高节为卿相,还乡给谁看?我们呢,是不是也曾经依稀相似,年少轻狂时,是不是也曾立誓要成就一番事业做给家人看?是不是也曾经落魄彷徨不敢近家乡?所幸的是,我们不像吴起那么执着,我们愿意承认失败,如曾子所言,“他人可誓,母亲安可誓?”所幸的是,树欲静而风已止,子欲养而亲还在。
  
  4、《东周列国志》说,吴起兵法学成,主动求仕于鲁。鲁相公仪休荐之为大夫。当了官的吴起第一件事,是多买婢妾,以自娱乐。后来魏国的李克在评价吴起时,说了一句“贪而好色”,大概所本就在这里吧。
  
  5、《东周列国志》对吴起杀妻,有过一段对话描写,大致的是这样子:吴起问田氏男人讨老婆是用来做什么的?田氏说是成家立业。吴起又问丈夫升官发财,名留千古是不是就是老婆所希望的?田氏当然说是了。于是吴起说现在满足你的心愿,借你的头让我释鲁侯之疑,成千秋之业吧。一刀把田氏杀了。这一刀,杀了田氏,也杀败了齐军,不过并没替他杀出荣华富贵,遭鲁人疑忌的吴起仓皇逃离,投奔了魏文候。
  
  6、史书上只记载了吴起有子吴旗,并没有说吴起再婚。不过我觉得吴旗不大可能是齐女的儿子,所以,有理由推断吴起是三婚了的。
  
  7、吴起的“武卒”。武卒的意义,是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特种部队,并使中国的军队来源从“世兵”和“征兵”走向了“募兵”。
  
  8、在西河,吴起所作的一件大事,是撰写左传或者推广左传。春秋三传,左传为首。而据姚鼐、章太炎、钱穆、郭沫若等等大师的说法,其作者并非左丘明,而是吴起将军。其最大的理由,便是左传写军事,生动传神,入木八分,非军事大家所不能为,且左传对楚王一族不分贤愚,一律大夸特夸,而对鲁魏之君,就十分不客气,颇合吴起的经历。
  
  
  
  六、公仲连谈如何对待下属
  公仲连是赵烈侯的相国,他认为对于领导身边宠爱的人,例如一些歌手,可以让他富有,但不能让他显贵。钱财可以给一点,但不能让他有地位。要富而不显。
  
  七、才与德的矛盾及融合
  德,其实本质上也是才。吴起与智瑶,通鉴上说他们是有才的,可是都残死。吴起被乱箭射死,智瑶的头被人做成了饮器。他们两个人在性格上有重大缺陷。吴起“刚劲自喜”,智瑶“好利而愎”。智瑶的才能不在政治上,他不懂得迂回,不懂得伪装自已。在蓝台会议上智瑶的狂言“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只有曹操的狂言“宁肯我负天下人,但天下人不能负我!”可比。
  
  八、纵观历史,有两个东西能超越生死,那就是恩情和信仰。
  尹铎在晋阳执政时,减税惠民,老百姓感恩。尹铎向赵简子请示执政方针时说, “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障乎?”简子曰:“保障哉!”尹铎损其户数。
  
  九、怎样选接班人?
  到底是立长还是立贤?这在古代是个难题。怎么解决集权与特权的矛盾?怎样确立选接班人的程序规则?遥想晋国的豪门大家族,先氏、狐氏、隙氏、栾氏、祁氏、羊舌氏、范氏、中行氏、胥氏等等,包括国君一族,在过去的200年中,相继陨落,宗庙被夷平,子孙被废平民。如今survive下来的就剩赵、魏、韩三家。赵氏、魏氏、韩氏三家的成功在于开明节俭,而且善于容纳吸引人才。譬如赵简子的求贤若渴和魏文侯的礼敬贤者和用人不疑。俩人都是用人不看出身,善于用布衣英豪。而那些衰亡的家族,是因为他们不许别人参与,只是宗族成员当官和拥有土地。一个家族,长期封闭和不许参与(专制),就将变得脆弱、腐朽和落后,最终被外界新势力摧毁。一个家族,和一个朝代一样,也有兴亡盛衰。而家族们此起彼落的兴衰又集合成一个国家的盛衰历史。
  
  十、智果和希疵都选择了明哲保身的退隐策略。
  
  十一、司马光所谈的“礼”是为了悍卫皇权世袭制的。
  
  十二、乐羊
  1、乐羊攻打中山城,中山人将他儿子威胁他。他没有压服,中山人将他儿子煮了,送了一盃肉给他吃了。(“盃”这个字,现在已经不用了,但是日语里还有,就是“世界杯”的“杯”,样子却像一个没有点燃的火炬,是一只碗,下面加上个细柱状的长腿,可以握在手里,有点像火炬冰激凌)。乐羊吃掉自己儿子的肉,是为了家族能谋得封邑荣于后世的一样,这都是一种个人命运对家族意志的贡献和服从。
  
  2、魏文侯绝不会反对乐羊在战场上以巧诈之智而立功,绝不希望乐羊在军中见亡子而饮泣丧志,但当乐羊食羹示志,以巧诈之智立功后,他转而又怀疑乐羊对君主的忠诚之心。魏文侯对乐羊的矛盾心理,是传统的伦理道德观、价值观与现实社会的功利观之间巨大矛盾的反映,表现着传统文化对于社会现实的背离。观念的要求和现实的要求从不同方面牵动着人们,使君主在看人用人上产生相互矛盾的心理,也使平常人常常在立功和立德的选择之间无所适从。
  
  3、“巧诈”和“拙诚”并非互不相容的两种人格属性,对敌人的巧诈、对亲人的拙诚,它们可以统一于同一个人身上;人们也不能脱离具体对象和条件来谈论二者的孰优孰劣。
  
  十三、任座、翟璜与李克
  1、同任座比,或同群臣比,翟璜都是另一类型的人物。他也说文侯是仁君,却又把任座的敢于直言做为依据,这就一箭双雕,既讨好了文侯,又解脱了任座。显然,翟璜比任座聪明,比群臣高明。聪明在于注意讲话的效果,虽然他也转湾摸角地批评了文侯,但文侯却爱听;这便是“话有三说,巧者为妙”。高明在于他不一般地论说仁与不仁,而是给了“仁君”一个特定的条件,他讲的“仁君”与群臣讲的并不完全相同;这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翟璜使“文侯悦”,而且召回任座,待为上客。结果是皆大欢喜。带戏剧性。
  
  2、李克也是翟璜推荐给魏文侯的,但在文侯立相的时候却推荐了魏成,这让翟璜很生气,质问李克,说:“老头子要打中山,我推荐了乐羊;打下了中山没人守,我让你瓜娃娃当了中山守;老头子担心邺地的地主们捣乱,我推荐了西门豹,老头子忧虑西河没人防守,我帮他找来吴起。我给国家立下多大的功劳啊,你怎么敢说魏成比我强呢?”李克说:“你找的这些人有个屁用,还是给文侯当马仔,人家魏成找来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老头子可是把他们当成老师。你还敢说比魏成强?”翟璜一听,唉哟,同行啊,这人比我还会拍马屁,行,以后就跟你混了,“鄙人失言,请侍门下为弟子”。
  
  
2008年05月05日05:05 几则有关魏文侯的小故事 [补记]
    之一
   田子方在魏文侯面前多次情不自禁地赞美一个叫谿工的人。
   魏文侯说,这个叫谿工的人是你的老师么?
   田子方说,不是,是邻居。
   魏文侯说,那你没有老师么?
   田子方说,有啊,东郭顺子。
   魏文侯说,这就奇了,你这么不厌其烦地夸赞一个邻居,而你的老师却只字不提。
   田子方说,我的老师,我不能提,因为他太完美,太朴真。相貌普通,内心自然;顺应外在事物,又能保持固有真性;心境清虚宁寂,又能包容世俗清浊;外界事物不能合道,便严肃指出使之醒悟,从而使人的邪恶之念自然消除。我做学生的,不知怎么去称赞他,他高拔的人生境界,令我叹为观止,没有言辞……
   田子方说完就走开了,魏文侯坐在那里却傻了,神情恍惚,若有所失,整天不说话。身边的大臣可吓坏了,不知该如何是好。最后还是魏文侯自己开口了,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自我感叹,对大臣门说,高深不可测啊,实在是高深不可测啊。德行完备的君子啊,起初我总认为智者的思想言论和圣人的仁义品行算是最为高尚的了,如今我听说了子方老师的情况,我真是浅薄无知而不知道该做什么了,嘴巴也像被钳住了一样而不知说些什么了。我过去所学到的不过都是些死搬硬套、毫无生气与价值的东西,至于魏国我也只是它的拖累罢了,我是怎样也达不到那种崇高的人生境界了啊!
   ——这个魏文侯,谦虚好学且能心领神会。
   之二
   魏文侯有艺术天赋,酷爱音乐,请了乐师来演奏古琴,乐师的名字叫经。音乐一响,就撩拨得艺术的魏文侯不能自制了,随着美妙的音乐手舞足蹈起来,并伴随着旋律唱和道,让我的话啊……没有人啊……能违背啊……
   乐师经听了先是别扭,再是恶心,继而愤怒,他突然停下不弹了。想这么好的音乐怎么能和上这么无耻的话啊,这是对艺术的亵渎,对审美的调戏,对神圣的玩弄。经热血冲顶,一跃而起,愤然举起琴来,砸向文侯。但情绪过激,动作过猛,竟没砸到,把文侯的帽子砸破了。文侯大惊,说你、你、你一个乐师,一个臣子,敢砸你的国君,该当何罪!
   左右马上附和说,烹刑!
   遂就有卫兵上来抓捕了乐师,乐师说,我想说一句话再死。
   文侯说,可以。
   乐师说,从前尧舜为王时,唯恐自己的话别人不反对;桀纣为王时,唯恐自己的话别人会违抗。我砸的正是桀纣,不是我的国君!
   文王笑了,说放了他,是我错了,我该砸。将琴悬挂在城门上,用作我错误的凭证;砸破的帽子也不要补,警示我让我改正错误。
   ——这个魏文侯,谦虚好学而又头脑清醒。
   之三
   还是与音乐有关。
   那天,魏文侯与田子方一起逍遥饮酒,快乐清谈,酷爱音乐的魏文侯这时是不能没有音乐的,于是叫了乐人来演奏。文侯刚饮罢一杯,就停在那了,用耳朵辨别了一下,说不对,钟的声音不和谐。再听了听,说左边的声音高了。
   田子方笑了,差点喷出饭来,文侯不解,问他笑啥。田子方答曰,我听说,君王贤明就关心政事,堕落就偏爱音乐,你对音乐已经十分醉心而沉迷了。而我觉得好笑的是你竟还能听出来左边的声音高了。文侯脸腾的一下就红了,说你提醒得好,我当引以为戒。
   ——这个魏文侯,谦虚好学还能收放自如。
   之四
   魏文侯问先秦大医学家扁鹊,说你们弟兄三人都精于医学专业,谁的医术最高?
   扁鹊回答说,是我的两个兄长。
   魏文侯大惑,说这就奇了,你的两个兄长医术最高,那么为什么他们都没你的名气大?
   扁鹊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大哥能从病人神情中一眼就能看出征兆,未有形即治之,故名不出家;我二哥能从病人的毛发中一眼就能看出症像,故名不出乡;我呢,是在病人病重了,才来下重狠药,动大手术,救病人于垂危,挽生命于死亡,反而闻名天下了。
   魏文侯听了扁鹊的解释,立即想到了人才的名与实。
   ——这个魏文侯,谦虚好学总能举一反三。
   之五
   那天,魏文侯与掌管山泽园圃和田猎的官员虞人约定同去附近的一个山上打猎,魏文侯也有疏忽的时候,竟把与虞人的约定给忘了,快乐地在宫里与几个大臣聊天饮酒,欣赏乐舞。文侯兴致极好,大臣们更是欢悦畅快,正在这时,天突然下起雨来。文侯朝窗外的雨地望去,一下就记起来今天是他与虞人约定打猎的日子,慌忙放下酒杯站起身来,令人备马,去取弓箭。正高兴的臣僚们懵了,问下这么大的雨,主公急着要到哪里去?
   文侯说,不下雨我还记不起,一下雨,才想起来今儿个我和虞人约定了去打猎。
   大臣们说,酒正饮得酣畅,天又下着大雨,打猎可以改一天再去无妨。
   文侯说,固然酒饮得快乐,但君子一诺千斤,故我不能失约。于是魏文侯冒雨出宫与虞人一同打猎去了,历史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冒雨期猎”的好典故。
   ——这个魏文侯,谦虚好学而且诚信守用。
   之六
   一个叫宋陵子的人,家贫如洗,却十分快乐,魏文侯有点鄙视他,说你难道要这样穷一辈子么。
   宋陵子白了他一眼,说你操的那门子心。前几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养了九十九只羊的富翁,就是有了这九十九头羊,闹得他一天到晚就盼望着上哪再弄一只羊来,好让自己的羊变成一百只。想来想去,就想到隔壁那个贫穷的老人,他家不是有一只羊吗,于是就兴冲冲地跑去找那穷人,请求他把那只羊给他。你听明白这个梦没有啊。
   魏文侯摇了摇头,说不明白。
   宋陵子说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都想不明白,还来教训我。如果富翁还有求于别人的话,那你就很难说这世界上到底谁富谁贫穷了。这就是说,富有的人并非真正的富有,贫穷的人也并非真正的贫穷。
   魏文侯沉思了一会,说你说的道理未免偏颇,但你教会了我应该怎样辩证地看待问题。
   ——这个魏文侯,谦虚好学更能抓住本质。
   之七
   魏文侯见箕季家的墙坏了却不修补,很是困惑,问其故,箕季说没到时候。说完,又把一个葫芦瓢作为赠礼送给了魏文侯。魏文侯再次困惑,回去后拿着葫芦瓢翻过来看,转过去瞧,突然就明白了,说了一句深刻无比的话来:墙坏不筑,教我无夺民功;贻我瓠羹,教我无多敛百姓。原来一堵破墙、一个普通人家的葫芦瓢竟是暗示我应该俭朴廉政,切勿奢侈浮华,时刻想到百姓,才能管理好国家哩。好个不修墙还有理的懒人箕季!
   ——这个魏文侯,谦虚好学大有理论升华。
   之八
   魏文侯那天在路上看见了一个背柴禾的人反穿着皮袄,那会儿他是百思不得其解,他要问问这个奇怪的家伙的奇怪的穿着。那人解释说,你没长眼睛啊,你没看见我背着柴呢。我把有毛的一面穿在里边,这样毛毛就不会被柴禾划掉了。
   魏文侯明白了,觉得这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俄顷他觉得又不对了,说问题是你把皮子的一面露在外边,一旦被柴禾挂破了,剩下的那毛毛长在哪上面呢(成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出处)。
   背柴的人被问住了,他觉得眼前这个莫名其妙的家伙才是个有思想的人。
   是的,眼前这个莫名其妙的家伙是个有思想的人。有一回一个地方超额完成了国家的税收指标,当地官员趾高气扬,朝中大臣纷纷称贺,魏文侯静下来想了想,他想到了那个背柴禾的人,有了忧虑,说国家就是毛毛,老百姓就是皮子;收了太多的税,皮子损伤了,那就是民之不存,国将焉附;国之不存,王将焉附?
   ——这个魏文侯,谦虚好学并能用于实际。
   之九
   孔子的孙子子思见魏文侯说,大王广招人才,何必舍近求远,魏国的苟变就是一个难得的军事人才,为何不用。
   文侯说,我知道,苟变的确是个难得的将帅之才,但调查发现,苟变在担任乡下税务官时,曾吃过老百姓两个鸡蛋没给钱,不能用。
   子思说,将帅之才和两个鸡蛋,孰重孰轻?
   文侯说,是啊,将帅之才和两个鸡蛋,孰重孰轻?
   ——这个魏文侯,谦虚好学但又不失原则。
  
2008年05月05日05:05 关于段干木 [补记]
    这个不识抬举的段干木,魏文侯听人说起过,也有人向他推荐过,魏文侯便一心想见识一下这个段干木究竟是怎样一个奇才奇人。他坐着车子左转右拐摸到了一条据说是段干木居住的小巷子里,段干木早也听说了这个魏文侯想要见他,但不知什么原因,他就是不想见他。在听到门外魏文侯来时的车马响动,段干木翻过院墙跑了。接连几次,文侯一到,他就翻墙,这就吊足了魏文侯的胃口。想我这是慕其大名而来拜访,又不是通缉要犯来拿你归案,跑什么跑。魏文侯真是无奈,只好每次经过段干木门口的时候,都起身站立,手扶车拦,伫立仰望,充满敬意。并俯下身子贴在车子的前横木上,极其虔诚地向他神往的段干木行注目礼。
   他的仆人困惑了,觉得无论怎样,他的主人都有点低三下四了。魏文侯说你懂个屁,我看你这一辈子也就只能给人当仆人了。段干木是大贤大德之人,深怀高洁君子之道而不出来做官,甘于寂寞深居陋巷而声名传至千里,我怎么能不俯身表示恭敬。段干木有德,我有势;段干木有义,我有财;势不如德贵,财不如义高,我怎么能不俯身表示恭敬!
   过了几天,魏文侯突然想明白了,不要车马,拒绝随从,放下臭架子,做贼似地一个人去了那个僻静的小巷,叩开了简陋的木门。段干木毫无防备,就被堵在了屋里。进门后,魏文侯便上前施礼求拜,段干木有些感动,在与之交谈中,倾其内心所有。文侯当即请他做相,段干木坚辞;特与俸禄薪水,段干木不要;文侯只好拜他为老师,并常去拜望请教,尤其国家重大事项,请他决策。这事一传开,正如我上文说到的,政治家翟璜、李悝,军事家吴起、乐羊都来投奔,为魏效力。所谓战国初期,魏国最强,不是得之于名份,不是得之于土地,而是人才!就连当时的秦国想进攻魏国,有人出来就这么劝止说,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睦同心,不可对他图谋。因此,以至千百年来,魏文侯都是我们津津乐道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榜样。
   哦,对了,就是那个翟璜在为魏相时,他注意到了一个被很多人忽略了的细节,那就是魏文侯拜段干木为老师后,段干木每次来讲课讲话、训导训话时,魏文侯都像个毕恭毕敬的小学生站立在那里,从不坐下,站累了也不敢坐下。翟璜很不高兴,因为魏文侯每次召见他时,双腿盘踞随便坐在堂上和他说话。
   文侯沉下脸来,说翟璜,你没事找茬啊。你哪能和我的老师段干木比,开玩笑,我老师我给他官他不做,给他俸禄他不要;而我知道你想做官,我就让你做宰相;我知道你想要俸禄,我就让你领到了上卿的俸禄。给了你官,给了你高薪,你还想多要一份我的最高礼节,你贪得无厌哩。如果你要我的礼节也可以,那你把你的官职俸禄还给我。
   历史真是极具趣味,既有段干木这样的屡翻墙头躲避领导的天下第一不识抬举之人,也有翟璜这样不加遮掩伸手要官要权要俸禄要面子的人。但偏就有魏文侯这样的领导,有人不识抬举,我偏要抬举你;有人要我抬举,我偏不理睬你。因为人才在政治家那里,有一个标准。
  
   关于段干木,后世有人说,无论他在历史上名声有多大,他本质上其实是个市侩。
   查了一些有限的资料,段干木祖籍河东无疑,其出生地,一说安邑(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一说悦芮(今山西芮城)。有趣的是,两地现均有一个段村,且都有段干木墓冢和祠堂,在安邑,还有上、下段村之分。
   段干木生卒年代不详,大致是生于春秋末或战国初,卒年当在魏文侯前,那么就是说,不会晚于魏文侯去世的公元前三九六年。
   段于木的青年时代正处于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大动荡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如魏文侯们,迫切需要大量的政治军事人才保“家”卫“国”;天下的士们激动了,这给他们提供了施展生命才华的无限机会和实现人生抱负的广阔空间。然而,不知那会儿段干木怎么了,他竟迷上了市场买卖和马匹交易,并骄傲地成了一位职业的马匹交易经纪人。《淮南子》云:段干木,晋国之大驵也,而为文侯师。驵者,马侩也,即马市的中间介绍人。这说明他在做魏文侯老师之前,段干木是个市侩,还是个颇有名气的专业市侩。因此,这让年轻时的段干木在传说和记载中名声很坏,这一方面反映了战国早期人们对此种职业的鄙夷;同时也反映了段干木浪迹市井,沉溺交易,精心算计,不免染了一身商人奸诈的恶俗和习气。在《吕氏春秋》的记载中,就没放过他,把他同大盗出身的颜涿,暴(力)者出身的子石,钜狡(猾也)出身的索卢参等划为一类,统称之为“刑戮死辱之人”。
   大约到了三十岁时,段干木揣着他鼓鼓囊囊的钱袋,塌实而快意地畅游于西河(今陕西东黄河西一带),他遇到了儒学大家子夏。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晚年的得意门生,曾被孔子赞为文学第一,小孔子四十四岁。种种原因,子夏在孔子去世之后便离开了鲁国,先在卫国为卫灵公做些事情,然后应邀去魏国西河讲学,得魏文侯的强力扶持,于此创立了历史上著名的儒家“西河学派”,在儒学发展过程中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西河之民一度将子夏视为孔子再生而尊敬之,子夏也成了当时各国士人的灵魂宗师和精神坐标。因此,段干木当即便和田子方一道投身于子夏门下,学习儒学。在那种氛围中,段干木苦心修研,脱胎换骨,学识大有长进,德行得到淘洗,“有文有行”,“怀君子之道”,遂“声驰千里”。梁启超热情评价:当孔子之在世,其学未见重于时君也。及魏文侯受经子夏,继以段干木、田子方,于是儒教始大行于西阿(河)。
   然而,谁都不会想到,段干木在学成之后,一回到现实中来,很快就回复了他原有的生活状态和生活习性,又跑到马匹交易市场去了。有人便认为他所谓“官之则不肯,禄之则不受”,一生“守道不仕”,甚至不识抬举屡翻墙头,多半与此有关。
   这本是一个人的生性和癖好,反而成就了他在历史上的不朽名声。
   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对于已成为先秦名士的段干木,他的那些市侩的小恶俗小习性,我们就不必与他较真了吧。
  
2008年05月05日05:05 关于乐羊 [补记]
    一、被妻辱
   说到乐羊,要先说乐羊的妻子。
   那天乐羊兴冲冲地在路上走着,他不知道为什么那会儿心情那么愉快,总感到他今儿个会有意外的收获,他甚至还惬意地哼了一支战国当下流行的歌谣。中国人说故事时好用无巧不成书来做叙述的铺垫和转折,看来我也要借用一次了,乐羊之巧就像他预感的那样,他在路上捡到了一块不知是谁不慎丢失的金子,喜出望外,回家后,拿出那块金子向妻子夸耀。
   妻子在听了乐羊眉飞色舞一番讲述之后,蛾眉倒竖,花容顿失,呸——对乐羊吐了口水,说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路上人家丢了的东西,你也拾了带回家来,竟不知羞愧,还喜形于色,辱没了我们素来清白人家的名声,我真替你感到丢人!——看来乐羊的妻子是个有文化的妻子,在训斥乐羊时用了“盗泉之水”和“嗟来之食”两个典故。盗泉,古泉名,故址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北,孔子当年路过这里,因泉名“盗泉”,于礼不顺,故渴而不饮其水。“嗟来之食”出自《礼记》,说齐国大灾,一个有钱的主儿黔敖准备了食物放在路边,等着饥饿的人来吃。有饿者,“蒙袂(披着衣服)辑屦(趿着破鞋),贸贸然(无所谓)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 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说我就是从来不吃别人侮辱性的施舍,才饿成现在这样。于是断然谢绝,最终不食而死。
   乐羊被妻子这番羞辱,无地自容,捂着自己的脸夺门而逃,把那块倒霉的金子奋力扔在了荒野,想了想,就去了鲁国,又到了魏国,一年后思家心切辗转归来。
   乐羊的妻子就是不同于其他羊的妻子,乐羊到家,还没擦把脸呢,她就扳了面孔问学业有成?乐羊说还没毕业。妻子二次蛾眉倒竖,花容顿失,呸——对乐羊再次唾了口水,转身去了里屋,取了一把刀来,猛然举起,带着愤怒,朝着那架织布机上还没织完的一匹麻质的白布砍去,手起刀落之间,那布断为两截!
   乐羊可就又慌了,说这是干啥。妻子说,此织生于蚕茧,成于机杼,丝丝积累,才得一寸,寸寸积累,遂成丈匹。如今你学业未成,半途而废,中道而归,何异于将这布匹断为两截,成了废品。——看来乐羊的妻子果然是有文化的妻子,不仅把学业与织布的深刻道理做了内在有机的联系,还用了一个“先声夺人”的行为震撼对其进行“幡然醒悟”的启发式教育,并为文化中国创造了两个成语:“引刀趋机”和“断织劝学”。
   乐羊被妻子一番羞辱,无地自容,捂着自己的脸夺门而逃,就又去完成半途而废的学业去了。他这一去,便是七年不归,啜苦励志,终成大器。
  
   二、受君托
   说到乐羊,还要再说到魏文侯,魏文侯说这个乐羊,我要见见。
   魏文侯说要见见乐羊的起因是晋之东,有国名中山,其先祖是北方游牧部族白狄的一支,春秋中期从陕北进入太行山以东,称为鲜虞;战国初年开始仿效诸侯建立国家,先都于中人(今河北唐县粟山),后都于顾(今河北定县)。在三家分晋后,中山竟没了归属,成了自由王国,魏文侯就觉得有一点点别扭,得想个办法把它拿下,不然发展下去,会成为魏国的隐患。而最重要的原因是战国初期,赵、韩、魏表面看是同心同德,“三晋(亲如)一家”,经常联手一致对外,但后来总要不断涉及到各自的利益,他们私下里渐渐便有了各自的想法,进而有些“心怀鬼胎”、“心术不正”了。譬如赵国,把首都从山西中部的晋阳,一下向东南四百里,迁到了河北南部的邯郸,逼近河南,深入中原,魏文侯一看,就知道他的用意和目的了。魏文侯一方面派了极具才能和才干的西门豹驻守和管理邯郸南三十里的邺城;一方面就是要一不做、二不休,拿下邯郸以北的这个中山国,牵制赵人南下中原,通过邺城与中山实现对赵的南北夹击,钳死邯郸的梦想和野心。
   乐羊呢,就是在这种暗藏的国家斗争背景下被推举到魏文侯这儿来的。但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说乐羊长子乐舒在中山供职。翟璜说这你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子在中山,曾为其君招乐羊也去;乐羊因中山国仍保留着北方旧习,以昼为夜,以夜继日,男女混杂,长夜狂饮;其主姬窟骄奢淫逸,放荡不羁而拒辞不受。这说明乐羊是一个正直的人,派这样的人去打中山,还能不放心么。
   后来魏文侯见到乐羊,上来就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问他会不会影响到以后战争的成败。面对文侯,乐羊的回答掷地有声,说这是两码事,大丈夫建功立业,各事其主,国家利益当是最高原则,儿女私情不应阻碍其间。这一点不明白,我就不会来见你了。魏文侯一听,觉得再无话可说了,当即拜乐羊为大元帅,使西门豹为先锋,率兵五万,讨伐中山。
   姬窟虽如翟璜所说的那般放浪骄纵,但他还是有一定实力的。乐羊前来进攻,姬窟派了大将鼓须,屯兵楸山,以拒魏军,相持月余,竟不分胜负。乐羊在这种情况下,心中焦虑,一来他已经在主君面前立誓表态,出征便不顺利;二来如此下去,别有用心的人会自然而然牵扯出他们的父子关系大做文章。这时,他才知道他来原本是错了,这是一场大家与小家,公义与私情最为艰苦的心灵战争,是他一个人自己的战争。这怨不得别人,而是自绝后路,这是谁都不能理解的无奈和悲苦。罢了,大敌当前,不可怠慢;我只苍天为证,良心作凭,功名骂名,由他们说去!他稍稍研究了双方的地形,见楸山多楸树,想何不派一些机智的勇士,悄悄潜入楸山,纵火焚林,敌兵必乱,可乘机袭之,定胜。便与西门豹商量,西门豹说好主意,便于当天夜里,亲领兵士去把满山的楸树点燃了。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又正值八月树叶黄枯,大火迅速蔓延至敌军营寨,鼓须还没弄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乐羊已领兵快速奔袭而来。中山兵大败,鼓须死战逃脱,至白羊关,不及停留,弃关而走,紧随其后的乐羊大军长驱直入,直逼中山城下。
  
   三、丧子痛
   正如乐羊所料,这是一场大家与小家、公义与私情最为艰苦的心灵战争,一个人自己的战争,就连他的敌人也要利用他们的父子关系了,乐羊痛苦万分。
   鼓须败归,姬窟大怒,大夫公孙焦知道围城元帅乐羊是乐舒之父,便提出让乐舒劝其父退兵。乐舒无奈,只好硬着头皮登上城头,去见父亲。未待开口,父亲就对他大声斥责,说我曾多次奉劝你,君子不居危国,不事乱朝,没想到你全然不像我的儿子,为了贪图一时的富贵,仕于中山,你不看看姬窟是个什么东西。劝他赶快投降,你也可留下一条活命。乐舒说降与不降,由不得我说啊,我只求父亲暂缓进攻,宽限几天,好让我君从容计议。乐羊咬了咬牙,说我今天破例一回,就看在我们父子的情份上,限一个月时间,给我一个答复和交代,别到时说我连亲儿子都不认了。
   将军嘴上这么铿锵有力地决绝,心还是软了。其实在他第一眼看到儿子的时候,在儿子第一声叫他父亲的时候,他的心就软了。但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他已经进退维谷身不由己,乐羊再一次感到他来原本是真的错了。因此一个月后,乐羊又宽限了一个月;之后,又宽限了一个月。
   面对这样的情况,西门豹也心生忧虑了,他深深知道乐羊内心的痛苦和艰难,但就这样三个月对峙不攻,怕是对外要有个理由才好封得住那些人的嘴巴。其实他们不知道,在朝中,当初那些阻止乐羊出任大元帅、又看到乐羊果然出任了大元帅而心里极不舒服的那些人早就四下活动了,纷纷向魏文侯进言,说乐羊发兵之初,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直捣中山;而今乐舒一语,三月不攻,当初我们就猜到了必然是现在这个结局。问题是这样僵持下去,耗费军力资财,终将无益于事。——魏文侯不理他们。之后那些人又说,乐羊已经和中山私下达成协议,中山要分半个国家给乐羊父子。——魏文侯仍然不理他们。那些人再说,乐羊不仅和中山私下达成协议,还要与中山联手,一起反攻魏国。——魏文侯还是不理他们。不仅不理他们,还频繁派人去前线慰问乐羊和他的将士;还大兴土木,为乐羊建造豪华府第,以候乐羊凯旋。他这也许出于真诚真心,也许出于政治手腕,而对正处于亲情纠葛矛盾交织遭受内外巨大压力的乐羊来说,他获释了,感动了,也再无退路了,乐羊开始了他最后对中山也是对自己的最猛烈的进攻。
   中山城坚石厚,军备充足,又尽拆城中木石,聚于城头,以逸待劳,把那木石从城墙上乱扔下去,就是无声炸弹,乐羊的攻城兵士屡屡不能靠近。然而进攻总是主动的一方,退守便是被动的一方,乐羊就这样反复围而攻之,中山总有弹尽粮绝城垣拆尽时,那时城不攻自破。姬窟急了,问计于公子焦,公孙焦思来想去,只好再拿乐氏父子关系做文章。于是命人把乐舒捆绑起来,用高竿悬吊在城头,逼乐羊退兵。乐羊见此,心上掠过短暂的疼痛,对座下的马背猛击一掌,大声吼道,我乐家怎出了你这样的不肖子孙!为人臣,上不能献策,下不能进言;一而再,再而三,使你主心存侥幸,拖延不决;为人子,你上不能秉承父业家风,下不能尽儿女孝道,就只会哀号乞怜,我乐家男人的脸面让你全给丢尽了,我为有你这样的儿子感到羞耻!乐羊说得心碎,说得激动,从腰间取出一张大弓,搭上箭矢,决意要射死乐舒,以结束那些是是非非,割断那些儿女情长。
   乐舒被说得羞愧难当,对姬窟请求赐死。姬窟犹豫,公孙焦说,应该赐死。赐死乐舒,我有一计。事至于此,姬窟无奈,终还是怀了不忍,把剑递给乐舒,乐舒刎颈,知只有这样才是自己生命最好的结束,恩怨最好的了解,故他死得很自信,死得很安详。接着,在公孙焦的授意安排下,使人把乐舒用大火炖了一锅肉汤,盛入瓦罐,派人送给了乐羊,公孙焦想借此最后利用一次乐氏父子的关系。按公孙焦的预谋和猜想,乐羊见羹,必伤心哀泣不止,无心攻战;而中山便可乘此突发奇兵出城,那胜败可就很难说了。
   儿子死了,心也死了;儿子死了,他也死了。天地一片黑暗,天地一片澄明;退路彻底断去,再无一缕牵挂;魏国如释重负,乐羊如释重负。乐羊接过送羹者手中的瓦罐,轻轻倒出肉羹,似乎怕把熟睡的儿子惊醒了,怕把熟睡的儿子碰疼了,然后一气和泪吞下,碗中点滴不剩。然后,他把碗轻轻放下,对送羹者说,承蒙你们主君如此细心,送来如此精美的肉羹,等到破城之日,我将当面谢他。我军中也为他置办了一口大锅,等候他的到来。姬窟听了送羹者的回报,知道这场军事的智谋的公义的心灵的战争结束了,他不想让乐羊当面谢他,不想让乐羊用像他对待乐舒那样当面谢他,不想让乐羊用专门为他置办的大锅把他煮成哪怕十分鲜美可口的汤汁,于是于后宫自缢身亡,中山告破。
  
   四、意料外
   乐羊班师凯旋,魏文侯出城迎接,并设宴于内台之上,亲自把酒,为乐羊接风洗尘,论功行赏。
   魏文侯说,将军为国丧子,都是我的罪过。
   乐羊说,主君过谦了,一来他是咎由自取;二来我开始就说过,大丈夫建功立业,各事其主,国家利益当是最高原则,儿女私情不应阻碍其间。
   魏文侯听后不动声色,让人向乐羊呈上两个密封的箱子,遂送他回去。乐羊终归还是爱财,想文侯送的两个箱子,一定装满了赏赐他的珍珠金玉稀奇宝物,封闭如此严密,他是怕当场打开,会引起群臣一片哗然心生妒意吧,这魏文侯可真想得周到。乐羊命家人把箱子抬到中堂,用东西撬开,近前看时,竟是满箱子群臣的奏本,那里面尽是说他怜惜父子之情,欲谋反叛之事,乐羊大惊,说果然如此,就让我猜到了。我以为我是自绝后路,原来他们更是恶毒,早把我的后路给断了,亏了文侯,果然贤君!二日,便到文侯那去登门致谢,文侯说你来的正好,我们已经研究决定,对你加封上赏。乐羊说中山之灭,全赖主公决策正确指挥得当又能力排众议不为所动,我不过在外稍效犬马之劳罢了,愧受封赏。文侯说,按说,我还应该封你士卿大夫之类的官职,而你也不是不能胜任;但中山一仗,你太劳累了,也太忧伤了,就把灵寿(今河北省平山)那个地方给你吧,衣食无忧,显贵一方,你可以在那里安心颐养天年了。
   这个封赏大大出乎乐羊意料,心里打了一个寒战,彻骨冰冷,一个灵寿就是这个大贤大德的大魏文侯开给我和我惨死儿子的筹码么。事至于此,他也只能承认这个既定的事实了,遂交了兵权,打点行装,去了灵寿,是谓灵寿君。
   翟璜不解,说主公既然知道乐羊的才能,为什么不让他继续做元帅,带领军队打仗守边,而让他去一个遥远的地方安闲度日?
   李悝笑了说,这话还是由我来回答吧,乐羊不怜其子,何况天下其他人呢。
   禇师赞接上说,换句话说,乐羊连儿子的肉都吃了,还有谁的肉他不敢吃!
   ——魏文侯一怀城府,笑而不答。
  

完成时间:2008.05.04 07:17:56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