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镜子”的执着与精彩
——记宁乡县玉潭镇实验小学校长黄琼
一米五几的个子,柔弱、瘦小的身材,孱弱得似乎禁不起秋风的吹打,这就是黄琼,宁乡县玉潭镇实验小学校长。这个走在人群中也许谁也不会特别注意的弱女子,在她瘦弱的外表下,却蕴藏着常人难以想像的坚强毅力和执着精神,实小的老师们心怀敬意地称她为“学校的一面镜子”。
一个追求完美的人
1988年,年仅18岁的黄琼带着美丽的梦想走进了玉潭镇实验小学,不知不觉间,时光很快流走了19年。19年的辛勤耕耘和艰苦探索,黄琼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过来了,从一个普通老师逐渐成长为颇有知名度的小学校长。回头看看她走过的足迹,我们发现,她的每一个脚印都是那么清晰、有力、完美。她当语文教师,语文课堂风生水起,四面八方的人前来观摩学习她的课堂教学,而她自己就在刻苦的磨砺中成为了省级语文骨干教师;她当班主任,班级工作有声有色,不仅把班级塑造成了市、县优秀班级,她自己也成了县里的师德标兵、省里的优秀少先队中队辅导员;她当校长,教学、教研、管理,各项工作如火如荼,全校一派勃勃生机,有那么多闪光的荣誉可以为证:实验小学是长沙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长沙市文明单位,省、市、县示范性实验学校,省红领巾示范学校……她本人也获得了县名优校长、县十大优秀青年岗位能手、市优秀教师、市芙蓉百岗名星、省芙蓉标兵、省芙蓉百岗名星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熟悉黄琼的人都知道,她的性格就是好强、永不服输,正如她自己所说:“对任何工作,我的一贯作风就是,要做就做最好。在我的心目中,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第二就意味着不及格、不成功。”
她的这种工作作风,让她永远追求卓越,追求完美。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全校老师深受她的影响和感染,都有一股争第一的劲头。
副校长蒋国辉有一次参加省里的教学比武,选的是一堂心理健康课。已经设计好了教案,拿给黄琼看,黄琼看了觉得还不完善,就和他一起修改。在修改过程中,黄琼说,我们要把思维放开,都拿出自己最佳的设计方案、最好的教学环节,来比较对照。结果,这个教案设计了又设计,修改了又修改,每一个过渡句,每一段小结语,都反复斟酌,反复琢磨。黄琼说:“这一堂课不只代表你个人的水平,还要展示我们学校的风貌,当然容不得半点疏漏和失误。”教案修改了不下十次,又在几个班试教了。蒋国辉说:“我真的为校长的精神所感动,就为了这堂课,她花的时间和精力比我还多。”当然,付出是有回报的,蒋国辉在省里拿回了赛课一等奖的荣誉。
学校的老师们都清楚,校长对每一堂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都是精益求精的。黄琼诚恳地说:“这一次次磨练,成就的不仅是参加赛课的老师,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次促进,一次提高。”她就是这样不放过任何提高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诗人冰心有一首小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这简直就是黄琼的写照。
去年,黄琼和老师们自编了一套学生课间操。说起这套课间操,可真称得上是精雕细刻。城区学校学生活动场地狭小,不大好搞别的运动项目,黄琼早就想设计一套新的课间操,因为原来的课间操时间太短,动作也显得单调。她把体育、音乐老师和班主任召集起来,再加上有体育特长和爱好的老师,成立了特别小组,进行专题研究。虽然编的是学生操,但黄琼坚决不许拿学生做试验,因此,所有的动作、音乐、道具的编排设计,都是老师们自己动手。开了多少次讨论会,设计了多少套动作,排练了多少回,都不记得了。老师们只记得,就为了选一个道具,就挑选试验了七八种。黄琼是校长,日常工作千头万绪,但她对课间操仍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每一个动作她都看了,也练了。校长虽然要求严格,但她身先士卒,身体力行,所以艰苦的排练,老师们不仅没有怨言,还特别卖力。这套名为《阳光少年欢乐转》,时长达30分钟的学生操,在长沙市学生操展示活动中一亮相,就引起了轰动。有位领导这样评价:“没看过做得这么好的课间操,没想到课间操也能做得这么好。”
黄琼对工作的执着、精益求精,不仅赢得了老师们的敬佩,也赢得了上级的信任。玉潭镇联校熊美名校长说:“不管什么工作,只要交给黄琼,我们就放心了,她一定会完成得非常出色。”事实上,因为是城区的一所窗口学校,实验小学每年接待的考察学习团队、接受的各种教研活动都特别多。对黄琼来说,每次活动,都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检阅,她永远会亮出自己和学校最美最亮最灿烂的一面。就在今年,实验小学的号鼓队还在长沙市拿回了惟一的一个特等奖。
永远年轻的课堂
对学生、对工作的热爱已成为黄琼生命的内涵,成为她的一种素质,她是那么倾心于每一节课、每一个教案、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篇作业。
黄琼说:“教学倘能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必将会对学生的学习和人生产生深远影响。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还应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快乐和最初的幸福人生。”黄琼的课堂上总是飞扬着激情、燃烧着思想。她在语文课上引入大量素材,激发学生兴趣,充实课堂内容,训练语言能力,语文教学与时俱进。她指导学生课余阅读,给学生打开一扇文学、文明、文化的窗口。她常常对同事们说,要让课堂永远年轻,永远充满青春的朝气和活力,永远吸引学生们的目光和心灵,做老师的就永远不能停止创新的脚步。
学校的周工作安排表后面有一个“每周一语”栏,是黄琼的创意,也是她送给全校师生的“心灵鸡汤”,那是一句很有哲理意味的格言警句,或是黄琼自己设计的含意隽永的一句话。每逢周一,总会吸引很多学生到黑板前来抄写,老师们星期一来到学校,第一个要去看看的地方也是“每周一语”。现在,受校长的启发,学生们都在自己的教室里设计了很有特色的“每周格言”或“每日格言”。她要求老师们把微笑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创新和合作带进课堂。如今,每个班级门前都挂着一块“班级特色与承诺”公示牌,标明了各班的班级特色、班级承诺和班主任心语三项内容。班级特色和班级承诺提升了学生的责任感、荣誉感,而班主任心语则时时提醒班主任要以爱心育人。袁明娥老师的心语是这样的:我是你的老师,也是你的朋友,我将陪伴你一起品尝成长中的苦辣酸甜。
她爱学生,她把每个学生都看成一个新的世界,细心探索他们丰富而脆弱的内心,欣喜地发现他们每个人身上那怕是稍纵即逝的闪光点。她生怕一句不当的批评伤了学生的自尊,更怕一不小心毁掉了一个未来的天才。她说,当教育之爱成为普照的春晖,师生之间爱的能量就会在交换与互动中不断裂变,产生一个个教育的奇迹。
有个学生叫做刘喆,学习习惯不好,成绩极差,考试从来没及格过,老师们都对他失去了信心。黄琼暗中观察了这个学生一段时间,摸清了他的一些情况。有一天,她把刘喆叫到了办公室,充满慈爱地说:“刘喆,我知道你是个好孩子,你对同学很热情,对班上的工作也很热心。马上要考试了,如果这次你能考好,考及格,我送你一份礼物。”孩子从没听过老师对他的表扬,校长慈祥的话语给了他极大的信心和勇气。那次考试,他一下考了69分。黄琼特地买了一辆玩具汽车送给了他。
“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的心也会年轻起来。”这是黄琼的感受。每天早晨,她总是提前一小时来到学校,为孩子们打开窗户,把课桌摆得整整齐齐,然后站在教室门前迎接学生的到来;下课了,她会走出办公室,看孩子们开心地游戏,有时会和他们一起踢踺子、跳绳;放学后,学生都回家了,她还要写完当天的学生观察日记。
在学校里,黄琼总是鼓励老师们研究教材,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科研兴校,科研导航,是实验小学长期坚持的方针。多年来,黄琼主持指导的课题多次获奖。然而,又有多少人能想得到,她为了让知识的甘泉在这永远年轻的课堂里永不枯竭,付出了多少常人难以想像的时间、精力、汗水和勇气,又做出了多少人难以想像的牺牲。
时间对黄琼来说永远都不够用,她恨不得把一分钟掰作两分钟用。教书育人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她既然选择了这份责任,就要勇敢地承担起这份责任所带来的一切。
老师们都知道,黄琼身体不好,子宫肌瘤困扰了她多年,她为此几次上手术台,身体最弱时瘦得只剩下了37公斤。第三次手术,医生给她做了子宫全切除,手术后,医生要她在家里至少休息三个月,可她出院不到一个月,在家里就再也躺不住了,她不顾亲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又回到学校回到孩子们中间。每当看到她一手拿着课本,一手扶着楼梯的栏杆,一步步艰难地在楼梯上移动着双腿向教室走来时,有的老师深情劝她:“你不要这么拼命,等病完全好了再来学校也不迟啊。”可黄琼知道,自己受点苦没关系,孩子们的课一节也不能耽误,学校的工作一件也不能耽误。多少年来总是如此,无论发生什么,只要与她肩负的这份教书育人的责任相碰撞时,所有的一切都要让步于这不可动摇的神圣责任。
她是全体师生的一面“镜子”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最好最直接的榜样。”黄琼经常对老师们说。她知道,学校和教师的真正魅力在于能让孩子养成系统的好习惯,老师就是孩子们成长路上最重要的“镜子”。而作为校长,黄琼不仅是学生的“镜子”,还是老师们的“镜子”。
作别人的镜子,就要具备比别人更高的素质。语文教师袁明娥讲到校长,她说心里有点“怕”的感觉,这“怕”倒不是因为她的严厉,而是因为她的认真和细致。因为黄琼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是那样认认真真。只要看到孩子的红领巾歪了,衣服扣子没系好,她就去给他们理一理,整一整;小脸脏了,她会立即打水亲手给洗干净。黑板上的板书,从来都是工工整整,一丝不苟。就连开教师会,黄琼也不是随便说一说,而是把会议内容制成课件。她说,这样做一是可以提高会议效率,少说废话和空话,另外,她还要借开会的时机,向老师们推荐她读过的好书,或是她在教学和读书中的心得体会。
全校老师都知道,他们的校长没有别的爱好,惟一的爱好就是读书。黄琼给自己定了一个计划,每年至少读五本书,每天写不少于500字的读书笔记和教学随笔。自打参加工作以来,她读过的书有上百本,写的读书笔记和教学随笔有几十本。作为教学能手和读书积极分子,黄琼多次在全县作巡回演讲和专题讲座,她的读书笔记本和教学心得、教学手记,也多次被拿出去展览,让老师们学习。
在学校里,黄琼经常去听老师们的课。她听课有自己独特的听法。比如说,听了某一个老师的课,她会跟你交流探讨,分析成功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然后,她会带你去听另一个老师的课,让你在听的过程中去对比分析,她不会强迫你接受她的观点和做法,但你把自己的课和别人的课一对照,再想一想她的话,你自然就会有收获的。所以老师们都说,我们怕校长听课,因为她的评课一针见血,非常尖锐,但我们又希望校长来听课,因为她会让我们在听课中感受到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在老师们眼里,他们的校长黄琼是非常优秀的,但黄琼从不自矜,更不保守。她非常愿意帮助每一个老师。袁明娥老师原来在初中教学,来到实验小学后,一时无法适应小学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非常棘手,简直毫无章法。就在袁老师非常困惑的时候,黄琼及时给了她有益的帮助和指点。她把自己很有特色的作文批语拿给袁老师看,又把自己班上的好作文推荐给她,自己精心设计的作文情境也借给袁老师用,还邀请袁老师去听她的作文课。在这样切实的无私的帮助面前,袁老师深受感动。
很多老师都听过黄琼的课。作为校长,黄琼从不高高在上,以领导自居。她的课堂向所有老师开放,经常有老师去听她的课、评她的课。她常常主动邀请一些青年老师去听她精心准备的课。她说:“我的精彩只是一个平面,只有和老师们的精彩拼合在一起,才会发出耀眼的光芒,那才是真的精彩。”
黄琼说,她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是的,她的头上没有闪亮的光环,她也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她的魅力就体现在她平凡的人格和执着的工作中,正如一位哲人所说:越是平凡往往就越不平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