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从心理咨询看家庭教育

写作者:牧心者     日记本: 青春的印记

日期:2007年11月30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275

  从心理咨询看家庭教育
  
  最近做了几起关于孩子问题的咨询,从中我发现了一些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的,教育误区,在这里做一下简单总结,希望能让更多的家庭引以为戒。
  
  首先,就是很多父母都认为听话的孩子是乖的,这样的孩子就是好孩子。
  
  曾为一个15岁的孩子做咨询,他的症状是厌学,在我于他交谈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他认为自己的父母对他不好,原因就是什么事都管着他。当我问到他对以后有什么打算的时候,他说混一天算一天吧。我不知道他的父母会对此有何想法?我知道这个孩子的家庭条件算是较优的那类了。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虽然他是年幼的,但他的创新能力,自我行为能力,对社会的认识过程,都需要自己去独立完成。如果一个孩子只会按照他人的意愿来行事,那这个孩子的这些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阻碍。心理的成熟度也会降低,大多孩子稍大一些的时候,甚至会因此出现塑反、厌学的心理反映。
  
  孩子不乖就是不听父母话了,可只要是一个有正常思维的人,即使是孩子,也会有的自我行为。这因属于孩子正常的心理反应,而不应用不好这个词来否定他。
  
  其二,孩子不愿回家。曾有几个父母都对我说过这个问题,说孩子在放学路上走的时间太久,学校到家原本半小时的路程,孩子可以走两小时。就这个问题,我问过一个孩子,他的回答是,那是一天中他最快乐的属于自己的时间,他希望能够尽量延长它。
  
  孩子在学校的一天,基本是按部就班学习的一天。从心理上来说他会想放松,这本可以理解,可回到家之后呢?父母又会督促其学习。有些甚至就是陪伴学习,如果你是那个孩子你会如何选择呢?也许正是你的监督使他不愿走进家门的。
  
  其三,对爱孩子的误解。
  
  所有的父母都可以说是爱自己孩子的。可为什么会有很多的孩子会出现各种心理的问题,其实归结到最终都是父母爱的方式上出了问题。中国父母大多会认为自己为孩子付学费,买衣做饭,牺牲了太多的业余时间操心孩子的学习,这就是爱孩子。
  
  是的,你的确是在孩子的身上倾注了太多的心血,这些也许能让孩子知道你是爱他的,但他却未必就能感受到你对他的爱。这可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觉。如果把爱比做水,那么你所做的只能算是水桶。这桶里可能有爱,也可能没有。比如当他考试不如你意的时候,你对他冷眼训斥,这时的你考虑的可能是你太没面子了。而不会考虑自己该如何用自己的爱,来让此刻本就心情不畅的孩子宽心。
  
  就先说到这吧,有什么不同意义欢迎畅谈!
  

完成时间:2007.11.30 13:21:15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