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补丁”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词,而且“补丁”这种东西对视觉乃至人生有一种天然的冲击性,所以联想的翅膀又不由自主地展开了。
我这里讲的“补丁”,并非指补衣服的那种补丁,而是一种泛化的存在状态。一般来说,凡是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在普通人看来均等同于“可怜虫”。这拨“可怜虫”都是失败者或“苦命人”,且散落在历朝历代。他们有的是学富五车却不被赏识的政客,有的是小人政治的受害者,有的是生理麻烦的手下败将……他们原本可能很有能力及抱负,但因为有位淘气的、名叫“命运”的神在他们的轨迹上做了一点点手脚,让一位军事家失去了脚、让一位音乐家失去了听力、让一位才思敏捷的诗人远离了那些赖以生存的山山水水。
如果把这些人的命运比做一匹美丽的布匹,以上那些麻烦就是这匹布上的一道在别人看来几乎无法缝合的口子。在这道口子刚刚产生的一段时间内,也许会有一些人略带惋惜地在这匹“布”前转一会儿,无知地摸一摸感染着的“伤口”。但那些人不懂,不懂一匹受伤的布的尊严和渴望,更永远不会知道“布”的梦想。
他们自顾自地为这匹“布”打抱不平,却完全没有发现“布”的“伤口”已经被一双隐形的“手”悄悄打上了一块补丁。补丁让它不再“流血”,哪怕在那些人眼中“血”依然在喷薄而出,但流血与否只有“布”知道。“布”特别珍爱这块“补丁”,因为只有它才能捍卫住一匹“布”的最后尊严!
写到此,我忽然想起了一种由一些破破烂烂的“布”衍生出的独特文化——贬官文化。很多胸怀大志的贬官总是喜欢“犯上直谏”,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抱着一堆谏书到“瘴疠之地”苦哈哈地写一点文章、诗词,再将所有作品变成不太悦目的“补丁”,本想排遣寂寞,不料竟为后世开拓了一方永不荒芜的精神田园——此乃“补丁”的至高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