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我最爱的布克 之《1984》by 乔治·奥威尔

写作者:失去的美丽     日记本: 沿着记忆走下去,直到走不动为止

日期:2007年08月18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566

  喜欢George Orwell很久了。久到自己都忘记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他了。
  他原名叫Eric Arthur Blair
  Blair,跟92年提出那个pre-discharge的Single-Clock CMOS PLA论文作者同姓
  啊,不要管我,最近写论文有看到这个,跟小说一点儿关系没有
  
  奥威尔1903年生于印度,1907年举家迁回到英格兰。
  1917年,进入伊顿公学。
  1921年,到缅甸加入Indian Imperial Police,1928年辞职。
  1940年,成为New English Weekly的小说评论员
  1936年间,访问了兰开夏郡和约克郡
  1936年底,来到西班牙参加西班牙内战,其间受伤。
  二战期间(1940-1943),他为BBS Eastern Service工作
  1945年,成为Observer的战地记者和Machester Evening News的固定撰稿人。
  1945年,出版了《动物农场》,这也是我爱的小说之一
  1949年出版了《1984》。
  后患上了肺结核,于1950年死去。
  
  这本书写得很诡异,他在40年代末,算是写出幻想中的1984年。
  主人公叫温斯顿,生活在一个虚拟的国家--大洋国
  这个国家的统治者叫"内党","内党"的领袖是"老大哥"。
  "老大哥"从不露面,他的大幅照片户内户外却到处张贴。
  照片里的Big Brother,炯炯有神的眼睛,紧盯著臣民。
  主人公温斯顿属于"外党",跟所有同志一样身穿清一色的蓝布工人套头衫裤。
  他服务的机关是"真理部"。政府除了"真理部"以外还有三大部:"和平部"、"仁爱部"、"富裕部"。
  四大机构各占据一座300米高的金字塔式建筑。
  建筑外用大字写着党的三大原则:"战争就是和平"、"自由就是奴役"、"愚昧就是力量"。
  温斯顿的家与所有私人居室一样,有一个无孔不入的现代化设备,叫做"电子屏幕"。
  每个房间右首墙上都装有这样一面长方形的金属镜子,可以视听两用,也可以发号施令,室内一言一语,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受这面镜子的监视和支配。
  平时无事,电子屏幕就没完没了的播送大军进行曲、政治运动的口号、或"第九个三年计划"超额胜利完成的消息。
  他们就算在没有监视的地方也不能乱说话。因为随时都有邻居,朋友,甚至孩子会把你说的话偷偷上报。而这样做,是受到党的鼓励的。所以每个人都谨言慎行,小心翼翼的生活,并时刻张开耳朵,听着身边人的话。
  如果有人成了党的敌人,就会人间蒸发。温斯顿在"真理部"的工作内容,就是修改各种原始材料。从档案到报纸。如果这个人人间蒸发了,所有记录中有这个人存在的地方都会被修改。因为他们相信,只要没有了文字记录,这个人就真的从来没有存在过。而人的记忆,是不可靠的。如果你记得一个人间蒸发的人,那只是你脑子里无用的想象。
  而发生的各种政治运动,战争,历史,都被修改了。在这些材料中,老大哥和"内党"一直都存在,而且将一直存在下去。这个国家一直就是"内党"管理的,而且在这个国家,人人富裕,开心的生活着,生产力是无穷的,人民是幸福的。
  而人们结成夫妻,也是需要"内党"批准的。男女在一起的目的,就是为了生育下一代,让党不至于没有接班人。而爱情,是不被允许的。
  在这样的精神和肉体的折磨中,温斯顿这个良知未失的人,只好通过写日记以及和““内党”的朱利亚偷情来反抗。在一次偷情后聊天时,电子屏幕突然发出了可怕的声音。他们最终没有逃脱监控。两人双双入狱,在狱中受尽凌辱及摧残。
  
  “思想警察"大头目奥伯兰这样对温斯顿说:
  "头一点你要明白,在这个地方,就不存在殉道的问题。你一定读过从前的宗教迫害。中世纪,就有过宗教法庭。那是场失败!它是要根除歪理邪说,到头来却使之长存不朽。一个异端烧死了,千百个异端站起来。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宗教法庭公开杀死敌人,杀死的时候他们还没有悔悟:其实,杀死他们,就是因为他们不悔悟。人们被杀死,因为他们不肯放弃自己真正的信仰。自然啦,一切光荣便要归给牺牲者,一切羞辱却得归给烧死他们的宗教法庭。后来,到了二十世纪,出了批所谓的极权主义者。这就是德国的纳粹,和俄国的斯大林。俄国人迫害异端,比宗教法庭还残酷。他们觉得,从过去的错误吸取了教训;他们知道,不管怎样,绝不应该制造殉道者。把牺牲者送去公审前,先成心消灭他们的尊严。用严刑拷打,用单独囚禁,把他们变成卑鄙畏缩的可怜虫,叫他们交代什么,他们就交代什么。他们给自己身上泼脏水,骂别人,护自己,哭哭泣泣求饶耍可是没过几年,同样的事情又发生啦。死人变成了殉道者,他们的下场,给忘个乾乾净净。这又是为什么?首先,他们的交代显然是假的,伪造的。我们才不犯这样的错!这里所有的坦白交代全是真的。我们要它们是真的!况且,我们绝不允许死人站起来反对我们。别指望后世会为你辩护,温斯顿。后世根本不知有你这个人。历史长河里,你早被擦得乾乾净净。我们会把你变成气儿,把你注入到太空里。你什么全都留不下;档案里没有名,记忆里没有影。在过去,在未来,你都给消灭个乾净。你将从来没有存在过?“
  
  温斯顿的意志最后终于土崩瓦解了,他把能出卖的都出卖了,包括自己的意志、良知、尊严、爱、女友、信念,心里充满的只是对老大哥由衷的感激和爱,他终于迎来了他渴望已久的子弹,他是个幸福的人。
  
  奥威尔曾说过"如果极权主义成为我们普遍的生活方式,那么所有其他的人类价值,像自由、博爱、正义、对文学的喜好、对平等的对话、文理清晰的写作的喜好、肯定人人皆有道德情操的信念、对大自然的爱、对独特的个人化行径的赏悦,以及爱国心都将归于消灭。"
  
  我在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年纪不大,而且是英文版本,所以看得马马虎虎,断断续续的。只是觉得很好玩,很兴奋。渐渐长大,看到很多事情,听到很多故事的时候,总是不断回想起中间的一些文字,场景,片断。
  
  看一看这本书吧,无论你是怎样的身份。你甚至可以把它当成一部科幻小说,一部笑话去看。但你总是会看到文字间你熟悉的那些影子。
  
  2007年08月18日02:08 [补记]    部分翻译文字来自 心缘 的文章《小说《1984》和奥威尔》
  引用书中的一句话“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老大哥在看着你。”

完成时间:2007.08.18 02:05:57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0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