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写作者:妙逸     日记本: 等到拈花微笑

日期:2007年05月20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287

   周末因为要招收新生,所以又加班,加班到没了脾气。
  
   这几天按程序和规则是只招收学校学区内的,但是也有非学区的家长来咨询。这个时候就真切感受了教育的"市场化"。是好事,但是也担心市场总是追逐利益最大化、功利的特点,蚕食教育作为人文传承、培育生命的本质,最终使人类自己失了根基。
  
   来报名的大多是孩子的祖辈,校长非常生气,说作为第一监护人的父母干什么去了?孩子上学难道不是家里的头等大事?这种事情都不重视,还怎么指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会尽职尽责?学校能撑起孩子教育的所有吗?……她的话当然有理。可是我看见那些老人家手足无错的样子,心里也真不忍。但是我只能按领导的指示办事。于是打电话,好几个孩子的家长满头大汗地从单位上、从自己正工作的岗位上匆匆赶来。知道大家为了生计都不容易,心里无语。还有一个奶奶大概看我样子还和善,竟又单独留下来说起她的难处。原来她的女儿是轻度弱智,嫁的人自然也强不到哪里去,为了女儿将来老了有依靠,她替女儿领养了个外孙女,自己一手养大;现在儿子的小孩也大了,儿子儿媳都是为了生计成天奔波,作为母亲,她不帮儿子还靠谁呢?于是家里就有两个孩子的饮食起居和上学放学需要她照顾了,而她本人,已经六十多了,实在是可以颐养天年的年纪……类似的例子,在我们学校还很多,每一次看见满头白发、步履蹒跚的老者为着孙辈的事情还要这样辛苦,我的心里都发堵。
   一辈人尽一辈人的职责就足够了。可是你就一定能说是他们的子女不孝顺吗?以我自己的体验就知道,现在的社会给了其中每一个人巨大的压力,生存、发展,一切都不是在家里轻松地坐等就可以收获的。我们都陷入了莫名其妙的异化。
  
   没有人来报名的时候看教育杂志,到处都是教师要解放学生如此种种的声音,当然都对,那些理论都是对的,我们应该那样爱孩子,应该那样做。但是我也在想,谁来给老师减负?一个终日被重重压力压得无法喘息的人,你能指望TA总是心平气和,有着安详平和的心境去爱所有?
   课堂教学当然是要刻苦钻研的,那是我们教育教学最重要的阵地;学生活动也应该是精心策划的,给学生提供锻炼能力的平台并从中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来育人、育生命也是学校和教师天然的职责;还有成堆的作业,那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没有评价与反馈就不能及时订正我们要努力的方向;然后,教师,应该要成长为有思想的人而不仅仅只是一个教书匠,那该要读多少书,又该要耗费一个生命的多少精力?好,即便不这样,你要评职称吧,你要晋级吧,你要有足够的分数来保留自己的位置吧,写论文吧,抄也得抄来,交上几十甚或百来大元换回一张红通通的证书,这才有站住脚的资本。对于那些不是发自内心、的确有感而发的论文,我一直是拒绝写的,我坚决地反对沽名钓誉。可是上个学期,校长竟替我在网上下了一篇,强行交了去。我好意思说我不愿出那几个参赛费?而这一切,仅仅是为了“行政要带头”,为了学校里“科研气氛浓厚”的假象,因为,上面的人怎么考核校长?也就是这些。政治,害死人啊!当国有企业面临从计划经济的阴影下突围,靠市场自身规律运作以取得活路,终于逐步实现“政企分离”,我们的教育,同样是要靠自身规律来取得发展的人文科学领域,什么时候才能发起“政教分离”的运动?
  
   只好是不想这些,只好是让自己尽可能地麻木下去。如此才能消解心里的焦灼,静下心来看看自己能做的是些什么。四面堵着,要么入地,埋头下去;要么上天,去追逐“蓝莲花”那个最高音,成人,成圣贤,成佛。

完成时间:2007.05.20 11:18:03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9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