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下午赶到听课地方:合肥寿春中学。这所现代化的学校创办于1999年,属于民办,现有教职工267人,学生4000余人,省教坛新星2人,地市县教坛新星20人,据我观察,教师中多为年轻人。持证入场,能容纳千余人的阶梯教室座无虚席,两条走廊也坐满了人。此次活动原来是“安徽省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参赛选手由17个市各选拔两名教师组成,评委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莫家全、张敬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王屹宇、杨桦、苏家友、靳文、傅继业。都是我省的教坛名流。
我有幸听了如下语文课:人教班七年级(上)《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女娲造人》、《山市》、《寓言四则》、《世说新语》两则;人教版八年级(上)《大自然的语言》、《中国石拱桥》;苏教版七年级(上)《七颗钻石》;苏教版八年级(上)《奇妙的克隆》、《都市精灵》;语文版八年级(上)《谈语言》。如果寻找这些评比课共同点的话,我想有以下几点:1、教师都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其他同行不同的是,我的笔记中突出了多媒体的应用方式;2、教师的心理素质过硬,他们都能在千余人的场合临阵不乱,教学过程中始终在关注学生的学情;3、教师真正做到了是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我不禁惊叹“教师怎么越来越像电视主持人?”;4、课前半天,教师和学生都见了面,布置了预习任务,这也可以说是人性化安排,因为以上课文学生还没上到,赛课讲求质量的同时更要关注学情;5、执教同一课的老师的教学设计很少有重样的,这也显示了教师的个性教学,同时也避免了尴尬的“撞车”。6、每班学生都是36名。
下面我想从每节课的导入语谈起。导入往往是语文课的关键,而新颖别致的导入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和源泉。我印象中的导入有以下两种:一是由教师讲述导入;二是由课件导入。教师的讲述导入,比如《都市精灵》一课,老师由所住的新宇宾馆和濉溪路的改建和变化谈起,问学生你们说合肥这个都市美不美,身边事物学生总是最熟悉的,他们有话可说,非常自然的引入新课。而《七颗钻石》一课,老师就从寿春中学的学生谈起,问学生晴朗的夜空你会想到什么呢,学生很听话的说想到了星空和星空中的“七颗钻石”。《中国石拱桥》的导入,女教师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学们是不是欢迎我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呢?(学生当然齐答“欢迎”),那么请你们找一找老师的特征好吗?学生七嘴八舌地谈老师的特征,直到得出了老师很漂亮的结论才罢休。由此引入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征。应该讲这种导入比较新颖,但用时过多,引导不当,反而冲淡了主题。《谈语言》一课的导入是老师讲一则小故事,大意是小王结婚举行宴会,他的好朋友小张来祝贺,小张看到熟悉的新娘就说:“你今天真漂亮,漂亮的面目全非了。”旁边的宾客们开怀大笑,小张又举起酒杯对小王说:“我们是铁哥们,你今天结婚,我很高兴,我们就同归于尽干一杯。”学生哄堂大笑,老师就问学生你们觉得哪些地方可笑,请说出来,由此导入新课。很切题的导入,不过老师的些许紧张差一点没分清是小王还是小张结婚。《山市》的开头,来自黄山的女老师激情演说:“我昨天对我五岁的儿子说:‘妈妈明天要到合肥去,你在家想不想妈妈呀?’儿子说;‘想!’我就告诉我的儿子;‘想妈妈时你就看一看天上的月亮(教师的眼中含着泪花,我想是她真的想在家的儿子。),因为天上有天狗吃月亮’。同学们说这是什么现象?”学生齐答“月食”。而她在课堂中伴乐背诵这篇文言文赢得了在场教师自发的掌声,也是一大亮点。《世说新语》两则的讲授,老师出谜面请学生猜成语:望梅止渴、鹤立鸡群,告诉学生这些成语就出自《世说新语》,从而导入新课。《奇妙的克隆》的授课老师问学生:“大家有没有喜欢的明星或名人?你们想不想模仿他们(这一句是我添上的)?”走进克隆世界。我想这课的导入文中就有合适的例子,有一段介绍《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拔猴毛变出无数个小孙悟空,这不是很能吸引学生的好素材吗?我认为书上如果有好的例子就不要舍近求远,因为语文课是要深入走进文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