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初读于丹

写作者:阿边     日记本: 云淡月白

日期:2007年09月30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577

  时下读于丹,有点追星的时髦味道。而当我真正把书翻翻,却又实在舍不得放手。过去读《论语》自以为具体而微,还把那些“典故”常引于文中,以此自得。读了于丹之后,却觉得自己浅薄如斯,羞渐不已!
  于丹读《论语》才算得上真正的深入浅出,她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等七个方面,把《论语》中深奥博大的哲义加以通俗流畅的故事解读和灵气十足切中时人心理需求的对症分析,让读者心灵有一种“舒适烫贴”之感,也许深思者还能使自己生活中曾经或正在面对的许多困惑皆能释然开怀呢。譬如,现今社会贫富分化极其严重,而且,富者骄奢淫逸,贫者穷凶极恶,他们都是社会中的精神空虚者,不明白生活中的真正的快乐是什么,这是社会不和谐的危险系数最大的因素之一。而这样的不和谐因素也不仅仅是法令的严明而能轻易地禁而止之的,即使能压得一时,也不久远。最长远的办法是从“根”始治。反映在论语里就有这类的阐述: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初,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未来者”。于丹阐释道:“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我想,当今的中国人,心态之浮躁,可以说是华夏历史上的一个高峰期,如若感悟这种儒家思想的精华,并在心灵的深处得以洗礼,也许就能正确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为富足的生活所蛊惑淫逸,不为贫贱的境遇而痛苦恣睢,始终以平静的心态面对,以热情的态度乐观生活,始终保持着做人的尊严和内心的快乐……
  陶夫子在《五柳先生传》里也曾说过: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那是一种高境界的超然心态,请不要理解为“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的心理自慰。我们不倡导无为的随遇而安,而应该在热心于我们的生活的同时,也要不停地调适自己的心态,更好地了解和享受人生。
  朋友,也许你曾为自己的业有所成而沾沾自喜过,也许你曾为自己的业有所败而失望痛苦过,其实这不重要,请你读一读于丹,也许你就可以走出心灵迷惘的怪圈了!
  

完成时间:2007.09.30 11:51:29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3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