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我感动着......

写作者:寒鸦     日记本: 寒鸦世界

日期:2007年08月30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435

  很是遗憾,今天上网我是准备写篇日记的,这篇日记昨天晚上就准备写了,因为昨天晚上忙点事情,一直没下笔。再往前说,这篇日记的写作冲动是因为昨天中午在家休息,躺在床上看CCTV---3频道的一档栏目《真情永驻》,里面讲述了太行山区一个村支书的故事。因为最近我的电视坏了,基本只能当广播使用,所以我无法确定那男主人公的名字,以及那村庄的名称。刚刚在CCTV---的网站找寻了半天,依然没有结果,遗憾。
  
   1992年,男主人公还是省城副处级干部,风华正茂而年轻有为,如果不是他突然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相信他以后的仕途前程无量。当时38岁的他毅然决定放弃省城的工作和生活,回到他的家乡---太行山下一个极其贫困的小山村当当家人,带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这个决定是需要勇气的,可以说没有博大的胸怀,没有挚爱的善心,是不可能有此念头冒出来的。回去以后,乡亲们不理解不支持,父母含着眼泪把他的行李抛出家门,赶他回省城,最终他只能孤身一人住在一间狭窄破旧的山头房子里,一住就是几多年。
  
   为了让行动上得到乡亲们的支持和理解,为了早日帮他们脱贫致富,他可谓操碎了心,现在的他看上去比同龄的人老了许多。妻子和儿女和他两地分居,妻子一人带着孩子读书成人,气闷着曾经三次提出离婚。他顾不上自己的家,甚至拿家里的钱去贴补村子打水工程所急需的费用。十几年里,个中的艰辛和酸楚,无须我多说,从他---一个五十多岁的汉子在电视现场直播中经常抹着眼泪,我们就可以深深的理解和体会。
  
   我很少看电视,也很少为电视节目的内容而感动。静静地看着他和主持人董卿讲述他的故事,我一言不发,我已经深深地融入其中。当他说完那段话:“19年前,我离开家乡去省城,我的母亲把一张张褶皱的钱币整理好,分类缝在我口袋里,对我说:‘儿啊!这120元钱,是全村乡亲的心意。你要记得,有一天你发迹时,记得回报他们。’19年后,我回来了,我就是为回报父老乡亲那120元钱的恩情回来的”。看到这,我再也控制不住我的眼泪,无论我怎么抹,我的眼眶依然是热泪不已。
  
   “我生在那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我也是生在一个贫困的小山村,那里有我可亲可敬的父老乡亲,在我家最困难的时候,他们有过多少无私的帮助,我数都数不清。当他们匀给我一碗白米饭后,也许下一餐他们家就得喝着稀饭过一晚。不是出生在农村,没有过农村贫苦岁月的煎熬,有几人能真正体会我们这些农村孩子对家乡,对家乡父老乡亲的依依情结呢?当你回到家乡,看见的依然是穷山恶水,依然是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兄弟姐妹们,有几人能理解我们心头那酸楚的滋味呢?是的,为他的故事,我哭了,也为我自己哭了。
  
   依我现在的能力,我根本无法为自己的家乡做点什么有益的事情,我能做的,只有一份愧疚和同情以及无奈。我的工作在城市,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往返于千家万户之间,好多我所见所闻的,总会在我心头感慨万千。我所在的城市,近些年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整个湖北省名列前茅。当马路边一排排靓丽的高楼拔地而起,当一档档豪华的轿车穿行而过,有几人会去关注那高楼背后的破旧平房,还有那些生活贫困中的弱势群体呢?我却经常可以碰到。
  
   好多时候,当我走进他们的家,幽暗的光线让我的眼睛一时都难以适应,破旧而杂碎的家具让我的步伐难以顺利进出。但人绝对是热情好客的,有时候我在工作,父母偷偷喊上儿女,去外面的小卖部买瓶绿茶,他们不说,我也知道是为我买的。是的,一瓶绿茶不贵,就3块钱。在家境比较富裕的人家,随便从冰箱里就可以拿出来。可我看见这样的弱势群体家庭中,桌子上摆放的饭菜,也许就是几碟干腌菜、干豆丝,我实在不忍心让他们为我花上这可用可不用的3块钱。我会喊住他们,撒上一个谎言:别急,我先看看,马上去检查外线,回来以后在家里坐坐,再买也不迟。在外面修好故障,我就电话他们查实一下,然后逃一般的离开了。
  
   作为日记,真的不想在这里加上什么评论的高调。一个人真正发自内心的感动,语言的表达方式最为苍白。

完成时间:2007.08.30 21:59:19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3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