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破书与漏识

写作者:寒鸦     日记本: 寒鸦世界

日期:2007年05月27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19

  今天的工作可算是最轻松的,轻松得让我无所事事,来回在办公室里度步。好象突然失去知觉失去灵魂失去压力失去兴趣的人,以一种无思维无目的的方式打发时间一样。这在我平常的生活中还真不多见,一般这种情况,我会选择上网,在网络间随意地行走,也不为汲取什么知识,也不为赢得什么名利。
  
   最近公司的老总迷上了炒股,而且不是一般的迷,是迷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也是他开展的项目进展不顺利,所以终日就泡在电脑前研究股票的大盘走势分析行情。他这一泡可不打紧,把我闲暇时光泡网的权利给剥夺了。没办法,我只能这样傻呆着。想看书,心静不下来,想出外走走,又怕临时出大的故障。
  
   最终实在闲不过,我还是看《红楼梦》一书。前面的随笔和日记上我说过,我一般情况下怕看《红楼梦》,或者说是心情不静时间短促的情况下,最好不去动这本书。因为我知道自己,看《红楼梦》一书对我来说,绝对不是单单的消遣而打发时间,我是带着思维带着目的去看的。一旦进入书里的世界,我就有种痴癫忘我的感觉,很难一下子让自己摆脱出来。这好比吃喝粗茶淡饭与品味美酒佳肴,前者基本是物质上的需要,后者却多了味觉上的享受,用心的深浅自然不可同等而语。
  
   不是时间上的完全空余,不是精神上的完全净化,像现在这时段看《红楼梦》一书,我不会细读某一章节,基本上采取翻阅的形式走马观花。从目录上搜索检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章节来看,也是为新的《重读红楼》日记找引用和佐证的资料。这样一来,书的破损现象犹为突出,在翻阅的时候,稍不留神,就有一张纸片轻飘飘地漏下来,还没等我“飞花摘叶”的“两指禅”功夫派上用场,又一张又一张的纸片又轻飘飘地漏下来。等我把它们捡起来各就各位,把整本书放在藤椅的扶手上敲敲打打整理停当,不一会儿看到精彩之处,手舞脚蹈得意忘形之时,刚才“漏页”的一幕又会重演。
  
   这本书从去年9月份从书摊中以低廉的价格买下来,伴随我近8个月的时间了。书是盗版的书,纸张和印刷很是一般。经过我这么长时间的折腾,早已不堪重负。书的表皮脱落,纸张破旧,折缝处断裂的线头随处可见。有的纸张一摞一摞的从书的肢体分离,好比一把缺了几颗牙齿的老木梳子,怎么用起来怎么感觉别扭。但我还没有打算换掉这本书,除了在手中温热久了的感情难以割舍以外,里面许多书页的空白处留下了我划过的横杠和手写的笔记。
  
   经常翻阅已经阅览过的片段和章节,会让我有全新的迷茫,这算不上“温故而知新”,而是在我脑子里根本没有残留下丝毫的记忆。我都怀疑我是不是看过这本书,是不是看过这些片段,是不是我所写的日记评论,纯粹凭一种臆造而涂抹出来的。这种全新的视觉让我冷汗不已,戚戚焉而惶惶然。我还在大言不惭地吹嘘自己的胜利果实,还在海阔天空地讨论别人的指导参与呢?试想自己衣服上的漏洞都没有查看出来,还有什么理由对别人的残缺评头论足呢?好在自身本来就人微言轻,写作的初衷是自娱自乐,阿Q的精神早已武装到牙齿,也就习以为常不怕褴褛的形象见人了。
  
   还能为自己知识的浅陋找一个光冕的台阶下的话,那就是记忆上的衰退。比如前面提到的现象,应该承认书里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段落我是认真读过好多遍的,之所以再读时会有全新的迷茫,也是出于自己记忆上的衰退。这种现象不光是在读这本书时会遇上,在我平时的写作上经常也有江郎才尽的困惑无奈。明明想起该引用哪段论述哪句名言,可就是搜肠刮肚也无济于事。印象深刻而信手捻来的引用,基本都属于某个阶段的记忆了。这使我很怀念年轻时读书的岁月,可惜那时候能供我阅读的书籍实在是太少了。“书到用时方恨少”,就是我现在写作时最大的感触。看过许多大家成名的自传,有一点共同之处,那就是这些大家在人生风华正茂的黄金岁月中,都潜心阅读记忆过大量的书籍。这是我一生种已经无法弥补的遗憾。
  
   无论书本怎么破旧,我还是会继续读下去的;无论知识怎么浅陋,我不会改变写作的初衷。生命除了依赖强健的体魄延长寿命以外,还需要一份精神上的慰籍坚持到底,哪怕这种精神的支柱是如此的羸弱和渺小。

完成时间:2007.05.27 23:41:51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0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