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向青草更深处
——记岳阳市三中语文教师方翠英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如诗如画的岳阳教育风景,仿佛那八百里洞庭浩淼无际,仿佛那穿越千载的岳阳楼源远流长。
鼓点骤响,万马腾跃,一代又一代的岳阳教育人胸怀“天下之忧”,以“敢为天下先”的气概,在探索着教书育人的真谛的同时,也展示着湖湘文化的无穷魅力。
方翠英,正是当代岳阳教育和湖湘文化的典型代表。
寻梦园,梦开始的地方
2007年5 月24日,岳阳市三中电教室,我们聆听了方翠英老师一堂别具一格的语文课。
之所以说是别具一格,就在于这堂课方老师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给自己上课。而这,即使对于“见多识广”的我们,也觉耳目一新。
上课前不到十分钟,方老师随意给我们提供了高二164班10位学生的名单,我们便随机抽取了由余鸿雁同学来上课。
这是一堂《雨霖铃》的复习课。只见刚刚在台下还略显羞涩的余鸿雁,一到讲台上就好像变了个人,落落大方,充满自信。她一板一眼,抑扬顿挫,不时使用大屏幕上“寻梦园网站”的课件《作者简介》、《配乐朗诵》、《鉴赏分析》、《惜别名句》,有条不紊地引领着整个复习的过程。在不少的关键点上,课件的丰富内容与奇特设计,让孩子们燃起了挑战与比赛的激情火焰。学习渐入佳境,孩子们背诵、理解、鉴赏、表演、点评,你追我赶,尽情挥洒,课堂真是“吹皱一池春水”。
而方老师则一直微笑着站在一旁,对同学们仅仅示以鼓励的眼神。只是在最后点评总结时,她才加以简要的指导归纳。“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这不正是叶圣陶先生所期盼的理想境界吗?听着这样的课,我们如沐春风。
教师为什么敢于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又为什么敢于自己上课呢?方老师告诉我们,秘诀还在于上面提到的“寻梦园网站”。
一个网站有这么神奇的教学效果吗?
走进“寻梦园网站”, 我们感觉的是这里麻雀虽小,肝脏俱全。走进它,一股清新的气息如热浪扑面,淡雅嫩绿的色彩更显清纯。“教学资源”、“寻梦全集”、“写作在线”、“在线测试”、“休闲娱乐”、“本站论坛”、“怀旧园”、“留言簿”一应俱全,栏目设置非常科学,内容十分丰富。
而打开孩子们的一本本《寻梦集》,浏览孩子们一篇篇稚气十足的文章,看着孩子们对同学习作的相互评议,欣赏着孩子们自己制作的动画和网页作品,我们不由得内心充满了感动和钦佩。
在感动与钦佩的同时,我们也很想探究:方翠英为什么会想到办这么一个网站?
这话还得从头说起。在长期的教学中,方翠英有一个很困惑的问题,那就是作文教学一直在死胡同里转圈子。她常常冥思苦想,这固然与学生的生活面狭窄,生活感受不深刻有关,但是更主要的还是这种传统的作文教学课师生交互的局限性太大,既不充分,更难及时,一篇作文交上来,要两个星期才能得到反馈,此时学生的热情早已烟消云散了,写作的内容早已淡忘无几了。至于同学之间的交互,就更难实现了。
怎么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方翠英想,能不能换个思路,另辟蹊径呢?由此她下定决心自己创办网站。在她看来,web平台的创建,可以极大拓展和丰富语文写作教学的空间和资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及时进行同步的或异步的互动交流,语文教育工作者们过去许多梦寐以求的东西将因此而变成现实,语文教学活动也将因此而更符合学生学习母语的客观规律。网络不仅极大拓展了教学活动空间,也可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极大限度得到满足。网络在实现互动上这种巨大优势,对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
“网络必将使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方翠英说话时掷地有声。
寻梦园,确实像梦一样美丽,像梦一样神奇。她自己也没想到,就这样的一个想法,就这样几年如一日的坚持,竟然把一个班级网站办成了有模有样的“大观园”。寻梦园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乐园,而且也成了师生教与学的资源站。
方翠英针对学生课间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对所授新课的理解程度不一,便结合有趣的动画制作将主要课程做成课件,用于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比如,利用寻梦园的课件学完《虞美人》一课后,方老师没有“刀枪入库”,而是说:“读了,背了,听了,唱了。这首《虞美人》我们应该很熟悉了,现在让我们也来学做一次词人,学填一首《虞美人》吧。可以合作填写,也可以独自创作。”引导学生明确,上下两片各四句,每句分别为7、5、7、9个字,两句一换韵,韵脚分别为“了、少”,“风、中”,“在、改”,“愁、流”。韵脚均为两仄两平。学生们当场填写出来的词有十来首,其中一位学生填写的一首词:“应试教育何时了?考试知多少。老师昨日又放风,单元测试就在本周中。 各种考试今犹在,只是名目改。问君能有几多愁?素质教育全部付东流。”让人忍俊而沉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老师还让学生一起参与课件的制作。一次,上《致大海》一课,她说:“同学们想不想学做Flash课件?”学生们一脸的兴奋,也带着些疑惑:“想----。但是太难了,学不会。”方老师鼓励说:“不要怕哦,不太难的,同学们可以跟老师合作,我们一起来做这个Flash课件。好不好?”学生们的热情有些高涨了,电教室里议论纷纷。方老师趁热打铁:“想一想,刚才同学们朗读这首《致大海》时,脑海中浮现了一些什么意象呢?老师已把朗诵录好了,请同学们一起来配上画面,要力求体现诗句的含义和诗歌的意境。先相互交流,然后举手回答。”学生们七嘴八舌说开了。“首先有一位又高又瘦的诗人徘徊在大海边。”“大海有时是波涛汹涌的,有时是宁静安详的。”“大海上有船只在波涛中艰难地前行。”“诗人还想到了拿破仑和拜伦,应该出现他们的画像。”“还有一望无际的荒漠。”……方老师伸出大拇指:“好。同学们的联想很丰富啊。谢谢同学们帮我配了这些适合诗歌意境的画面。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致大海》的配画配乐朗诵,看看老师制作的Flash课件有没有把同学们想像的画面展现出来。”接着播放《致大海》Flash配乐配画朗诵。低沉的弦律,深情地朗诵,精美的画面,给了学生新鲜而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审美,学生们久久沉醉其中,强化和完善了学生解读文本时的审美意象。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寻梦园成了孩子们放飞梦想的地方。冯伟是班上有名的网迷,以前由于痴迷网络游戏,成绩老上不去。班级网站建立以后,不仅上课学习比过去认真多了,还经常热心主动地帮助同学打印文稿,发表到班级网站寻梦园上。并且他的事迹也通过同学的作品推介在了班级专栏《寻梦集》上。许多家长对其子女受益于班级网站后的变化更是感到由衷的喜悦。一个叫吴静湄的女生不仅学习成绩稳中有升,还在方老师的指导下出版了个人专集《花开的声音》,在《寻梦园》网站上编成了一个主栏目。她父亲激动地说,如果没有方老师的正确引导,女儿的写作也不可能取得这么显著的进步。
我们真为方老师的学生感到庆幸。
164班任宗庆同学的话很有代表性,他说:“在平常上课的时候,我们也会用到它,我们常常用它里面的课件去学习。这样也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多了几分生动,课堂也明显活跃很多。就拿我们这一学期来说,有几个戏剧教学单元,还有话剧,我们绝大多数的课都是通过寻梦园来上的:观看剧本、电影、话剧表演、课件制作,这样我们学得更加牢固,印象特别深刻。我想,如果没有寻梦园,只是看着那些枯燥的文字,我们一定不会对那些剧本感兴趣,学得也必然没有那么扎实了!”。
是啊,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每一个学生都有着丰富的潜在能量。做老师的倘若能燃起学生心中的热情火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愁什么学习效果不好呢?班长徐丹同学就是一位特别优秀的小老师,她在《再谈我讲语文课的感受》里的最后一段写道:“学生也能上台讲语文课,这是当代所有学生应当学习的一点,也是我们需要做到的一点。记得有个什么人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把地球撬起来,”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暂且不可能做那么大的举动,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对自己说:有寻梦园的帮助,给我一篇课文,我将勇敢地给同学们讲述这一课。看,语文学习的新的风景线正向我们匆匆走来。”
现在的方翠英如鱼得水,在谈到网络作文教学的优势时,她如数家珍:
“一是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展示,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发表欲。每当学生想到,自己的这篇文章是要公开发表在网上的,是可以让全班同学甚至全世界的人都看到的,还能不认真对待,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写好吗?网络作文教学将使“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目标变为现实。
二是及时性强,能及时燃起学生的创作热情。学生内心的创作热情激发了,想写文章了,还愁没办法写好吗?这样的写作课堂,老师和学生还会感到难受吗?
三是交互性强,心灵之火越烧越旺。作文是一个情动于心而发之于文的过程。动情才能动笔,动情才能投入,动情才能动人。教师以平等的身分参与讨论和评议,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这虚拟的网络天空教室里敞开胸怀,畅所欲言,特别是那些平时寡言少语,性格内向的学生终于有了平等交流、展示自我价值的机会。在这种轻松愉悦的Web环境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性、创造性等到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当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甚至学生与家长交互构成一个轻松和谐的“场”时,网络就成了一个富含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交流阵地。学生可以随时感受着老师的热情,同学的赞赏,甚至陌生人的鼓励,这样他们对自己的写作就更充满期待。”
一个都不能少,这是方翠英的信念。她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沟通”,引导学生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注自我、思考人生,然后通过网络把自己的思考展示出来,互相交流、互相感染、互相激励,在交流中碰撞出光辉灿烂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展示自我、丰富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在交流中不断实现自我价值,增强成就感,不断激发自己的探求欲、表现欲,激发他们热爱生活、感悟生活、抒写生活的热情,那时,他们就随时都会觉得有东西可写,有感情要发,从而最终解决“没啥可写”的问题。班上有一位学生,本是从别的班转来“改造”的,但当他迷上电脑作文后,什么“坏事”都不做了,课余一有空就泡在电脑上。在他网页发布的那一天,他高兴得跳呀唱呀:“我的作文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看见了!”
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看见,这是信念,也是方向。寻梦园,让孩子们走出三中,走出岳阳,走向湖南,甚至是更远。
岳阳青年作家、方翠英的高中同学阮梅一直关注着寻梦园,她曾动情地描述说:“在这里,你找得回你童年时的纯真烂漫,你听得见青春花开的脆脆声响,微微侧目,你便可以在绿色的美景里倾听得到怒放的天音!在这里,你可以隔岸去欣赏千帆竞渡的纷繁景象,也可以置身于白雪临春的简约之中,享受内心晶莹白洁的美景。这里的世界会告诉你,美丽的,不只是红衣女子。在他人万花争艳带来的视觉的疲劳里,这里让你清心明目,让你的好梦,渐入佳境。这里的美丽,需要慢慢的品味。”
寻梦园,是孩子们梦想开始的地方,这也是方翠英自己追寻教育理想的地方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