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电视时听见主持人说:年味越来越浓了.忽然记起要过年了,可我怎么一点年味都没有闻到呢?
记得我小的时候,特别盼着过年,那时候还不到腊月人们就开始忙活着准备过年的一切:杀年猪,蒸豆包,撒年糕,砍木头,剁肉陷,给孩子们做新衣服,家家都忙得不亦乐乎.我们家里更是热闹,爸爸写的一手好毛笔字,所以每到腊月初找爸爸写对联的人便络绎不决,屋里挤满了手拿红纸的亲戚,朋友和邻居,爸爸要从早忙到晚,地上.炕上摆满了一幅幅散发着墨香的大红对联,爸爸还要抽空做灯笼,爸爸做的灯笼特别漂亮,是用铝丝和彩纸做的,有各种形状:荷花的,鲤鱼的,还有大南瓜的…哥哥则负责刻挂钱,五颜六色的彩纸在哥哥的手中被一刀刀刻出奇异的图案,我们这些小孩子则抓起大把的碎纸屑,迎风撒着.看它们从空中扬扬撒撒的落下.男孩子们还不时的从兜里掏出鞭炮,点着火放着,我们这些扎着蝴蝶结的小女孩躲的远远的,一阵阵爆竹声淹没了片片欢声笑语……
孩子们扳着手指头,盼啊盼,好不容易年来了,家家都早早的贴上了对联,粘上了挂钱,每家的厨房里都热气腾腾,香味弥漫了全村......孩子们穿上新衣服,特意做的大挎兜里装满了糖果和瓜子,在村里欢快的跳着,跑着,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到了除夕夜里,则更是冲满着欢乐和神秘,天一黑下来,大人们就不许孩子乱说话,说是这时天上有神仙下凡,怕他们听见了会怪罪,还将家中的刀子,剪子全部藏起来,当近零点时分,家家燃起烟花爆竹,将全村都照亮,孩子们欢呼雀跃,妈妈则忙着将早已包好的饺子下进滚烫的水里,这时还要往灶里添些芝麻秸,期盼来年生活能够步步高,饺子捞出后妈妈总要倒进猪圈里几个,可能也是祭奠什么神吧.一家人围做在一起,桌上摆满一年难得一见的鸡鸭鱼肉,还有香喷喷的饺子,孩子们瞪着眼找饺子里面事先包好的硬币{只有一个饺子里面有},因为吃到它就会有好运气.直到要撑破了肚皮……吃到的自然高兴,没吃到就有些不开心了,没关系,接下来的是父母发压岁钱了,.然后孩子们就开始守夜,那时候有电视的人家太少了,孩子们多是在外面捡些没有放响的鞭炮,然后再一个个的点燃….忽然记起,.除夕夜里的垃圾是不许往屋外面扫的,怕扫走了财运……这些都让我们这些孩子感到神秘.
后来,我考学走出了农村,在外面成了家,每年过年时都陪着老公回也在农村的婆婆家去过,再也不见爸爸写对联时的忙碌身影,不见哥哥刻挂钱的彩纸屑,不见形状各异的纸做灯笼.我对年的概念越来越淡.
我不再对过年有企盼,,甚至害怕过年,因为那意味着自己又长了一岁,我是多么不情愿啊,孩子们也不似儿时的我们望眼欲穿的企盼着过年了,因为诱惑他们的好吃的和新衣服早已不再有诱惑力,只要他们需要甚至不需要父母都会随时满足的.我的儿子就是这样,他对于过年似乎没什么兴趣,可我也感觉这些孩子们少了一分欢乐,这可能也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