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容斋随笔》上记六十四种恶口:粗语,软语,非时语, 妄语, 漏语, 大语, 高语,轻语, 破语, 不了语, 散语,低语,仰语, 错语, 恶语, 畏语, 吃语, 诤语,谄语,诳语,恼语, 怯语, 邪语, 罪语, 哑语, 入语, 烧语, 地语, 狱语, 虚语, 慢语, 不爱语, 说罪咎语,失语,别离语,利害语, 两舌语,无义语,无护语,喜语,狂语,杀语,害语,系语, 闲语,缚语,打语,歌语,非法语, 自赞叹语, 说他过语,说三宝语。
有些我也不明其义, 不知所云.佛教的十恶业包括“妄语、两舌语和恶口”而此将妄语和两舌含在恶口之中。
查有关资料对其中有的解释如下
1、恶口:言辞粗野,目之为恶。恶从口生,故名恶口。
恶言加彼,令他受恼,名为恶口。
2、三宝:系指为佛教徒所尊敬供养之佛宝、法宝、僧宝等三宝。
3、两舌语:即于两者间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破坏彼此之和合。又作离间语。谓向此说是。向彼说非。或向彼说此。向此说彼。而使彼此乖诤也。
4、妄语:言不当实,故称为妄,妄有所谈,故名妄语。以欺他之意,作不实之言者。谓好造虚言。诳惑他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