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一座心桥
“寻梦园”成了师生交流沟通的一座桥梁。
说起创办“寻梦园”的初衷,方翠英很有感慨,她说:“我办‘寻梦园’,最初的目的,是想把一些网迷学生拉回到课堂上来,拉回到学习上来。说来好笑,你们可能不会相信,我原先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网盲,对网络一窍不通。对一些学生迷恋网络,我感到不可理解。我曾问一些同学,那上面有什么神奇的东西,如此吸引你们,你们可以不吃饭、不睡觉,玩得昏天黑地。我看到,他们用一种复杂的眼光看着我,那里面的困惑就如我对他们的不理解一样。我想,这不是代沟,这只是因为我对网络的无知,使他们不屑于和我谈论。那时,我就有了一个想法,我要了解网络,研究网络。特别是有两件事,对我的刺激很大,更坚定了我的想法。”
方翠英说的两件事,都与学生上网有关。
有一天,一个家长把孩子带到方翠英面前,要方老师没收孩子的QQ号。家长说,孩子每天晚上都是11点上床睡觉,只要他房里的灯关了,我们也就休息了。可昨天,家长发现了问题。大约12点,他起来上厕所,就到孩子房里看看他睡得怎么样了。孩子房里无声无息,被子隆起的样子很像他在睡觉,可揭开被口,里面是个玩具娃娃,孩子不知什么时候溜出去了。家长气昏了,夫妻两个当即下楼,在网吧把孩子揪回来,让他在厕所里跪了两个小时,问他用这个假像欺骗父母多长时间了。孩子说已经有两个月了。家长把孩子带到学校,一定要看着孩子在全班同学面前作检讨。家长想用这种方法斩断孩子的“网瘾”。
当天放学后,方翠英用这个学生的QQ号和密码上了一次网。很快,就有人过来搭讪、调侃:“咦,上午刚作的检讨,又来了,不怕挨打啊?”方翠英意识到,这是本班的学生,放学后没回家就进了网吧。当时,忙着做晚饭,没和他多聊。晚饭后,又忙着备课,忘了上网。一直到10点多,备完了课,突然想起这个学生来,急忙上网,发现他还没下线。
方翠英用一种漫不经心的口吻想套这个同学的“情况”。
“这么晚了,还没回家啊?”方翠英问。
“老爸上晚班,妈妈打麻将去了,一个人在家没意思,乐得玩几盘。”他答。
“玩的什么啊?这么来劲。”方翠英又问。
“‘反恐’。快过通关了,真带劲。”
“那你打算什么时候下线?”
“11点半。老爸12点下班,老妈也在这个时候从麻将桌上‘下班’了,我只要在12点前回家,他们就发现不了。”听他的口气,还很得意哩。
“那你爸妈就不管你的学习吗?”方翠英继续问。那个同学也许发现了什么,不回答了。方翠英还想问他的真名,没想到对方一下子隐身了。
第二天,方翠英拿着这个同学的“网名”到班上问:“这是谁啊?”“我知道,我知道,是汤能。”没想到同学们一下就说出来了。原来“认识”他的人还真不少。
方翠英把汤能叫到办公室,先没收了他的QQ号,然后打电话给他的父母,把情况都说给他们听了。
还有一次,放学后,方翠英偶然走进了一家网吧,她要去看看有没有本班的学生。在一楼没发现,到二楼,发现了一个,正玩得起劲。方翠英轻轻揪了一下他的耳朵,那同学没反应,只顾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一双手在键盘上不停地乱按。方翠英又揪了一下,这下揪重了一点,那同学回过头来,发现是老师,才极为扫兴地、十分不情愿地下来了。
方翠英不得不深深地思索起来。没收学生的QQ号,不让上网,总不能把所有学生的QQ号都没收了吧,看样子,也不是一两个人的事。再说,你没收了他一个号码,他不会另外申请一个么。电脑、网络是现代文明带给人类的重要礼物,我们为什么要拒绝接受呢?学生那么痴迷网络,那里面肯定有吸引他们的东西。怎么看待网络?怎么引导学生上网?该我们好好地思考一下了。
正是这一次思考,促使方翠英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为孩子们创建一个网站。
2005年9月20日晚上,方翠英给岳阳市教育局局长王志明写了一封信,信中,她以沉痛、真诚、热切的语气谈了自己对学生痴迷网络的反思以及对网络文化的思考和创建“寻梦园”的想法。
她写道:“到底是什么魔力把孩子们一个个吸进了网吧?是我们的教育手段过于机械单一,把孩子们逼进了网吧!多数孩子感受不到学校生活的乐趣,回到家中更是失去了自由的空间,父母老师的过分管制和过高期望,使得一颗颗幼小的心灵不堪重荷,于是网吧的召唤使那些脆弱负伤的心灵得到了暂时的安抚,他们在网络游戏和聊天交友中找到了做人的快乐,于是沉迷其中,不想回归现实!……高科技是一柄双刃剑,我们为什么偏偏要把孩子们逼上伤人的一面呢?信息浪潮汹涌而来,席卷全球,谁能挡得住?可是我们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新浪潮令人欢欣鼓舞的一面么?……人们都知道,黄河泛滥时,宜疏不宜堵,为什么不对我们的孩子们宽厚仁慈些呢?为什么不能从下面引导他们利用网络呢?……我们这些做老师和家长的落伍了,甚至根本没有感受到全球性信息浪潮的冲击,又如何引导孩子们弄潮啊。更为可悲的是,我们这些老师和家长自己坐在井底,还在对往上摸索着的孩子们好心地大呼小叫:‘快下来!外面危险!井底最安全!’”
王局长对方翠英的信非常重视,他专程来到三中,对方翠英创建“寻梦园”的设想表示支持和鼓励。岳阳三中的领导、同事们也对方翠英给予了极大支持。学校几次派她到常德、长沙等地学习信息技术课程。
方翠英说:“我的基础差,学起来比较吃力。但人家能够发明这个东西,我就学不好吗?”这股倔强劲儿支撑着她,她顽强地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寻梦园”终于建起来了,当她在班上发布这个消息时,整个教室一下沸腾了,同学们高兴得跳了起来。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方翠英有些激动。她说:“同学们对‘寻梦园’的巨大热情出乎我的意料,这股热浪感染着我、鼓舞着我,我想,我一定要让我的学生上健康网,健康上网。”
“寻梦园”初具雏形,但网站的建设、完善,内容的充实、丰富,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到一个大“功臣”——冯伟。
冯伟是方老师现在所教的高二164班的学生。那是一个真正的网络“玩家”,从初二开始迷恋网络游戏,多次过通关,还赚了不少QQ币。冯伟打字速度特别快,同学们都知道,但方翠英不知道。方老师在班上说,准备编一本《寻梦集》,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文章发到“寻梦园”的“留言簿”中。有一段时间,方翠英发现一个“FW”的同学经常在“留言簿”上给她传文章,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其他同学的,她不好问“FW”是谁,就问发文章的同学,谁给你们录入的,同学们都说,是冯伟。
哦,冯伟,方翠英想起来了,痴迷网络游戏的冯伟,为上网的事还多次挨过批评。这次,方老师在班上表扬了冯伟,当着全班同学,方翠英说:“冯伟辛苦了。”
冯伟每分钟打字可达上百,除了帮同学们打字,他还帮方老师打过,《寻梦集》已出到第六期,几百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他打出来的。他对网络的熟悉,工作的积极热情,打动了方翠英和全班同学,方翠英让冯伟当了版主。
记者在校园里见到了冯伟。在记者面前,小伙子还有些腼腆,说起过去的事很不好意思。他告诉我们,自从帮同学们打文章,就再没玩过游戏了,而且觉得游戏是低智力活动,没什么意思。他还说,过去,父母不让他出家门,因为他一出去就会上网吧,而他就老想着出去;现在,他不想出去玩了,而父母又总是劝他出去走走,不要老是关在家里。他说,他现在最关心的就是“寻梦园”,是“寻梦园”让他找回了自己。过去,沉迷游戏,成绩差,对前途失去了信心,没想到,还有机会为同学为老师帮忙,原来自己还是一个有用的人。特别是方老师这样器重我,我不能辜负了方老师。
“寻梦园”就这样改变了一个人。
和冯伟有相似经历的还有一个彭冲。彭冲自称是个典型的“网虫”,小学时就迷上了网络,上初中后几乎不能自拔。那时,他自编了一个顺口溜:
我呀我呀真奇妙,
骑着车子满街跑。
东跑跑,西跑跑,
扎进网吧不见了。
他泡吧的“韧劲”惊人,可以在网吧里一连泡上十几天,视力由1.2下降到了0.2。有一次,从家里偷了100元钱在网吧玩了一天一夜,直到妈妈来了还没发觉,妈妈拉他也没反应,被妈妈打了一耳光才醒过神来。妈妈拉他不动,后来爸爸来了才不得已回家。回家后好几天不理爸妈,把他们视作“仇人”一样。大约是快进初三的时候,听说方老师在他们班上办了“寻梦园”,就怀着好奇的心理,打开了“寻梦园”。没想到一番浏览,“寻梦园”内容如此丰富,还真被它吸引住了。后来,又在“留言簿”上给方老师留言。因为成绩不好,又跟家里闹僵了,情绪很低沉,这些,都被方老师看出来了,方老师就在留言中鼓励他。中考前,方老师给他打气、鼓劲,彭冲还记得当时方老师给他的留言:“我知道你以前是个理科尖子,你的基础不差,你的头脑很聪明,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考出最好水平。”方老师的话给彭冲极大的勇气。彭冲考上了高中,并且如愿来到了方老师的164班。彭冲说:“方老师如此细心,虽然我用的是网名,但我怀疑她早已知道我是谁了。”
“寻梦园”逐步成熟了,这是方翠英和她的学生们精心呵护的结果。他们用汗水耕耘,用心血浇灌,“寻梦园”成了师生交流心声的精神管道,而方翠英就是同学们最贴心、最信得过的知心人。
有个叫朱芳(化名)的学生,很不合群,整天很郁闷的样子,无心学习,周末常在“寻梦园”上游荡。方翠英想找她谈心,她紧锁心门,告诉她要去家访,她特别反感。这学生肯定有心事。探知她的网号后,方翠英化名“孤寂的云”加她为QQ好友,以一位父母离异了的长沙高二女生身份跟她聊天,与她交朋友。交流了一段时间,才得知她有一个复杂的家庭,与继父相处不好。于是,“孤寂的云”与她同病相怜,互相慰藉,竟成了好朋友。久积心中的郁闷有了倾吐的对象,心情自然不会那么沉重了。方翠英在教室里观察到她的情绪有所好转,就特别热情地关注她,找恰当的机会表扬鼓励她。现在,朱芳同学的学习状况良好,成绩稳步上升。有意思的是,朱芳到现在还不知道那个“孤寂的云”就是站在讲台上的老师。
“寻梦园”的名气越来越大,它的影响力也从岳阳三中辐射开来,扩大到了周边学校。
一个职高学生无意中来到了“寻梦园”,发现“寻梦园”的主人竟是岳阳本地人,特别兴奋,一连给方翠英发了三则留言,说他在“寻梦园”看了三中学生的文章,很受启发和鼓舞,想请方老师教他做个个人主页。方翠英帮他做了一个简单活泼的适合中学生的模板,又教会他做了网页。这个学生的热情很高,个人主页的内容很快就丰富起来。他在给方翠英的邮件中说:“方老师,真的不知怎么感谢您。我已有五年的网龄了,但真正集训网络还是现在,我发现以前把时间浪费在玩电游,真是太不值得。谢谢您让我重新认识了网络。”
发生在“寻梦园”里的故事还有很多,方翠英说,有两个故事,她有特别的印象。
雷希伟并不是164班的学生,调皮得很,有名的游戏玩家,家长老师都已对他失去了信心。可是雷希伟非常羡慕164班有个“寻梦园”,他在“寻梦园”上给方老师留言,想跟方老师交个朋友。
方翠英对同学们的留言一向非常重视,不管多忙多累,每天她都要打开“留言簿”,回复同学们的留言。也不管同学们谈的是什么话题,她都会热情地、直率地、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同学们有时用的是网名,有时用的真名,不论网名、真名,方老师对同学们说了,在网上一律平等,都是“楼主”。
雷希伟用的是真名,方翠英熟悉他。她说,她也愿意和他交朋友,还说,希望能经常看到他的留言,如果能戒掉网络游戏,他们的友谊会更深。有一次,雷希伟给方翠英留言,说他要写小说了。方翠英非常认真地对他说:“好啊!我等着看你的小说。”后来,他果真写起来了,虽然文笔很粗糙,谈不上有什么情节,但方翠英非常高兴,还和他谈起了故事的结构和思路。方翠英说,也许他的学习不会有大的进步,更不奢望他的成绩有多大提高,只要他能坚持做一件事,他的人生会仍然会成功。
最令人感动的,是发生在平江县三中的一个学生身上的故事。
这个学生姓邓。有一天,他和方老师在“寻梦园”偶然相遇,当时,双方发生了误会,他以为“寻梦园”是平江三中的,而方翠英以为他是岳阳三中的。待误会消除,他们已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小邓喜欢写文章,有几篇发在了“寻梦园”。有一次,他发过来的一篇文章,很低沉,很忧郁。方翠英想,他的生活中一定发生了什么事。几次交流,终于弄清了原委。原来,他最近很苦恼,自父亲去世后,家里的状况一直不好,前不久,弟弟病了,这几天,自己也生了病,医生说是神经性头痛。种种不如意,让他变得十分消极和灰心。方翠英非常耐心地劝慰他、开导他、鼓励他,她还发动语文组的同事都来给小邓的文章写评语,大家一起给他鼓劲。小邓很快振作起来。
高考前夕,方翠英突然接到小邓打来的电话,电话中他支支吾吾,方翠英说:“你要有事,就直说,你难道还信不过我么。”小邓终于说了,他还没交报考费,想向方老师借60元钱。方翠英当天就从邮局给他寄了100元,并附了两句话:“安心考试,不要还钱。”那一年,小邓考上了长沙的一所高校。此后,每年春节,方翠英都会接到小邓打来的祝福电话。
和学生聊得多了,方翠英感到现在的学生眼界非常开阔,思维非常活跃。“寻梦园”中的“本站论坛”是一个最受学生欢迎的栏目。在“论坛”中,同学们谈论的话题非常多,人生、社会、理想、生活、学习、体育、道德,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还真多。方翠英鼓励同学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发表看法,她特别鼓励同学们就某一问题争鸣、讨论,把自己的观点、意见都摆出来,她不给他们当裁判和法官,有时,她还会参与他们的讨论。她感到非常欣喜的是,自己的学生有这么宽阔的视野,有这么深刻的见解。当然,当同学们争执不下时,她也会亮出自己的看法,供同学们参考。
记者在“论坛”浏览了一圈,看到他们讨论的话题非常丰富。有教育、有环保、有足球、有台湾问题、有腐败问题、有打牌赌博问题、有贫富差距问题、有父母的婚变、有早恋,当然,他们谈论得最多的还是“超级女声”和“快乐男声”。
不妨摘录一些他们对“超女”和“快乐男声”的看法,看一看现在中学生的思想。
“不管是‘超女’还是‘快乐男声’,他们都怀着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我不喜欢这种选秀活动。我觉得以李宇春为首的这一派,引领了一种畸形的时尚。我不是说女孩子就一定是那种长发飘飘、笑不露齿的古典美女,但这种中性化的女性我不喜欢。”
“超女、快乐男声为每一个有梦想的人提供了实现梦想的机会和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
“超女和快乐男声给了想成为明星的普通人一次希望,让很多人有了一次镜头面前展现自己的机会。”
“年轻人应该富有朝气,敢于展示自己。‘想唱就唱’的超女口号正体现了这一点。社会应为年轻人提供更的舞台。”
……
在这些讨论中,方翠英有时是旁观者,有时是参与者。这一次,同学们强烈地想听一听方老师的观点。方翠英在“论坛”中发言:“我觉得,你们每一个人的发言都很好。人要有思想和个性,就在于对每一个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不是人云亦云。思想的懒惰会导致思维的僵化。我非常赞赏‘想唱就唱’的超女,龚自珍说‘不拘一格降人材’,中国需要这种氛围。”
交流,是架一座桥梁,通向彼此的心扉。“寻梦园”,就是这样一座桥梁,它架在方翠英和她的学生的心灵之间,方老师正是通过这座桥梁,走进她的学生的心灵,用真诚、用智慧,解开他们的心结。世界,从此变得更加光明;生活,从此变得更加美好;前途,从此变得更加灿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