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光阴在低头的一瞬

写作者:如风又如烟     日记本: 半个盛唐

日期:2007年07月02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38

  中医推拿之摩擦类手法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网 2007-4-12 13:41:08
  
   摩擦类手法是以在肌肤表面摩擦的方法进行治疗的一类手法。其中,有些手法是使之摩擦发热,有些手法是推动气血,有些手法则是以摩擦的形式揉搓肌肤。摩擦发热的手法,主要是擦法,适用于胸腹、四肢、腰背部;推动气血的手法有摩法、开法、合法、推法、运法、刮法等,适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部;揉搓肌肤的手法有搓法、勒法、抹法、扫散法等,适用于四肢或头面等部。
  
   1、擦法:术者将手掌紧贴于皮肤表面,稍用力作来回直线摩擦,使其局部发热。用全掌着力摩擦的,称为“掌擦法”,适用于胸胁及腹部;用大鱼际着力摩擦的,称为“鱼际擦法”,适用于四肢部;用小鱼际着力摩擦时,称为“侧擦法”,适用于肩背、腰臀及下肢部。《千金要方》中“老子按摩法”所说的“掘法”,即是用两手拳背在脊柱两傍施行的擦法。
  
   2、摩法:术者以手掌面或手指指腹置于体表上,作轻缓的盘旋摩动。用手掌面摩动的,称为“掌摩法”;用手指指腹摩动的,称为“指摩法”。摩法主要适用于胸胁及腹部。古代施行摩法时,常根据病情涂抹各种药膏,称为“膏摩”法。
  
   3、分法与合法:分法又称“开法”;合法又称“和法”。前者是术者用两手拇指指腹或手掌,在体表上的某一处向其两侧分开推动,后者是术者用两手拇指指腹或手掌,在体表治疗部位上分别从两侧向中间合拢。分法,有疏散气血之意;合法,是聚合气血之义。这些手法主要应用于小儿的临床推拿治疗。
  
   4、推法:用手掌或手指指腹置于治疗部位上,向前作单方向移动。推法类似擦法,但擦法是用力来回摩擦,要求达到局发热;推法则是轻快柔和地单向推动,操作时虽连续不断,但在手返回推出起点时,不能在体表上摩擦,其意是推动气血行进,不要求局部发热。作直线推动的称“直推法”、“平推法”,作回旋推动的称“旋推法”。有些小儿推拿书籍中所描述的“运法”,如运太阳、运八卦,即是旋推法。推法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
  
   5、指法与刮法:都是用手指指腹面掠擦治疗部位。轻快地掠擦称“指法”,较重地掠擦称“刮法”。刮法,还可用光滑竹片边缘掠擦治疗部位。指法与刮法,主要适用于胸背和四肢部。
  
   6、搓法:用两手掌面挟住肢体,轻轻地作快速来回搓揉。适用于四肢及胁肋部。
  
   7、勒法:用食指、中指略屈曲挟住手指或足趾的根部,迅速地滑出指(趾)端。
  
   8、抹法:用拇指指腹或手掌面紧贴于体表上,略用力,缓慢地作上下、左右往返移动。多用于头部、颈项及胸腹部。
  
   9、扫散法:用拇指桡侧面及其余四指指端,同时贴于头颞部,稍用力向耳后作快速来回抹动。常用于头痛、头胀、高血压等疾患。
  
  
  
  常用的推拿按摩保健手法
   1.按法 是以拇指或掌根等部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渐向下用力按压,按而留之,不可呆板,这是一种诱导的手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临床上按法又分指按法、掌按法、屈肘按法等。
   指按法。接触面较小,刺激的强弱容易控制调节,不仅可开通闭塞、散寒止痛,而且能保健美容,是最常用的保健推拿手法之一。如常按面部及眼部的穴位,既可美容,又可保护视力。
   掌按法。接触面较大,刺激也比较缓和,适用于治疗面积较大而较为平坦的部位,如腰背部、腹部等。
   屈肘按法。用屈肘时突出的鹰嘴部分按压体表,此法压力大,刺激强,故仅适用于肌肉发达厚实的部位,如腰臀部等。
   按法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按法常与揉法结合应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即在按压力量达到一定深度时,再作小幅度的缓缓揉动,使手法刚中兼柔,既有力又柔和。
   2.摩法
   以掌面或指面附着于穴位表面,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环形有节律的摩动。摩法又分为指摩法。掌摩法、掌根摩法等。
   指摩法。用食指、中指、无名指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掌、指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掌摩法。用掌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掌、指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掌指摩法。用掌根部大、小鱼际等力在身体上进行摩动,摩动时各指略微翘起,各指间和指掌关节稍稍屈曲,以腕力左右摆动;操作时可以两手交替进行。
   在运用摩法时,要求肘关节自然屈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本法刺激轻柔缓和,是胸腹、胁肋部常用的手法。若经常用摩法抚摩腹部及胁肋,可使人气机通畅,起到宽胸理气,健脾和胃、增加食欲的作用。
   3.推法。四指并拢,紧贴于皮肤上,向上或向两边推挤肌肉。推法可分为平推法、直推法、旋推法、合推法等。现仅以平推法说明之。平推法又分指平推法、掌平推法和肘平推法:
   (1)指平推法。用拇指指面着力,其余四指分开助力,按经络循行或肌纤维平行方向推进。此法常用于肩背、胸腹、腰臀及四肢部。
   (2)掌平推法。用手掌平伏在皮肤上,以掌根为重点,向一定方向推进,也可双手掌重叠向一定方向推进。此法常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
   肘平推法。屈肘后用鹰嘴突部着力向一定方向推进。此法刺激力量强,仅适用于肌肉较丰厚发达的部位,如臀部及腰背脊柱两侧膀胱经等部位。
   在运用推法时,指、掌、肘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要缓慢而均匀。此种手法可在人体各部位使用,能增强肌肉的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并有舒筋活络的作用。
   4.拿法捏而提起谓之拿。此法是用大拇指和食、中指端对拿于患部或穴位上、作对称用力,一松一紧地拿按。使用拿法时,腕部要放松灵活,用指面着力。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不可断断续续,用力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不可突然用力。本法也是常用保健推拿手法之一,具有祛风散寒、舒筋通络、开窍止痛等作用,适用宁颈项、肩部、四肢等部位或穴位,且常做为推拿的结束手法使用。
   5.揉法用手指罗纹面或掌面吸定于穴位上,作轻而缓和的回旋揉动。揉法又分为:指揉法、鱼际揉法、掌揉法等。①指揉法。用拇指或中指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面或指端轻按在某一穴位或部位上,作轻柔的小幅度环旋揉动。②鱼际揉法。用手掌的大鱼际部分,吸附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作轻轻的环旋揉动。③掌揉法。用掌根部着力,手腕放松,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小幅度的回旋揉动。揉法是保健推拿的常用手法之一,具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滞、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全身各部,如揉按中脘、腹部配合其他手法对胃肠功能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6.擦法 用手掌的大鱼际、掌根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接来回摩擦,使之产生一定热量。本功法益气养血、活血通络、祛风除湿、温经散寒,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7.点法 用拇指顶端,或中指、食指、拇指之中节,点按某一部位或穴位,具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调整脏腑功能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脘腹挛痛、腰腿疼痛等病症。
   8.击法用拳背、掌根、掌侧小鱼际。指尖或用桑枝棒叩击体表,可分为拳击法、小鱼际击法、指尖击法、棒击法等。击法具有舒筋通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使用时用力要快速而短暂,垂直叩打体表,在叩打体表时,不能有拖抽动作,速度要均匀而有节律。其中拳击法常用于腰背部;掌击法常用于头顶、腰臀及四肢部;侧击法常用于腰背及四肢部;指尖击法常用于头面,胸腹部;棒击法常用于头顶、腰背及四肢部。
   9.搓法用双手的掌面或掌侧挟住一定部位,相对用力作快速搓揉,井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本法具有调和气血,舒通经络、放松肌肉等作用,适用于四肢及胁肋部。使用此法时,两手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慢。
   10.捻法一手的拇指和食指罗纹面,捏住另一手的手指,作对称用力捻动。本法具有理筋通络、滑利关节的作用,适用于手指、手背及足趾。运用时动作要灵活、快速,用劲不可呆滞。
   11.掐法用拇指或食指指甲,在一定穴位上反复掐按。常与揉法配合使用,如掐揉人中,须先掐时揉。本法有疏通经脉、镇静、安神、开窍的作用。
   12.抖法是指用双手握住患者的上肢或下肢远端,用微力做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连续颤动,使关节有松动感,可分上肢抖法和下肢抖法。此法具有疏松脉络、滑利关节的作用,常与搓法合用,作为结束手法,使患者有一种舒松的感觉。在反复练习、掌握了上述手法时,还应了解自我按摩保健的主要内容。通常分为以下动作,使用时最好依次进行。
   (a) 净口。口唇轻闭后,用舌在齿唇之间用力卷抹,右转、左转各30次。
   (b)叩齿。口唇轻闭时,有节律地叩击上下齿35次左右。
   (c)搓手。用两手掌相对用力搓动,由慢而快,约30次~搓热为止。
   (d)摩脸。用搓热的手掌擦脸,手指微屈、五指并拢,两手轻作遮面状,由额向下拂,如同洗脸30次。
   (e)揉太阳。用两手中指端,按两侧太阳穴旋转揉动,先顺时针转,后逆时针转,各7~8次。
   (f)点睛明。用两手食指指端分别点压双睛明穴,共20次左右。
   (g)揉眼。用两手食、中、环三指指节,沿两眼框旋转揉动,先由内向外转,再由外向内转,各7~8次。
   (h)按太阳。用两手食指指端分别压在双侧太阳穴上转动,顺、逆时针方向各15次。
   (i)梳头。十指微曲,以指尖接触头皮,从额前到枕时进行"梳头",共25次左右。
   (j)鸣天鼓。先用两手掌心紧按两耳孔,两手中间三指轻击头时枕骨15次。然后掌心掩按耳孔,手指紧按头时枕骨部不动,再骤然抬离,接连开闭放响15次;最后两中指或食指插入耳孔内转动3次,再骤然拔开。如此共进行3~5次。
   (k)揉胸脯。以两手掌按在两乳外上方,旋转揉动,顺、逆时针方向各揉10次。
   (l)抓肩肌。以右手拇指与食、中指配合捏提左肩肌,然后再以左手拇、食、中指配合捏提右肩肌,如此左右手交叉进行,各捏提10~15次。
   (m)擦丹田。用右手食指、中指及无名指摩擦小腹部,以丹田穴为中心,一般进行30~50次。
   (n)搓腰。先将两手互相搓热,紧按腰部,用力向下搓到尾间部,左右手一上一下,两侧同时进行,共搓30次。
   (o)点环跳。先以左手拇指端点压左臀环跳穴,再用右手点压右臀环跳穴,交叉进行,每侧10次。
   (p)擦大腿。两手抱紧一侧大腿部,用力下擦到膝盖,然后擦回大腿根,来回擦20次。
   (q)揉小腿。用两手掌挟紧一侧小腿腿肚,旋转揉动,每侧揉动20~30次。
   (r)擦涌泉。先将两手互相搓热,接着用右手中间三指擦左足心,以涌泉穴为中心,一般进行30~50次,以擦至左足心发热为止;然时又用左手中间三指将右足心擦热。
   上述按摩动作,各有各的保健作用,如叩齿可以促进牙齿周围的血液循环,有助于使牙齿坚固,预防某些牙病;运舌,具有按摩口腔粘膜和齿龈的作用,并能刺激唾液分泌而帮助消化;擦面,可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有助于保持面部皮肤的弹性和张力;呜天鼓,有助于预防头昏、项强等症的发生;揉腹,能够改善腹腔血液循环,促进肠的蠕动,可促进消化机能;擦涌泉,不仅通过改善局部循环而有助于健步,而且还有助于预防失眠、心悸等症的发生。由此可见,每天坚持练习上述动作,对于保健强身,预防疾病确有一定价值。
   
  
  
  
  
  
  
  
  
  

完成时间:2007.07.02 19:01:06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9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