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枇杷熟了

写作者:木犀子     日记本: 青春的印记

日期:2007年06月05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295

  
  
   自然是时候,该熟的就如此。
   瓜熟蒂落,枇杷丰产,充斥街市。黄橙橙的,富贵色,院里就有。
   皮薄肉厚,个头大,也多汁,入之即化,满口生津。有人说良种的,少了那醇味,于是有折扣。觉得挑刺了,味其实是感觉,一种由来已久的程序化,摄入多了就有自在的味。就如洋快餐,本不乍的,明知无益,但光顾多了,再加之慕名和道不清的显摆,便落入圈套而无能自拔。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农耕文明、自然经济,高兴是农人,丰收的时候。有说农人高兴,举国兴奋,缘由是基础,自古以来“民为本,君为轻”的原则,这是从某种意义的标准。而今不惑,更有多元,黄历得作调整。
   没有特别爱好,比如水果之类。但新鲜毕竟诱人,冲着季节与农人的一笑,也亦步亦趋。
   一个入口,甜;二个,香;三个,微酸;四个,微涩;五个、六个不用说,但绝对没有七个和七个以上。点到为止,不可贪图口福,多一与少一就在涵养之间。或如为人,或如处事,或如微澜心水,尽在恰到好处。
   更多时候对酸楚感兴趣,特别微微的,并非挑剔,而是回味之本能。也如苦,太直面了,况且我们经不得。甜香太过刺激,况且不合当今潮流。倒是酸,勾住若干杂陈,可以想许多,也可不想许多。
   也如枇杷音同琵琶,不尽浮起《琵琶行》。江州司马很会煽情,也辛酸的很,把个浔阳江头弄得凄凄惨惨戚戚,连枫叶荻花、连江浸月,一并渲染了。不仅有大珠小珠,亦有霓裳六幺,还嘈嘈切切中就湿了青衫,博了个千古流名。也许都是辛酸的功能,赚去了数不清的长吁短叹与眼泪。
   其实也可不想,但该涌的依旧,禁不住的。往往于脑子里、血液中盘根错节、潜移默化,也抹不得永远。或如苦可以一诉了之,酸虽可倒,但往往回流且生生不息,而且偶尔发酵更加了不得。
   “竹覆经冬雪,庭昏未夕阴。寥寥人境外,闲坐听春禽。”亦近端午,有果蔬多多,琳琅满目,只取滋润一二,敢情也非枇杷莫属。
   帘动微风起,枇杷一院香。
  
  

完成时间:2007.06.05 14:07:17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2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