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外媒体9月20日报道,科学家表示,老夫少妻可以延年益寿。科学家研究发现,年龄较大的男性将目光锁定在年轻姑娘身上,而女性则喜欢更为成熟的男人,这些普遍模式其实是进化的需求,是人类采纳的最为成功的进化模式。
自古以来"老夫少妻"、"皓首红颜"的搭配模式,无论是在虚拟的文学、影视作品还是柴米油盐的现实生活中,都比"金童玉女"配来得更具眼球杀伤力和话题吸引力。而今,这一模式又增添科学色彩,平添许多含金量
打破“死亡之墙” 在人类没有生育能力之后,为何人类违背进化理论,还能生活得好好的?科学家认为他们为此问题找到了一个理由。那就是老夫少妻的模式让他们将他们的好基因遗传给了他们的孩子,从而延长了寿命。
老男人功不可没
过去一些相关研究多是集中在女性在人类寿命中所起的作用。但现在的研究表明,男性在人类寿命方面也有不少贡献。和女性不同,男性并不会突然失去他们的生育力。单独作为一种性别来说,他们并不会遇到那堵“死亡之墙”。不如这样说,在他们生育力减退时面对的是“死亡斜坡”。事实上,80、90岁生孩子的男人不算稀奇。弗德的研究还显示,如果与一名年龄比自己小6岁的女性结合,男性的生殖能力将处于最佳状态,她们将拥有最多的孩子。当然,丈夫年龄过大的夫妇,其生育优势会减小。这些结果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在绝大部分人类文明中,老夫少妻的组合已经进化成一种普遍模式,原因就在于,这种组合能够带来生育优势。
弗德他们是对一万多对瑞典夫妇的数据库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后得出这些结论的。这份数据库详细记录了瑞典小孩的出生记录,包含了孩子父母亲的姓名和年龄。他们随机抽取了年龄在45岁至55岁之间的5600份男性和6000份女性的数据,并对2003年之前出生的孩子数量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老夫少妻实现双臝当然,这并不是单个性别的问题。在不考虑外遇的情况下,一个男性与一个不能生育的女性作伴侣,进化上的不谐调就如同他自己不能生育一样。因此,他同样会撞上那堵死亡之墙。但是,关键的是,正因为男人几乎总是娶比他们年轻的女人,年轻的妻子能够弥补他正在下降的生育能力,男方生育力差与女方生育力强的这种不谐调可以推迟到晚年。
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目前的出生婴儿性别比已经上升到117至120,高出正常出生婴儿性别比10个点,这样的比率结果将直接导致“婚姻挤压”,即将来部分成年男性在择偶时找不到和自己年龄相符的女性,而把选择范围扩大到下一个年龄层次,从而形成“老夫少妻”的婚姻状况。有关专家甚至作出预言:15年后“老夫少妻”将会很平常。
●上帝的恩赐
杨振宁和翁帆的老少情缘
●传奇之恋
阿拉法特与苏哈 年龄差距34岁
●患难夫妻
张学良与赵一荻 年龄差距12岁
●十年生死恋
乔冠华与章含之 年龄差距22岁
在同龄人中难以获得个人所期求的情感投射与补偿,如仰慕之情、爱怜之情、知识互补等,倒是在有一定年龄差距的特定个人之间更多显示出魅力。对于某些富于个性的人而言,理想伴侣的选择,甚或可以越过代际差异,在自己特别尊敬或欣赏的异性面前,冲破了年龄与传统伦理的一般见识。冲破了年龄与传统伦理的一般见识。
如今最具魅力的是经历沧桑、叱咤风云、处变不惊的老男人,不仅可以成为小女子的工作导师,更可以为她指引人生方向,比那些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们高贵太多了。因此,这种老夫少妻的搭配,还是基于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目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