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在医院,不知道我是怎么熬过来的。本身胃痛对我已是一种折磨,一天没吃东西,可是却是抑制不住要吐的欲望,身上开始不可克制的冷,胃也越疼越厉害。我笑着对明说:生不如死……
明握紧我的手,痛就说出来吧,别忍。
痛又如何,说出来,就能减轻疼痛吗?
十二年前,当亲我疼我十几年的奶奶在一场大病后冷然无声地躺在那个通往天堂的坟床上,第一次,深深地感到来源于身体深处那缕缕不绝的切肤之痛。悲恸哀切,情难自己。那年的冬天,总是独倚庭院,无言亦无泪。父亲见此情景,哑着嗓子喝斥,“女儿,痛又如何呢?人活在这世上,不受伤害、心不流几次血是不可能的。你必须学会承受伤害。” 当时的我,或许是年龄太小,尚不懂得生命无常,不懂生老病死只是人间万象。因此面对父亲的训斥,我只是茫然不知所措。
后来,经历了我人生的第一次恋爱,涨得满满的爱,却在家人的阻挠中凋零溃败。彼时之痛就如同空中涨满喜悦的气球,却突然被一针戳破,痛入骨髓。再后来,遇上罗,心灵再次深受打击,“我的爱究竟错在哪里?”一遍一遍地问自己,心碎的痛白天黑夜地困扰着我。
在后来的日子里,大大小小的伤害更是应接不暇。在人潮汹涌的都市里,一次次地历经着人生伤痛的颠覆。迷茫中的我,当伤害来临时只管痛得失态痛得憔悴痛得了无生气,甚至于只想放弃。
孰不知治疗伤痛——勇敢地面对现实,永远比独自舔拭伤口,缅怀过去来得更有效。直到今天,历经种种,事隔多年以后,再回头细细品味父亲的话,才霍然想通,然而心却更痛了。人怎么可以这样!那是我第一次感觉人生的无奈。的确,痛又如何呢?“百年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在人生的旅途上,并非都是鲜花坦途,而要常常与不如意之事结伴而行,社会进入高度竞争状态,诸如下岗待业、官职被免、疾病缠身、情场失意等等的不如意之事更是纷纷沓沓。因此,必须学会安慰自己,面对伤痛,要告诉自己这是合乎自然的事情。困境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人人必领的“快餐”,只有这样,在伤痛面前就不会永远都像孩子似的束手无策。
是啊,痛又如何!在生命面前,痛又如何?况且许多痛撑过去后,前面就是一片晴朗的天。父亲说的对,承受伤害是人生的必然历程,也只有在伤害中人才能够长大成熟,才能够处变不惊,渐渐地化伤痛为人生进步的动力。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平常心,不为名利所累,不为世俗所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辞劳苦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痛又如何”的淡若也是对人生挫折和逆境的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每个人都可能经历身心的伤痛,但只有学会在痛苦中成长,勇敢地面对人生,你就永远不会迷失自己。
2007/10/17/中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