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跟鸣笛听于丹讲课(一)

写作者:zimalian     日记本: 红颜心路

日期:2008年03月15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536

   自从知道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的名字,她的事她的谈便深深地吸引了我......真是佩服死了她的天南地北、涛涛不绝、侃侃而谈!给人渊博豁达的感觉,很多人尊她“学术超女”并不为过。
  
   鸣笛日记里的“于丹说庄子”系列,又给我提供了极好的学习机会,不能错过!
  
   [于丹说庄子一:
  
   她以白话诠释经典,对庄子“名利观”的诠释:“整个长江中来往的无非就是‘名’和‘利’这两条船”。放大到人生也不过如此。
  
   中心思想: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称为“神人”,二人分别是儒家和道家的化身。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
  
   以庄子的话说,人生至高的境界就是完成天地之间一番逍遥游,也就是看破内心重重的樊篱障碍,得到宇宙静观天地辽阔之中人生的定位。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生在世,从古至今,很难看破的就是名与利这两个字。名利名利,破名比破利还要难。有多少人可能不为利所惑,却为名所累。即使一个高洁之士,也希望名垂青史。而他就是一个淡泊富贵,看破名利的人。
  
   看庄子眼中的名。战国时期有三个最大的国家:楚国,齐国和秦国。楚王曾派大臣去找庄子,想把楚国的相位授给他。庄子讲故事:听说楚国有一种神龟,死了三千年了,它的骨头被放在庙里,用作占卜。你说,它是情愿送了性命留下骨头,让人敬重好啊,还是情愿活在烂泥巴里打滚好呢?我猜,它一定愿意在泥巴里打滚。你们回去吧,我和它一样,愿意拖着尾巴在泥巴里打滚。
  
   人心为什么有自由?自由就是因为他不在乎。人的一生只有被你真正在乎的事情,可以真正拘束住。
  
   生与死之间,不过是一种生命形态的转化。
  
   庄子说:大自然它赋给我形体,用生活来使我劳顿,用岁月来使我年老,用死亡来使我永远休息。
  
   人生至高的境界就是完成天地之间一番逍遥游。
  
   看破内心重重的樊篱障碍,得到宇宙静观天地辽阔之中人生定位,在这样一个浩瀚的坐标系上,让人真正成为人。
  
   孔夫子回答他学生关于死亡的问题时,回答了六个字:“未知生,焉知死?”人活还没有活明白呢,干嘛去想死亡的事呢?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儒道相通,不谋而合。孔子给我们揭示的都是一种温暖的情怀和一种朴素的价值,就是“活在当下”。人活在当下,在当下看破了名,穿透了利,不惧生死,那么,我们的心灵将拥有一个多大的空间、一份多大的境界啊!]
  
   感想:我以为,这中间最难的就是“看破”二字。
  
   “看破内心重重的樊篱障碍,得到宇宙静观天地辽阔之中人生定位,”这不仅是要具备理解的软件,还要具备能实施理解的硬件,那就是每个人的心智,心智不同效果也不同。简单的例如:有人惧怕死亡,有人视死亡是一种休息。
  

完成时间:2008.03.15 13:11:14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1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