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恐韩症”与“精神胜利法”

写作者:寒鸦     日记本: 寒鸦世界

日期:2008年02月23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68

  在2月17号进行的东亚足球锦标赛决赛揭幕站中,高调出征的中国队几乎尽遣主力,仍以2比3败给“韩国二队”,再次遭遇逢韩不胜的尴尬场面。算起来从1978年曼谷亚运会上以0比1输给韩国队开始,国足在国际正式比赛中对韩已经持续30年未尝胜果。这就是国人所说的“恐韩症”。(新闻详见08年2月18日《东楚晚报》)
  
   30年来,历届中国教练和球员都把消除“恐韩症”作为己任,可惜都未能如愿。如此“执着”地想通过破除“魔咒”来证明自己的“荣誉”,我想国足身上国有的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的支撑是功不可抹。
  
   “精神胜利法”之一:打死不会承认技不如人。铁定的事实,球迷的失望,加上媒体的辣评,一直没能唤醒国足的自我反省。在他们认为,失败要么机遇不佳,要么状态不好,要么裁判不公,反正很少有人虚心承认是实力不济。假以时日再次出征,仍然踌躇满志,豪言壮语震天响。问题是,都30年了,为什么失败的天平总是倾向于我们的球队呢?这难道仅仅是因为外在的因素吗?
  
   “精神胜利法”之二:“小富即可安身”的心态。球员的运动生涯很短暂,上一代的耻辱,并不代表下一代的水平。于是新一届的球队总抱着侥幸的心理,盼望来个“鲤鱼跳龙门”,就不会再有人提起“恐韩症”了。话说回来,就算真的有了那么一次咸鱼翻身,难道就证明了我们的足球水平超过了“夙敌”吗?再说我们并不“恐日”,但两者之间的差距不同样是“癞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吗?
  
   说到底“恐韩症”由来,一半是别人“施舍”的,一半是自己强加的。过度地炒作“恐韩症”其实也无形中成就了“敌人”,破坏了自身的心态。有这闲功夫,倒不如“退而织网”,少一些无谓的高调和侥幸的心理,厉兵秣马,多加强自身的内功修炼。到时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看“恐韩症”才是真正退出了历史舞台。
  

完成时间:2008.02.23 23:35:05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9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