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像一块磁铁,吸引思想相近、志同道合的,排斥其他不同类的。而这是相对于我们在生活中结交朋友所言。可是,同在屋檐下,你的亲人,是你所不能选择,是你所无法改变的!我们的亲人,未必能够成为我们的朋友。有时,我们在思想、言行上还会存着很大的偏差。而这时,我们是否要排斥呢?如果排斥,你将失去一个亲人,而且接之会引起更多连锁般的副作用。而作为我们本身,失去了亲人的痛,更是切身的痛。那是朋友也无法弥补的!
我曾经因为付出和得到不成比例,而对亲人失望过。甚至发誓,再也不对那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好了。可是,在生活中,我无法做到。当亲人给我一个好的时候,我就会感动得不得了,就会把过往所有她(他)的不是忘得一干二净,而且还会对自己的偏执而后悔不已。可是,这样的故事,经常会重复上演,我还是免不了的去失望、徘徊、痛苦、后悔--
因此,我经常想:如何处理好和亲人的关系。特别是那些没有直系血缘关系的亲人!我是否应该把“没有直系血缘关系”去掉呢,不仅从字面上,而是从内心深处呢?
首先,我们应该将心比心。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只有将心比心,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就会理解,那时那境,亲人的所为,所想。可是,真正做到理解,又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生活中的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自私。自私,不是好的品质。可是我们又挥之不去。我们只能随着我们的成长,逐步地减少。永远地记住:一个人你种下什么,就收获什么。当你种下一个善行,就能得到一个善果;当你播种一个恶行,你就能收获一个恶果。
实际,将心比心不仅能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而且还能打动一个人。我们都听过关于陶行之‘四个糖果’的故事吧。如果陶行之,不是将心比心,站在犯错误的孩子的立场去理解孩子,就无法真正地让孩子自觉地认识到自身的错误!
其次,要有一颗感恩、博爱的心灵。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是一种活动的情感。如果我们时时怀揣着亲人对我们的受,对他们给予我们的亲情念念不忘的话,那么,你就会在亲人不慎的言行上回以宽容的微笑和会心的理解了。我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当你奉献、服务他人的时候,当你带给别人带来快乐的时候,你自身也会有着一种愉悦,甚至感觉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了。反而,当你在处心积虑地只想占有的时候,你会筋疲力尽,乏味和空虚。而因这种不单纯的关系,会给你和你的亲人带来痛苦,也会让你们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难以琢磨。
最后,我希望,所有生活的人,把对亲人的爱,放在一种责任和义务中。米兰-昆德拉曾经说过:一个人身上的担子越重,就越能感受到生活的充实和快乐。我们只要谨记,带给亲人快乐,不让亲人伤心,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的义务。那么,一切委屈,一切难以理解的偏执,难道不可以放下吗?
人生短暂,我们不要因和亲人的关系而变得郁郁寡欢,只要你的心胸宽广一些,只要你多在亲人身上付出一些,只要你永远把你的亲人视为你生命的一部分,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困惑呢?
在亲人面前,我们永远没有绝对的真理;在亲人面前,我们永远没有绝对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