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儿今年快九岁了,算是已经过了九个“六一”了吧。
第一个“六一”,因未满周岁,是婴儿没想到为她过“六一”。
第二个“六一”,女儿一岁多,因她爸爸读书,由她奶奶带着,不在我身边,她也不懂什么“六一”,给她买了一套新衣服算数。
第三个“六一”,女儿两岁多了,她也由她奶奶带着接近两年了。“六一”前夕,我把她接到了我身边,只给她买了一条裤子以示庆贺。她爸爸从武汉打电话问她:“你妈妈给你买了新衣服没有?”她回答到:“买了,买的个chuchu(声调四声),没给奶奶买。”她在她爸爸面前参了我一本。
第四个“六一”,女儿三岁多了,她爸爸读书也毕业了,由我们自己带着。在“六一”前几天里,来了一个走乡窜户卖电子琴的,铁定要价180元。女儿第一次接触这东西很是喜欢。180元,这对于我们微薄的工资收入来说这也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只是买的一个玩具电子琴,不是物有所值。但她爸爸是满心欢喜的为她买下了,送给她作为“六一”儿童节的礼物。我知道,这是因为她爸爸特喜欢音乐,看到女儿喜欢电子琴心花怒放,以为女儿可以遂己愿。可是事与愿违,女儿没有继承她爸爸的音乐细胞,完全像我对音乐没感觉。刚开始还弹过几次,后来她再也不愿摸一摸了。
第五个“六一”,女儿四岁多了。因当地没有幼儿园,女儿整天随我们到初中和同事的孩子疯玩,和泥巴石头打交道,在她心目中没有什么“六一”的概念。女儿是快乐的,我们也就把“六一”淡忘。直到“六一”过后的一天,女儿拿回了和同事孩子的合影照,才知道是同事的妻子带女儿和自己的孩子在“六一”那天合影留念的。还好,这样弥补了女儿第五个“六一”的空白。
第六个“六一”,女儿五岁多,已经在读学前班了。学校老师给他们排了一个舞蹈《春天在哪里》,女儿可高兴了,天天盼望“六一”的到来,这也算是她第一次感知“六一”了。“六一”节那天,我和她都起得很早,为的是给她梳头。老师要求梳一个“冲天炮儿”,女儿的头发太短,这可难煞我也。为了她的这个造型,用了我半瓶者喱水还是不尽人意,算是将就了。记得那天还比较冷,差不多要穿两件衣服,而他们的演出服却薄如蝉翼,我只好在她的裙子外加了件外套,可她极不情愿。我千般叮咛:一定只能在跳舞时脱外套!可是她一到学校就脱下了外套,于是感冒也就如约而至。在“六一”过后的一个多月里,女儿不断的咳嗽,好多时候咳得背过了气,反胃,泪水双流,有时痰中还带有血丝。一连打了很多针,吃了很多西药都不见好,后来看了中医,喝了几副中药才好。害苦了她自己,整煞了我们。
第七个“六一”,女儿已经六岁多,上小学一年级。这次“六一”她们的舞蹈叫《花仙子之歌》,当然要打扮得像花儿一样。为了头上带花,围绕头要梳两圈小辫。为了梳好她的头发,我们六点起床,花了一个多钟头,扎了二十四个小辫,算是比较令人满意。
第八个“六一”,女儿已经七岁多。这次跳舞时要求头发梳成两个羊角小辫。女儿的头发也长长了,相对来说这个造型太容易了。我精心地为女儿梳了两个羊角小辫。下午回家后,女儿骄傲的对我说:“今天只有我的头发老师没有重梳!”听了女儿的话后我得意的调侃道:“你妈妈是什么人,你还不知道么!”
第九个“六一”就是今天了,女儿上三年级了。昨天晚上我九点多下班回家,女儿急忙向我交待:“明天我的头发要用红丝带缠成两个弯牛角。另外,你还要帮XXX(她的同学)梳头,张老师说的。”我的天哪,我要梳两个头不说,女儿同学的头发是短发,要用黑毛线做假发接在上面。没办法,只好起了个大早,忙乎了一个多钟头总算完成了任务。中午我去看女儿跳舞,她对我说:“张老师夸你的手艺真不错!她们在理发店梳的还没你梳得好。”女儿长大了,学会拍马屁了。
时间过得很快,我们自己的童年早已远去。掰掰手指头,女儿也只有三个属于她的“六一”了就要步入初中,真希望在她的童年能留下美好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