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研讨会之所得

写作者:胡杨蝶     日记本: 胡杨蝶

日期:2007年09月29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56

  今天下午,中心校领导、村小负责人及我们一至三年组的教师在凤阳小学(村小)开展了一次特别(别开生面)的教学研讨会。说到特别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两节课由两位村小教师执教,历年来,做课的总是中心校教师,而这次村小教师上课,全乡进行研讨,算是头一回;二是因为脱离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课上得真实,符合我们农村小学的课堂特点。而让我用其别开生面一词,却是因为,两节课虽算不上十全十美,但却让我受益匪浅。我在会上这样说:听过县里数次课,但在我眼里,实用、精彩、受益要算这次!现在结合这次听取的两节课来谈谈我个人不成熟的体会。
  张老师执教的《角的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材。张老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切。在教学中她注意到了:
  一、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化数学
  数学课标说: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张老师的课更让我印证了这句话。她讲得这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版块。她从学生的剪子、布游戏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展现角,使本来抽象的知识简约化、简单化。为了进一步认识角,张老师利用生活经验、生活情景等作为重要资源。让孩子们找一找,剪一剪、摸一摸等活动来理解和体验角。使学生既学生了知识,又亲身体验了知识了来源。真可谓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真正意义!
  二、自主探究,使学生经历了学习过程
  数学是一门应该让学生感到快乐的教学。而只有让孩子们主动去学习,自主进行探究。他们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却学会知识又能找到学数学的兴趣。本节课能过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比一比、说一说等学生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引导他们各种感官器官的参加。在大量的实践中,经历了角的形成,这种动态生成有助于概念的理解。而正因为教师的合理按排,大胆放手,才有了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麻老师讲授的《秋天的雨》,使我得之最多,因为,这节课我也刚刚教过。对此课感想颇多。刚开始上课时,我还以为是第二课时。但听到一半才知原来是第一课时。主要传授给学生认识八个生字、书写七个生字,并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给我诸多误解的皆是因为我没有保握好三年级这个分水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做为中心校教师,深感汗颜!
  一、强调以读为本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认识生字,由生字引出生词、短语。然后带着生词、短语再回归课文。自由读、默读、接读、合作读等形式来加强生字的认识,接着又采用同桌对读,扩词读的形式来巩固生字的掌握。变化形式的反复读,循序渐进的层次读。孩子们不可能学不会,也不可能学不好!
  二、愉快的情景教学
  本课的生字,生词学习都是融于美丽的课文中去学习的,这种情景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抓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这都为下节课的学习做了非常好的铺垫.
  三、合理的归类
  这节课尤为精彩之处就在于,在指导写字时,教师引导学生对要求会写的生字进行归类.学生做得非常好.例如可以按偏旁归类,也可以按结构归类.在按结构归类时,教师又适宜地引导"梨"与"枚"两个字中"木"字书写的不同.不仅加强了字的认识又在书写上做了很好的指导.
  尽管两节课精彩纷呈,但不乏也有不足之处,这正应了那句"课永远是一门无法达到止境的艺术"的话.张老师的课有些急.以致于可以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得到的知识,教师取而代之了.麻老师在对学生的语言积累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最后,潘校长说了这样一番话,对我触动很大.他说:"'教材不是圣旨,而是教学的线索;教材不是废纸,而是教学的工具.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从中我也想到:我们在告诫学生活学活用时,是否也想到做为人民教师的我们,在教学是否做到了活用活教!

完成时间:2007.09.29 20:24:48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0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