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到处找那本久未翻读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不经意间发现书柜的最底层一捆扎得整齐的信件和一摞贺卡。忍不住拿出信来细细品读,便想起那段有书信相伴的日子。
第一次到外地求学,收到许多同学的来信。那种感觉真的很好,因为知道远方还有人在牵挂着自己!读朋友们的信就好像和朋友作一次精彩的长谈。快乐请朋友一起分享,忧伤和朋友一起分担。总认为一个能拥有许多信的人一定很幸福。学生时代尽管物质不是很富有,可是有信有朋友们的祝福相伴,那种快乐根本不是物质所能相比的。
为了写好书信,我还专门到新华书店购买了《古代尺牍》、《书信大全》之类的书认真学习哩!同时还学会了许多种书信的折叠方法,如大雁状啦、宝塔状啦、松树状啦等等,无论哪一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尽量把信折叠得天衣无缝。在折叠过程中,我仿佛已体味到朋友拆信时的那种迫切的心情,因信封里包裹着我对朋友的浓浓情谊。所以,拆这样的信越是着急,越不能着急,一不小心,准会把信撕个四分五裂。要想再拼凑起来,那可得费一番工夫。当然,我也曾碰到过这样的考验,现在想来,真是一种享受啊!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大学里经常写信和父母交流。中国人的情感都比较含蓄内敛,也只有在信中我会用“我最亲爱的爸爸妈妈”这样煽情的字眼。也只有在信中我会肆无忌惮地和父母讨论人生与理想、现实与爱情、前程与金钱这些在平常生活中很少提到的话题。古人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而我拥有如此多的家书岂不成世上最富有的人了!
在我看来,报纸杂志就像吃一碗泡面或一份快餐只需匆匆浏览一遍;一本好书就像一顿丰盛的晚餐,要细细品尝慢慢享受,才会品出个中真味;而书信就像一份家常小菜,温暖实用、耐人寻味,看后仍旧回味悠长!
再后来我们工作了,偶尔打电话回家与父母却无话可说。我们终于长大,并且羽翼丰满,而父母却渐渐老去!工作上种种不适、委屈、欣喜、进步,我们通过信件与朋友们分享。初入社会的那些日子里,朋友们的信陪伴我度过一个个孤单的夜晚!
……
想起来有多长时间没有收到朋友们的来信了,短信倒是天天能收到,在这个速食的年代,有时我们连短信都懒得自己写。很多时候从网络上发一些流行的祝福和笑话。有些我常常重复收到,已经漠然。
偶尔会收到信却都是商家不厌其烦地宣传他们产品的一些资料,这些印刷品冷冰冰地躺在办公桌上,我只是机械的拆开、看看,然后放在抽屉的最底层。这些印刷品和食堂千篇一律的饭菜一样重复,让我变得麻木。
我是多么怀念,在台灯下在被窝里在课桌上,铺开信纸缓缓写下自己心中的感觉。怀念把信丢进邮箱里的期待,等待回信的漫长难熬的日子,收到信时的眉飞色舞一连几天都神采飞扬!有时文思涌动写信往往一写就是好几张纸,朋友们笑言,有时读你的信倒成一种享受了!也许会觉得我老土,可是那时真的是开心啊!
可是现在,我们鄙视长篇大论地表达情感,我们将所有的感动、欣喜、悲伤、失望这些人类的情感都尽可能地削减和压缩。在人们匆匆的步伐中,甚至于感情也被快餐化了。还有谁会大段大段地写一些煽情的信件!
直到有一天收到厚厚的一封好友的来信。读着朋友长长的问候,心里暖暖的。信的末尾朋友说,电话一说就完了,而文字却能永存玩味,以后我们还是用最古老的方式来联系彼此吧!我忍不住微笑,原来有此感叹的不只我一人啊!
静下心来给好友写封信吧,写信、读信的快乐也许是短暂的一刻,但信中的情和爱却会伴随一生。
是的,惟有书信才能长留,陪伴我们漫长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