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跟鸣笛听于丹讲课(三)

写作者:zimalian     日记本: 红颜心路

日期:2008年03月27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656

   [第三篇《感悟与超越》
  
   中心思想:要想真正感悟“逍遥游”的境界,就一定要能够超越名利。而有一个淡薄的心态,是超越名利的基础。
  
   庄子的人生哲学是淡泊为大,因为只有超越了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才能感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庄子所说的“逍遥游”。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是幸福的,是有效率的。
  
   我们今天的生活往往是无事忙。 当一个人迷失在功名利碌之中时,常常会忘记了人生本身的意义。
  
   庄子淡泊功名,虽然生活非常贫困,但当楚国的大臣来请他去做官时他却不肯去。贫困恰恰成就了庄子,使他能够在淡泊为大的境界中感悟到人生中许许多多真正的道理。
  
   留一份寂寞给生命,让生命终于可以开阔。
  
   人的经历和悟性,决定了你的眼界。
  
   人看清自己的目的,看清自己的方向,看清眼前的权衡,这是不容易的。
  
   黎巴嫩著名的诗人纪伯伦曾经感叹:“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生活的大道理,人生的大境界,有的时候,都是从生活中的最细微处去发现、去感悟的。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用心,是不是能够从这些个细节里面,真正获得你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感悟。
  
   有很多人一生追逐成功,渴望辉煌。别说是辞让天下了,连一个小位置,甚至一个小小的兼职机会都不肯放弃。因为我们耐不住寂寞,我们需要这种外在的辉煌,来证明我们自己的能力。
  
   有这样一句话:在真正的比赛中,冠军永远跑在掌声之前。因为落后的运动员听到的掌声比冠军要多。
  
   有时候,寂寞并不意味着愁苦。其实,寂寞意味着一段静止下来的时光,当你自己独自面对寂寞的时候,有可能会看到你意想不到的境界。
  
   人生的经历不同,禀赋各异。经历和悟性最终决定了你的眼界。
  
   一个人的生活完全是可以由态度来改变的。一个人先天的性格、后天的机遇、固有的价值观,最终会决定自己的命运。
  
   苏东坡和佛印经常共同出游,看到很多的事物情景,但是他们各自有自己的解读。
   佛印拿起木匠的墨盒做了一首诗:
   吾有两间房,一间赁与转轮王。
   比喻人的心中要有一把尺子,做人要有底线,不能超越这个世界上行为的守则。这就是理性。
  
   苏东坡也做了一首诗:
   吾有一张琴,五条丝弦藏在腹。
   有时将来马上弹,尽出天下无声曲。
   是说我也有一样东西,不是墨盒而是一架琴,五条琴弦都藏在我的肚子里。我自己随兴所至的时候拿出来就弹,但曲声是你们别人听不到的,只有我的心智可以听到。这无声的音乐,是至极的天籁,这架琴是什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心中感性的欢欣。
  
   苏轼与佛印分别代表了我们人格理想上的两个支点叫做“依于仁,游于艺”。
   “依于仁”,指一个人内心要有仁爱的准则。这是一种标准,就像墨盒弹出墨线一样,清清楚楚,不容置疑,定为标准。
   “游于艺”,就是人的自由境界,就是苏东坡心中的那架琴,可以自由演奏内心的音乐。
  
   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种辩证的关系,真正稳当的东西都处在动态之中。比如陀螺一旦静止下来,就失衡了。自行车骑起来以后,两个轮子就可以行进,这在静态中做不到。
  
   时代在变迁,一个人真的能做到与时俱进,真的能做到取舍自如,以一种清楚的眼界给自己确定准则,并且以这样心游万仞的心态去调整自己的生活秩序,永远保持动态中的平衡,你就永远不会倒,你永远是行进中的自行车和旋转着的陀螺。只有当你静止下来,你才会真正倒下。你倒下来是没有外力可以拯救的。
  
   应对整个世界挑战的时候,感到失去心理的平衡,那是因为世界在动,而你不动。
  
   每个人看见的世界大体相同。但每个人得出的经验与道理却大相径庭。这关系到两点,第一是智慧,第二是慈悲。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说明人间真正的好时节,就是没有闲事挂心头。
  
   禅宗有这样一句话,叫做“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三界是什?前生,此际,来世。
  
   所谓道法自然,也就是说,自然之中皆是道理。天地无处不在,所以道无所不在。
  
   有一句谚语,说:山坡上开满了鲜花,在牛羊的眼中它只是饲料。不要认为只有牛羊才看见饲料,其实,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每天看到饲料太多,看到鲜花太少。
  
   僧鞋的形状很有意思,前面露五指,后面露脚后跟。为什么?其实,穿这样的鞋是为了提醒一个道理,所谓六根通透,要去掉贪、嗔、痴、怨、疑、慢。你只有看穿这六根,心灵才真正清净,真正通透。用佛家的话讲,人只有低下头,才能看得穿。你不低下头是看不见的。
  
   人的参悟都会有深有浅,有远有近,都会根据人心智的不同、阅历的不同、价值取向的不同、理想境界的不同而有高下之分。
  
   这个世界永远没有一个规整件。真正的道理,不会像一加一等于二那样精确无误,人人明白。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这是南宋张孝祥写的一句词。其实,当我们阅读《庄子》,每一个人有了拈花微笑时的感悟;当我们徐徐合上一页,感到悠然心会的时候,庄子的价值就真正体现出来了。因为他的逍遥游给了我们每一个凡俗的生命一双非凡的翅膀。]
  
   我的感想:于丹用很多例子和语汇来讲解淡泊功名利禄之心的超越,与时俱进、取舍自如地以一种清楚的眼界给自己确定准则,并且以这样心游万仞的心态去调整自己的生活秩序;讲解了如何做到心灵的真正清净,真正通透;每个人看见的世界大体相同。但每个人得出的经验与道理却大相径庭。这关系到两点,第一是智慧,第二是慈悲;让生命开阔......(但愿人们都能做得到)。
  
   而这些话令我感触颇深:“人生的经历不同,禀赋各异。经历和悟性最终决定了你的眼界。”“一个人的生活完全是可以由态度来改变的。一个人先天的性格、后天的机遇、固有的价值观,最终会决定自己的命运。”
  
   在这里,我明白了什么是“依于仁,游于艺”。
  

完成时间:2008.03.27 12:39:15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0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