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第一次发到网上的信

写作者:三公主     日记本: 燕子归来

日期:2007年05月18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262

  
   第一次发到网上的信
   编辑同志:这是我第一次给你们写信,请你们让社会各界给个说法。
   公元2006年1月6日是国家减免农业税的日子是农民们脱贫致富去掉几千年捆绑解放自由的日子。的确,农民们的日子好过多了,国家对农民利益施行各方面政策的保护,对农民的关心体贴是中国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可是在当今生活越来越富裕,日子越来越红火的情况下,晚年饿死/冻死/渴死以及自弑的老人在我们村却一年比一年多!
   我不是夸张,也不是故意捏造事实,就在我动笔写这篇小文的时候,一位五十岁左右老人的尸体冻死在枯井里刚被过路的人发现.五十岁的人虽然不算老,但他是孤单多病又无儿无女无任何依靠的,这是事实;他又冷又饿身受疾病折磨冻死在村外的一处枯井里也是事实。
  一位无儿无女无倚靠的体弱孤身老人冻死饿死这不足怪。可是满堂儿孙的老人虽然出殡大张旗鼓,热闹喧天孝子贤孙披挂素服的庄庄皆见,可谁又知道那棺木里躺着的却是活活被渴死的八十岁老人 !
   这位‘寿星’本该长寿,因为她身体很好,只是偶染风寒发了夜热口渴寻水却无——她一个人住在远离儿女很远的一间小黑屋,几位儿女为伺俸老人谁占便宜的事儿而经常吵闹不休。活着的老人贫困无助,死后却被喇叭号角风光体面送去阴间……
   看来古人的“60岁活埋”国策有理,人长寿不是好事,除了给儿女给社会增负担外没一点益处——奉劝那些想长寿的人赶快打消“长寿”的念头。
   有这想法的不单我一人,我们村早有两位老人在前两年就身先事行了。
   第一位是七十岁的老人因‘咳喘吐痰’儿媳嫌脏欲撵,医病无银又无处安身的老人无法去外漂泊只好叹气寻死跳河……
   第二位是六十岁的老人也身患慢性病,禁不住儿媳一再的‘给脸色瞧’哭着也去跳河,被人发现身子都泡肿了。出殡的时候,儿女们齐怨老娘丢了家人的‘面子’……
   第三位倒是身体没病,只是老两口在家里为打工在外头的儿子媳妇守孩子,一时不慎玩童贪玩掉进深坑摔死了。‘儿子是肝,孙子是心’老两口有天大的理由也无颜面见孩子的亲爹亲妈,只好双双投井为孙儿去做‘陪葬品’……
   例子多不胜举。想想那些无儿女亲人的老人可怜也就罢了,谁想儿女满堂的老人日子也是这么艰难!想想四肢康健的老人都是如此下场,而那些残疾的人待老时只怕要成为野狗的美餐了!
   “人活百岁终需死”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日子富裕了,人们物质生活提高了而这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却日渐淡薄,反教活着的人老是去羡慕死人?
   鲁迅在《狂人日记》里痛呼:救救孩子!我不懂这其中含意,但我却第一次写信发到网上要自不量力地疾呼全社会:救救老人吧! 此致。
   敬礼 !
   (公元2006-1月-12日)
  

完成时间:2007.05.18 21:08:30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0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