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转]节日话“胃”

写作者:巧笑盼兮     日记本: 让爱同行

日期:2008年02月20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52

  饭后“三鞠躬”消除胃胀胃疼
  
  春节期间,大多数人都会胃口大开。这不,71岁的王大爷连续几天总感觉胃部发胀,不想吃饭,非常担心自己的胃上是不是长了什么东西。到医院做了无痛胃镜检查,除了有点胃下垂外,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不过,医生通过和王大爷交谈,了解到由于春节期间,王大爷住的楼层较高,家里经常来人,所以老人的户外活动减少。而且饭后经常坐在沙发上与家人聊天或打牌,所以每天都觉得肚子饱饱的。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主任侯鹏博士说:“王大爷主要是饭后不活动,食物积存在胃底部位,加上老年人一般消化功能不太好,胃动力差,有的伴有消化系统慢性疾病,如萎缩性胃炎、胃下垂等,所以会感觉胃胀、胃痛,没有饥饿感觉。”
  
  其实,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可解决,那就是每天饭后弯三次腰,达到90度,配合散步10~30分钟,暖和时可到户外,天冷时也可在房内。饭后做一做弯腰的动作,可以使食物进入胃窦,再配合轻松的运动,就能很好地促进食物消化。
  
  侯主任提醒说,老年人消化功能不太好,膳食应以清淡为主,每餐吃得不要太多,最好是少量多餐,同时,在饭后半小时还要适当地活动,千万不要饭后就上床睡觉或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清理肠胃首推白萝卜
  
  春节里,迎来送往,饱食终日。节过完了,又上班了,生活回归原位,那么不堪重负的肠胃怎样回归原位?
  
  【节后清肠 先建立正常生物钟】
  
  “节后为胃肠减负,当务之急应将正常的生物钟建立起来。”郑大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主任韩萍教授告诫“清肠”心急的读者。
  
  节日期间,许多人的作息时间混乱。“生物钟一乱,食物钟更不必说。一日三餐不按时,聚会大吃大喝,饥一顿、饱一顿,肠胃难免受累。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清肠是标,调节生物钟才是本。标本兼治,才能保证胃肠平衡。”韩萍说,修复自己的生物钟,一般需要一周到半个月的时间。为此需要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计划,作息要有规律。
  
  【白萝卜、莲菜、芹菜清肠好选择】
  
  节后清肠胃,最经济、有效的要首推炒白萝卜丝,可别小看了这道不起眼的菜,如果你有腹胀、胃肠胀气、便秘、消化不良的症状,建议多吃些,每天吃上1~2顿,连续吃上1~2天,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白菜、海带、粉条、豆腐做成的烩菜可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也是不错的选择。
  
  姜汁莲菜、凉拌芹菜也可作为节后餐桌上的必备菜。莲菜、芹菜富含纤维素,兼具清火作用,对于胃肠不适和脸上的痘痘有很好的效果。
  
  【晨起一碗小米粥巩固清肠效果】
  
  在如何清肠上,不少读者朋友提到食粥的办法。
  
  韩萍认为,喝粥虽然对于胃肠道有利,但粥的作用主要在于养胃,清的作用就逊色很多了。胃肠不好,特别是胃溃疡患者,倒是用晨起喝粥如小米粥来养胃。清肠胃,消除胃肠不适后,采用晨起喝粥的办法,也不失为巩固清肠效果的一个措施。
  
  
  胃溃疡患者不要空腹喝蜂蜜
  
  读者:我患有胃溃疡,前段时间曾试着喝枣花蜜,喝了胃疼。上网查看说法不一:1.空腹喝会得胃溃疡;2.空腹喝可以修复溃疡;3.有中医建议晚上睡前喝。我不知怎么才好?
  
  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张照兰:蜂蜜甜腻,会导致胃酸分泌增多,对于胃溃疡患者无益,尤其空腹喝蜂蜜,胃酸更会直接损伤胃黏膜。因此,胃溃疡患者不建议空腹喝蜂蜜,特别在溃疡活动期时,还要少喝甚至不喝。
  
  但是,蜂蜜含有易消化的糖类和氨基酸,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对阴虚和大便干结者大有好处,这两类人适合在早晨空腹喝蜂蜜。
  
  
  另附三则注意:
  
  
  1 3个汤圆等于1两米饭的热量 专家:元宵节,各类病人谨慎吃汤圆
  
  要到元宵节了,象征喜庆、团圆的汤圆成为节日餐桌上的必备。可有人就为这汤圆烦恼了,家住郑州市西郊的刘大爷是位糖尿病患者,平时吃饭都用小天平量着,怎么能吃汤圆这种甜食呢?为照顾老人的情绪,家里每年元宵节都不吃汤圆,近日刘大爷向《大河健康报》求助,汤圆怎样吃不会引起血糖升高?
   不只糖尿病患者,对高血压、胃肠道疾病等患者来说汤圆都是应该忌讳的,怎样让这些患者过节时安全吃汤圆呢?营养专家给《大河健康报》的读者做了详细介绍。
   糖尿病患者把汤圆当主食看
   由糯米制成的汤圆虽然滑腻可口,但不易消化,进食过量后会出现胃肠不适,甚至返酸、烧心的症状。而且由于馅中添加有大量的糖和油,甚至大油,这些因素决定汤圆不能多吃。
   一般的元宵是高能量和高糖类食物,市售盒装芝麻或花生汤圆一颗约60~70大卡,而鲜肉约50~60大卡。
   河南省肿瘤医院营养科主任陈惠宾说,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有无糖元宵,就是不含蔗糖(白糖),有糖尿病患者的家庭可以选购这样的汤圆,但这种汤圆中同样也含有淀粉、油脂等,它的热量密度并不低,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因为无糖就放心食用。同样,包肉馅的咸汤圆也一样。
   河南省人民医院营养室主任陈永春建议糖尿病患者:
   一、不要将汤圆作为餐后点心,汤圆要算在一顿饭的总热量内,吃多少汤圆应扣除相应热量的主食,1两汤圆(约3个)粗略等于1两米饭的能量。
   二、选择早饭吃汤圆,因为早餐一般主食较少,且上午运动量较大,更容易消耗掉摄入人体的热量。
   三、血糖控制得好的患者,可以吃2~3个汤圆,血糖控制得不理想的患者最好不要吃。
   胃肠道疾病患者不妨餐间吃汤圆
   食管炎症、胃肠炎、胃食管反流症、小肠吸收不良、消化道溃疡等病人,过量进食汤圆可能加重原有的胃肠疾病。春节期间暴饮暴食,易患急性肠胃炎,这时如果吃汤圆会加重胃肠道负担。
   陈永春说:“胃肠道疾病患者吃汤圆应该注意量和吃的时间,糯米做的汤圆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食用过多会引起消化不良。”
   陈永春建议胃肠道疾病患者:
   一、每次吃3~4个,可少量多次食用。
   二、在餐间空腹或当早餐食用较有利于胃肠道消化。
   三、煮汤圆时,将汤圆煮熟煮透,有利于消化,汤圆漂起来后再煮一会,但不要煮散。四、吃汤圆时,应细嚼慢咽,特别是老人和小孩,最好连汤一起喝。
   肥胖伴高血压、高血脂患者汤圆还是自己做的好
   高能量、高糖的汤圆会在不知不觉中为人体带进更多的能量,并可转化为脂肪贮存于体内而进一步加重肥胖。很多汤圆的馅添加了猪油、糖分、钠盐等,以求改善口感,但同时也可能升高血脂和血压。
   肥胖且是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同样应该把汤圆当主食来算,切忌放在晚上吃。为了达到低盐、低脂要求,如果有时间不妨自制汤圆,不仅健康还更能增加节日气氛,具体做法如下:
   配料:糯米面(超市有售),鸡蛋、青菜、瘦肉、香菇(任选一种或多种)
   做法:
   1.将菜切碎,可放少许盐和调料,拌入粉芡,团成小菜团。
   2.将小菜团在糯米面中来回翻滚,做成汤圆。
  
  
  2 喝高了头疼恶心来杯橘子蜂蜜汁
  
  亲朋相聚,推杯换盏,酒一喝就多,如何解酒?以下推荐几个食疗方法,以后用得到噢。
   橘子汁加蜂蜜:将鲜橘子榨汁或用纯橘子汁饮料100毫升,加蜂蜜30毫升、温开水120毫升,拌匀,慢慢喝下。
   蜂蜜有保肝解毒的作用,含有丰富果糖、葡萄糖可分解成乙醛,而橘子内含有的维生素C丰富,能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可加速乙醛的分解,从而防治因乙醛在体内蓄积而引起的头疼、恶心等醉酒症状。糖醋莲菜:将莲菜洗净削皮切成薄片计200克,放入滚沸的开水中一分钟,捞出放入10克白糖及10毫升陈醋搅拌,待凉后一次食完。
   中医认为,莲菜的性味甘、平、涩,有解渴解酒的功效。
   现代科学证实,糖醋搭配可加速醉酒成分乙醛的分解代谢。
   三豆汤:绿豆、红小豆、黑豆各50克,加甘草15克,煮烂,豆、汤一起服下。
   诸豆相互配合,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可保护肝脏,起到提神解酒,减轻酒精中毒的效果。
  
  
  3 健康养生从每天起床开始
  
  健康长寿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生活中有许多举手可做的养生细节,把握好于养生大有裨益。
   ●睁开眼先搓脸早晨睁开惺忪的睡眼之后,我们都习惯用手揉眼睛,这是一个好的习惯,但这还不够,在揉眼睛后,不妨用手搓搓脸,其好处会更多。
   搓脸时,可以从眼睛周围开始,不断地扩大范围,多次重复揉搓,能够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增加面部对外部的抵御能力。
   ●让眼睛左顾右盼不急不躁地转动眼球来活动你的眼睛。可先左右,后上下,不停地转动几十次,这个动作能够极大地提高眼部周围的神经,让眼睛各部位神经灵活起来,有助于增强视力,减少眼疾的发生。
   ●轻叩牙齿闭上嘴唇,轻轻地让上下牙齿相互叩击,中间兼做旋转舌头的动作,用舌尖轻舔上腭数次,这个动作能促进口腔血液循环,增加唾液的分泌,从而起到清洁口腔,提高牙齿抗龋能力和咀嚼功能。
   ●挺胸呼吸平卧在床上,伸直双腿,做腹部深呼吸,吸气时腹部用力向上挺起,呼气时腹部放松,如此反复数次,可增强腹部肌肉的弹性,预防腹部肌肉松弛、脂肪堆积,具有健肠胃,促进消化的效果。
   ●按摩梳头坐在床上,十指代替梳子,从额头到颈部,从耳朵的两侧到头顶,反复数十次,这样可以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减少脱发、白发等恼人的症状,同时也可以提神醒脑,降低血压。
   ●蒙耳弹脑坐在床上,用手掌分别压紧两只耳朵,用手指轻轻弹击脑部,每天早晨坚持弹十次以上,可消除疲劳,预防头晕,增强记忆力。
   ●睡醒后活动四肢再下床睁开眼睛后先不要急着起身,躺在床上随意活动四肢和头部,几分钟后再起来。此时也可以闭着眼睛做一些伸拉四肢的运动,有助于头脑的清醒。比如,可以将左右膝盖分别曲起使劲扳向身体的一侧,用双手把一个膝盖抱在胸前维持数秒,仰面躺着,双手尽量向后伸直用鼻吸气,用嘴呼气,身体维持数秒不动。
   ●没事时打个哈欠最新一项研究现实,随着大脑温度高于正常水平,人的思维能力呈下降趋势,在打哈欠时,由于吸入了大量空气,肺部得以向大脑输送一股低温血液,所以起床时不妨打个哈欠。
  
  
  
  来源:
  http://www.dahe.cn
  大河健康报 2008年02月19日

完成时间:2008.02.20 09:19:37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8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