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金的种类
黄金是在自然界中以游离状态存在而不能人工合成的天然产物。按其来源的不同和提炼后含量的不同分为生金和熟金等。
生金亦称天然金、荒金、原金,是熟金的对象,是从矿山或河底冲积层开采出,没有经过熔化提炼的黄金。生金分矿金和沙金两种。
矿金,也称合质金,产于矿山、金矿,大都是随地下涌出的热泉通过岩石的缝细而沉淀积成,常与石英夹在岩石的缝隙中,矿石经过开采、粉碎、淘洗,大颗的金可以直接拣取,小粒的可用水银溶解。矿金大多与其他金属伴生,其中除黄金外还有银、铂、锌等其他金属,在其他金属未提出之前称为合质金。矿金产于不同的矿山而所含的其他金属成分不同,因此,成色高低不一,一般在50%-90%之间。
沙金,是产于河流底层或低洼地带,于是石沙混杂在一起,经过淘洗出来的黄金。沙金起源于矿山,是由于金矿石露出地面,经过长期风吹雨打,岩石北风化而崩裂,金便脱离矿脉伴随泥沙顺水而下,自然沉淀在石沙中,在河流底层或砂石下面沉积为含金层,从而形成沙金。沙金的特点是:颗粒大小不一,大的像蚕豆,小的似细沙,形状各异。颜色因成色高低而不同,九成以上为赤黄色,八成为淡黄色,七成为青黄色。
熟金是生金经过冶炼、提纯后的黄金,一般纯度较高,密度较细,有的可以直接用于工业生产。常见的有金条、块、锭和各种不同的饰品、器皿、金币以及工业用的金丝、片、板等。由于用途不同,所需成色不一,或因没有提纯设备,而只熔化未提纯,或提的纯度不够,形成成色高低不一的黄金。人们习惯上根据成色的高低分为纯金、赤金、色金3种。按含金量不同分为清色金、混色金、k金。
黄金经过提纯后达到相当高的纯度的金称为纯金,一般指达到99.6%以上成色的黄金。
赤金和纯金得意思想接近,但因时间和地方的不同,赤金的标准有所不同,国际市场出售的黄金,成色达99.6%的称为赤金。而境内的赤金一般在99.2%-99.6%之间。
色金,也称“次金”、“潮金”,是指成色较低的金。这些黄金由于其他金属含量不同,成色高的达99%,低的只有30%。
按含其他金属的不同划分,黄金又可分为清色金、混色金、k金等。清色金指黄金中只掺有白银成分,不论成色高低统称清色金。清色金较多,常见于金条、锭、块及各种器皿和金饰品。
混色金是指黄金内除含有白银外,还含有铜、锌、铅、铁等其他金属。根据所含金属种类和数量不同,可分为小混金、大混金、青铜大混金、含铅大混金等。
k金是指银、铜按一定的比例,按照足金为24k的公式配制成的黄金。一般来说,k金含银比例越多,色泽越青;含铜比例大,则色泽为紫红。我国的k金在解放初期是按每k4.15%的标准计算,1982年以后,已与国际标准统一起来,以每k为4.1666%作为标准。
----------------------------------------------------------------------
黄金基本常识与性质
黄金又称金,英文Gold,化学符号Au,原子序数79,它是一种橙黄色的金属物质。自然界,金一般以单质形态存在。
黄金是一种贵金属,黄金有价,且价值含量比较高,“金碧辉煌”、“真金不怕火炼”、“书中自有黄金屋”等赞美之词无不表达黄金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位置。要参与未来黄金投资,在黄金市场中获得投资增值、保值的机会,就必须对黄金属性、特点及其在货币金融中的作用有所了解。
黄金作为一种贵金属,有良好的物理特性,表现为:熔点高,达摄氏l064.43度,“真金不怕火炼”就是指一般火焰下黄金不容易熔化。密度大,为19.31克/立方厘米(18℃时),手感沉甸。韧性和延展性好,良导性强。纯金具有艳丽的黄色,但掺入其他金属后颜色变化较大,如金铜合金呈暗红色,含银合金呈浅黄色或灰白色。金易被磨成粉状,这也是金在自然界中呈分散状的原因,纯金首饰也易被磨损而减少分量。
由于黄金具有开采不易、开采成本高、物理特性良好等特点,因此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黄金不但被人类用作装饰,而且还被赋予了货币价值功能。直到20世纪70年代,黄金才从直接的货币作用中分离出来,即黄金非货币化。但作为贵金属,黄金目前依然是世界主要的国际储备。据2000年公布的黄金储备情况看,目前世界黄金储备列前10位的国家和国际机构是:美国(8137吨)、德国(3469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3217吨)、法国(3025吨)、瑞士(2494吨)、意大利(2452吨)、荷兰(912吨)、日本(764吨)、欧洲银行(747吨)和波兰(607吨),英国和中国分列第11位(538吨)和第14位为(395吨)。
黄金按性质分,可分为“生金”和“熟金”两大类。生金又叫“原金”、“天然金”或“荒金”,是人们从矿山或河床边开采出来、未经提炼的黄金。凡经过提炼的黄金称为“熟金”。熟金中因加入其他元素而使黄金在色泽上出现变化,人们通常把被加入了金属银而没有其他金属的熟金称之为“清色金”,而把被掺入了银和其他金属的黄金称为“混色金”。K金是混色金成色的一种表示方式,4.1666%黄金成分为lK。黄金按K金成色高低可以表示为24K、22K、20K和18K等,24K黄金的含金量99.998%,基本视为纯金,22K黄金含量为91.665%。黄金成色还可以直接用含量百分比表示,通常是将黄金重量分成1000份的表示法,如金件上标注9999的为99.99%,而标注为586的为58.6%。
在门捷列夫周期表中;金的原子序数为79。这就是说,金的原子核周围有79个带负电荷的旋转电子。金前面的近邻是:锇、铝;铂;而后面的则是:汞、铊、铅。金与钌、铑、钯、锇、铱、铂这些金属都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故统称为贵金属。
谈到金,最好先谈谈它的性质,然后再谈谈人类如何利用这些性质。有意思的是,人们在鉴定黄金时,最常用的词是“很”,而不是“最”字。这是因为黄金的纯度要达到“最”的程度是不可能的。
金很重,但铂更重。金的密度为19.32克/厘米’,也就是说,直径仅为46毫米的金球,其重量就有1公斤。这里指的是化学上纯金的密度,而在自然界中这样的纯金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存在的。金的“天然”密度与杂质含量有关,可从15一16克/厘米’到18—19克/厘米。。把容积为1升的玻璃瓶装满金矿砂,其重量约为16公斤;黄金的重量对其开采十分有利,用最简单的方法,如采用溜槽淘洗,就能获得很高的回收率。最重的几种金属,按其密度(克/厘米。)排列如下:铂21.6,金19.3,汞13.6,铅11.4,银10.5。
黄金是一种很柔软的金属,但不是最柔软的金属,因为铅和锡更柔软。在纯金上用指甲可划出痕迹。这种柔软性使黄金非常易于加工。然而这一点对装饰品的所有者来说,又很不理想,因为这样很容易使装饰品蹭伤,使其失去光泽以至影响美观。所以在用黄金制做首饰时,一般都要添加铜和银,以提高其硬度。
黄金很容易磨损,变成极细的粉末,因此黄金常以分散状态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在处理和加工黄金的场地周围,常散落一层极细的金粉。一些有心计的人借此发了大财。
黄金易锻造和易延展,这当然都与它的柔软性有关;对金的可锻性和延展性通常是分别进行考察的。黄金在这两种’性能方面的可加工程度,甚至使十分内行的人都感到吃惊。黄金可碾成厚度仅为;微米(0.001毫米的透明和透绿色的金箔。0.5克的黄金可拉成160米长的金丝,一千克的金箔可以铺展530米。
黄金是热和电的良导体,‘或者说是非常好的导体,但不是最好的导体。黄金的这种传导性能不如铂、汞、铅、银四种金属。金的熔点为1063。C,熔融金有较高的挥发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探发性不断增强。
纯金的抗压强度为10kg/m㎡,其抗拉强度与预处理的方法有关,一般在10—30kg/m㎡之间。冷拉金丝时,受力最大 纯金有着极好看的草黄色的金属光泽。可以说黄金在所有金属中,颜色最黄,甚至使炼丹家误认为金与硫同属一类矿物。
在自然界中见不到纯金,而金属杂质(首先是铜和银)赋予金以各种颜色和色调,从淡黄色到鲜黄红色。
黄金的颜色同时也取决于该金属块的厚度及其聚集体状态。例如,很薄的金箔,对着亮处看是发绿色的,熔化的金也是这种颜色。而末熔化的金则呈黄绿色。细粒分散金一般为深红色或暗紫色。有关黄金的颜色,在讲到金的使用时,我们还要谈到。
自然金有时会复盖一层铁的氧化物薄膜。在这种情况下,黄金的颜色可能呈褐色、深褐色、甚至是黑色。开采这样的黄金,有时很难与周围的脉石相区别,所以需要非常仔细的分辨,以避免金的丢失。据说,这种金都有一个包裹层,这种包裹层不只是铁的氧化物,有时候,殖可能是一些附着在金粒表面的细粒脉右。
应该指出,这种包裹层不仅影响对金的识别,而且还使其在选矿(混汞或氰化)处理时更加固难,因此选矿工人都不爱和这类金打交道。
金银合金、金铜合金、金铂合金、金钯合金以及与其它的金属合金都不是化合物,而是固熔体。
许多金属能与金形成合金的原因在于这些金属的原子半径与金的原子半径非常接近;金的原子半径等于1.46埃;铋是1.46埃;银是1.44埃;铂是1.39埃。
金合金中的所有金属都比其纯金属熔点低。
假如把金加热到接近熔点,金就可以象铁一样熔接,纤细的金粒可熔结成金块。
金粉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必须加压力能熔接在一起。
金与其他金属在一起熔化,不仅可降低其熔点,而且还能改变金本身的机械性能,其中包括银和铜可明显地提高金的硬度;首饰匠们广泛利用了这一特点。砷、铅、铂、银、铋、碲能使金变脆;铅在这方面的特点就更为突出。含铅仅有1%的合金,如果冲压一下,就会变成碎块。纯金中含o.01%的铅,它的良好可锻性就将完全丧失。
金有吸收x射线的本领。
金的原子量(196.9)是分数值,本身表明,自然界中的金是由金由各种同位素组成的。在原子量从183到201的已知15种同位素中,只有Au=197的同位素是稳定的。
金被列入化合物的行列中,也象规定贵金属族一样,是很勉强的,但它毕竟能与某些元素相互作用。特别是与卤素(氯、溴、碘)化合生成入AuCl或AuC13等。金同样能与氰化物、汞和蹄化合。事实上,在自然界中只存在金与蹄的化合物,金与汞的化合物极少。所有其他化合物都是用人工制得的,用人工方法还可以制得“雷金”—(Au(NH)3(CH)3),“雷金”在冲击或加热时容易爆炸。
金虽然很难溶解,但仍能溶解在某些溶液中。在含有氯、硫酸或腐植酸的水中也可以溶解少量的金。在一份硝酸和三份盐酸的混合液中,以及在氰化物稀溶液中金的溶解度相当高。
金的结晶届等轴晶系。晶体的形状常呈立方体或八面体。晶体经溶化后再凝结时,呈不规则的多角形。冷却得越慢,晶体就越大。
*l埃=0.0000000l厘米
---------------------------------------------------------------------
黄金的鉴别
黄金分为生金与熟金两大类, 生金主要有砂金和矿金两种;熟金又有清色金 (含有白银) 、混色金 (含有银、铜、铅等金属) 和K 金三种。黄金的鉴别主要是“四鉴法”。即初步鉴、磨石鉴、硝酸鉴、焊药鉴。后三种方法带有较强的专业性, 并需要一定的条件。初步鉴一般群众都能掌握, 主要有四种方法:
(1) 辨色.看黄金外表色泽, 俗称“七青八黄九五赤”, 纯金光润闪灿, 混金则有麻涩小点。
(2) 掂重.以手掂其分量看与体积大小是否相称, 形状大而较轻者可能掺假。
(3) 折性.将金饰品以手折之, 很软的是高清金, 低及混者则不软.小件饰金可用双手弯折, 色高的清金柔软, 折处有皱纹;色低者刚硬;重混者有弹性, 脆而易断。
(4) 敲声.两件相同的金饰物相撞, 高色者其声卜卜, 低清金其声铮铮, 混金者其声当当。
市场上的黄金制品成色标识有两种:一种是百分比,如G999等;另一种是K金,如G24K、G22K和G14K等。我国对黄金制品印记和标识牌有规定,一般要求有生产企业代号、材料名称、含量印记等,无印记为不合格产品。国际上也是如此。但对于一些特别细小的制品也允许不打标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