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向我推荐了于丹女士的《论语心得》,薄薄的一册,居然二十多块。说到论语,我也读过,如果让我说,论语在我的心中宛如一部小说一样。除了没有时间的规律,那实在是一部孔子率其门人共著的一部很动人的小说。
里面有各色的人物:国君、隐士、小人、君子。还有精彩的对白,更有孔子厄于陈蔡等情节。读完后,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不是君子典范孔子,不是听话的颜回,而是那率真的子路。我觉得孔子是不喜欢这个学生的,因为他经常顶撞自己。他屡次夸赞颜回,因为颜回是个最听话的。孔子也曾很和悦的批评颜回:“颜回和我在一起,几乎使我自己没什么得益啊!因为不论我说什么,他都没有异议,总是附和我!”然而颜回死后,孔子是最悲伤的,还说:“不为这样的人悲伤,那还为谁悲伤呢?”
颜回或是能令所有做老师的喜欢的一个学生。然而我不喜欢。他的听话是用来讨好孔子的,却不能讨好我的。他的优点并不如子路多。孔子曾对众人说过,子路在断案子的时候,只听一方的的陈词就可以了结。那是因为不会有人用谎话来骗子路。为什么这样?就是因为子路的率真,使得人不敢在他面前说假话。仅这一点就是颜回不可比的了。
子路的可爱,还在于敢于顶撞自己的老师。他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从不会拐弯抹角。在论语第十三章的第三节中,他问孔子道:“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卫国国君等着您去治理国事,您打算第一步怎么做呢?)孔子答道:“我要先为他们定名分!”于是这师徒两个,就开始相互挖苦了,当然是子路挑起来的:“有是哉,子之迂也!”他或许认为孔子动辄名分为先,是迂腐!然而孔子用一堆的话来说服子路,那堆话开头,也不忘回骂一句:“野哉由也!”(子路你真是粗野啊!)子路之野,恰对称了孔子的迂。二人在一起,缺点就都暴露了。坏事的全是子路!
孔子有一次要见卫灵公的妻子,那个女人是个不好惹的,不但荡名在外,而且干预朝政。子路听说孔子要见她,便不高兴了。若在别人,身为老师自己,我管你这个小辈高兴不高兴呢,我爱怎么就怎么。然而孔子十分在乎子路的态度。郑重的向子路发誓道:“如果我做了出格的事情,就让我遭到老天的厌弃!”(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孔子对其门人都是亦师亦友,这种关系后来就没人注重了。一样都是儒学者,后来人只看重了孔子所定的名分,在老师或长者的位置上对晚辈是要保持尊严的。只到现在,境况才有所改进了。孔子对子路的态度,正是如现在的西方教育一样的。而子路的性格则像极了美国少年!
做老师的应当如孔子,做学生的便该似子路的样子!
至于于丹,是个很难得的人物。她的学识与机遇有目共睹,不消多说。我只感叹,千古以来,尽管许多才女,只到她才感觉是第一个打圣人耳光的!
大家无人不知孔子说过的一句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而于丹这个女子。在千百年后,捧着这个说女人坏话、看不起女人的孔子的著作言论上了百家讲坛。更要命是她居然红了!因为传播孔子的论语而红,而成为一个女中君子。曾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是不是对的?孔子答:应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他或许还不相信有人能以德报怨,然而于丹此举却是以德报怨无疑的了!若真的圣人有灵,不晓得孔子会不会脸红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