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半半哲学

写作者:木犀子     日记本: 青春的印记

日期:2007年05月18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47

  
  
   窗外红尘纷纷,喧嚣尘上,本也幸事。但无端不忍睹,每每扪心自问,是颓废之极,尔或散淡理念,神骸俱消。
   还有挑灯不忍听。或如蛐蛐、残虫之类,再有蛙噪。疑为大歌,但细细一辨,掺杂太多无聊,独缺了天籁。知道是奢侈,还有想入非非,实为不该也不值。
   读《半字歌》,“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而知林语堂,其中四十一个“半”,深省乎已。
   他年哲学,似是颇有心得,也能举过一二三,返过三二一,堂堂皇皇,觉着基本能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千千世界,亦能辨个公公母母、哀哀乐乐。其实不然,而今溯流而上,竟不见河岸几许,亦不知码头为何。就是顺流,亦是浑浑噩噩,不辨东西。尔或中流击水,更是不知所云,而惨惨淡淡,甚至体无完肤。
   悲哀乎,嘘吁乎,十字路口,哲学成了莫大徘徊,眼瞅着红绿灯闪烁其辞。
   亦如当今,为的身前身后名,犬马声色,日耗斗金,于是尽情膨胀,无所不用其极。觉得怎么也过了,太累太疲惫。
   后读孔子,于是多少知些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囫囵吞枣,似是而非,中庸乃至高境界,往往有大智若愚之品味。我辈俗流,难得明了几分。林老夫子自然高明多多,仅仅用一“半”字,便诠释使然。
   我倒没那么深层次,只简单理念,觉得只要有天地万物的悲悯,一点点;达观超然的情怀,也是一点点,就足够了。何能深刻世界,透彻人生,无疑痴人说梦,妄自菲薄。
   “细推物理须行乐 何用浮名绊此身”。一友黄金周张家界旅游归来,自是兴犹未尽,说有所值,眼界顿开。谓其哲学是:努力工作,尽情享受。前者至诚为后者服务,否则,无有意义之生活。的确,物质与精神共享,能闲人之所忙,然后能忙人之所闲,也是一境界也。
   半半哲学调和矛盾,不仅人生,也有思维。张张弛弛,若海之有潮汐,音之有节奏,天之有晴雨,时之有寒暑。生活如艺术,与天地自然和谐,这就是天道。
   半半之乐明得失,布衣茶饭亦终生。
  
  

完成时间:2007.05.18 20:38:34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8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