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白银

写作者:灰羽翼     日记本: *如此这样*

日期:2008年02月24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550

  白银的种类
  
   白银是从多元素、不同品位的含银物质中提炼而成,多夹杂于铜、铅、锌、硫磺等矿石之间,间或亦有天然银产出,通常呈毛状、苔状、块状等,发现于硅酸矿之罅隙中。
  
   目前我国提炼白银的方法有:
  
   ①火炉提炼法,一般能提炼到银纯度 98%以上。
  
   ②电解提炼法,可获得 99. 99%以上的纯度银。
   1.白银按其提炼方法与纯度不同,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1)纯银。颜色洁白,性较黄金稍硬,质细腻光滑,纯度为100%。一般社会上很难见到。
   (2)足银。颜色洁白,光泽润亮, 98%以上成色,亦称纹银。
   (3)色银。在白银内掺杂其他金属如铜、铅之类,称做色银。
   2.按照不同用途和质地来划分:
   (1)货币银。有宝银、纹银和银元等。
   宝银:其形状呈马蹄形,故称“马蹄银”,亦称银元宝。
   纹银:亦称足银,是中国旧时的一种标准银。
   银元:近百年来,银元一直在中国的流通领域里占有重要的位置。银元,起源于上海银饼。1935年前,中国的货币制度采取银本位,白银包括银两和银元。
    (2)首饰银。加入一定比例的铜,制成铜银合金,称首饰银,主要有两种:
   ①九八银。含银量为 98.7%,含紫铜1.3%,一般制作保值性银首饰。
   ②九十二点五银。含银量 92.5%,含铜 7.5%,硬度和延展性好,适合制作首饰和镶嵌宝石,目前使用广泛。
    (3)仿银。仿银亦称假银,是仿造品,一般有三种:
   ①包银。包银亦称包皮,是在非银制品上包上一层银的外皮。这种包银制品外表同银首饰一样,洁白细腻,光泽柔和,但仔细观察会发现破绽。因包银首饰总有接缝的地方,一般在首饰的内侧,只要弯折首饰,缝口就会裂开。
   ②镀银。镀银俗称假质银,通常用铜、锡、铅等非银金属做胎,在表面镀一层银。铜质镀银,表面花纹粗糙,声音尖脆,硬度变大;锡、铅镀银,花纹模糊,硬度变小,用指甲可划出痕迹,弯折易断;铝质镀银,体质轻飘。
   ③三大兑。三大兑是由白银、黄铜、红铜各1/3熔炼而成的银铜合金,表面泛黄是其特征;也有完全不含银的仿银制品是由红、黄、白铜各1/3熔炼而成的,颜色白灰,质地坚硬,弯折容易断裂。
  ------------------------------------------------------------------------
  白银的概述与特性
  
   概述:
  
   白银 silver 代码Ag
  
   特性:
  
   白银,又称银子或银,白色金属。元素周期表第1副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为47,符号Ag。它的主要特性是:
  
   1.色白(但掺入杂质的白银,颜色将有所变化),光泽润,质柔软,富有延展性,可捶打成薄形银叶,制作成各种镂空首饰。每立方厘米体积白银重为10.5克(通常称为白银的密度,纯白银密度为10。5g/cm3),次于铂金和黄金,而高于其它普通金属。
  
   2.硬度介于金、铜之间,莫氏硬度为2.9,比黄金软,指甲即能刻划。
  
   3.液态时,能与铜或其他金属结合,形成各种银合金。
  
   4.导电性强。白银的导电和导热性能为各种金属之冠,1米长、l平方毫米截面的白银电阻值为0.0160606欧姆,常用作电接插件的触点。
  
   5.杀菌及验毒功能。我国的蒙古族人民喜爱用银来制作银碗、银筷、银勺及装奶器具。也有些人习惯在每只莱里都放一只小银牌,其作用为杀菌和检测食物是否有毒。据科学试验,银离子确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因此使用银餐具盛装食物有杀菌消毒的作用。至于用银验毒,化学上证实银器变黑是由于硫化物与银反应生成硫化银之故。
  
   古代埃及人在医治外伤时,就用银薄片覆盖伤口进行消毒。在现代医术上,如皮肤溃疡病也用银离子溶液涂、涤溃疡部分,能使大多数细菌死亡。
  
   6.化学性质:白银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纯银不易氧化,若含有少量杂质时,其抗氧化性能将大大减弱,氧化后生成黑色的氧化银。在洁净的空气中与氧不能直接化合,但与空气中的臭氧接触,可直接发生化学作用,结合为氧化银,呈黄褐色,与硫化锌也能发生化学作用成为硫化银。所以,白银在空气中放久了,表面色泽会减退。
  
   7.常温下白银在稀硫或稀盐酸中不易被腐蚀,但在加热情况下,白银易被腐蚀。白银易吸收水银。银耐碱,不耐酸,溶解于盐酸和硝酸,并能与水银结合。
  ------------------------------------------------------------------
  
  

完成时间:2008.02.24 17:28:19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