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逆向关怀”

写作者:xinyu123     日记本: 星星点灯

日期:2007年05月25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28

  一天早上,姚廷伟的妈妈说孩子在家不好好吃饭,询问我孩子近几天的午餐情况。我告诉她孩子在园午餐习惯还好,能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就是速度稍慢些。
  接着姚廷伟的妈妈,向我述说自己怎么为孩子做可口的饭菜,有时孩子可以高兴地吃完,有时却怎么也不愿意吃。把她给愁死了。并说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孩子的小肚子有饱食感,饥饿感也相应会有。那么她孩子的饥饿感哪去了?经我这么分析,姚廷伟的妈妈就说:孩子回家就喊饿,爷爷奶奶会让孩子吃些零食。
  这就对啦,孩子在吃晚饭前,小肚子已让零食撑饱了。那么,到晚餐时,再可口的食物对孩子来说已没有吸引力。孩子不好好吃饭的原因是找到了。
  看似孩子的厌食,其根源却在于家长不舍得孩子有饥饿感,听孩子喊饿,就拿出家里孩子所喜欢的零食,让孩子大吃特吃。临到晚餐时,再可口,再美味的食物对孩子来说也如同嚼腊。
  看着姚廷伟的妈妈渐渐明白的神态,我把前天下午吃小点心时一件事告诉她:施浩然小朋友吃苹果比平时快了些,就高兴地跑到我身边对我喊着:“老师,我吃完啦。”当时我还表扬他不但吃得快还吃得干净。
  现在想来起他那可爱的神气模样,如同完成了一项非常艰巨任务。再和姚廷伟妈妈刚才那苦恼的神情对比,却让我心里沉甸甸的,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吃饭是一个人的本能,而如今,为了让孩子有个棒棒的身体,健康成长。成人尽全力,为孩子准备各种各样的食物:主食、零食、辅助食物应有尽有。但换来的是什么呢?是孩子的厌食。
  为此,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探讨一则小故事:美国阿拉斯加国家动物园的鹿苑里,鹿群因既不必为觅食而发愁,也不必为逃避敌害而穷于奔跑,因而很快就繁殖起来。然而在一度兴旺之后,病弱残疾者与日俱增,最后竟出现濒临绝种的危机,虽然政府曾不惜斥巨资予以抢救,可惜一概无效后来一位聪明的管理人员建议把几只凶残的恶狼引进鹿苑,许多病弱的鹿被捕杀了。狼捕食了病弱者,又迫使鹿群为逃避狼害而重新拼命奔跑。从而使得留下来的鹿群体质日益健壮。后来,人们把这种奇特的动物“保护”方式称为“逆向关怀”。
  对照这则小故事,我们在孩子的饮食问题上,是否也应该对孩子适当地“逆向关怀”一下呢?当然,家长和老师不是狼,孩子也不是温顺的小鹿,孩子表现厌食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捕杀”他们。但是我觉得,也应该扮演一下狼的角色,让厌食的孩子产生强烈的饥饿感,决不心慈手软,让他们的食欲得到旺盛,让孩子对食物产生强烈需求,再给予食物,问题不就迎刃而解?
  

完成时间:2007.05.25 20:30:30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8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