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很想知道你们那里的教育状况是什么样的呢?小孩子读书的情况如何,国外的父母是如何看待教育与孩子的未来的呢?
我来这里是上11年级,也就是高二。基本上学习是轻松的,作业是不多的,日子是清闲的,课外活动是自选的。
这里分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公立学校1到12年级都是国家出钱,所以不需要交任何学费,杂费。除非是学校组织春游啊,看球赛啊,这类还是要自己出钱。学生用的课本,都是学校提供的。高年级的,还会提供画图的计算器之类的。学校图书馆的彩色纸啊,胶水,剪刀等,都是随便用的。食品课的食材,器具,也都是学校提供。基本上,学生上学,穿好自己的衣服,带好自己的书包铅笔盒,也不用带其他东西。
1~6年级的小孩,基本上上学就是在玩耍。培养孩子的思维,思考,独立,团体精神等。7年级结束是小学毕业,有一些简单的听说读写等能力测验。比起国内的考初中,算是简单到没法说。
8,9,10年级,相当于是国内初中了。相对来说,念的书也就多些。科目有些是必修的,有些可以选择。我记得我做过一个9年级的印度小孩子的家教。教她数学,是要从九九乘法表开始。。。因为他们用计算器太多,所以很多孩子都不太会掰着手指头算数学。8,9,10年级都有些能力测验,不过这些测验,用在研究部门观察学生的素质比较多,很少会用来评定一个学生,一个学校,或者一个学区的好坏。
11,12年级,大部分科目都是选修,只要选够学分,就可以高中毕业了。很多朋友就选些美术阿,手工阿,食品阿,缝纫阿,汽车修理之类的课,也能毕业。但因为12年级毕业会有一个省考,考数理化,生物,英文,中文,法文等。这些成绩是上大学报学校必备,所以很多立志于考大学的学生,就会利用11,12年级来选学省考科目。而校外,关于提高省考成绩的补习班,也就很多了。大部分补习班都是中国人,韩国人,日本人开的。亚洲人对自己孩子能否上一个好大学,还是依然很关注。从他们选择居住地,也要选到好学校,升学率高的学校附近,也能看出来。
残疾的小朋友,或者智商不够的小朋友,也是和大家一起上学的。学校里会有专门的老师,全天候为有需要的特殊小朋友特殊照顾。
由于第一语言非英文的移民越来越多,学校也开设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 ESL的课程,给英文程度不够好的孩子,专门教学。由于12年级ESL程度不够的学生,不能拿12年级英文和参加英文省考,这样会影响到升考大学。专门辅导学生ESL的补习班,也是相当的多。
由于这里大家都是移民,来自各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也是各有不同。对于加拿大,这里的每个人都是外国人。流传这么一句话“加拿大的一大怪,谁看谁都像老外”。也以为这些移民的文化素质,学历相对较高,他们对自己后代的期望,也就会高些。而本地住了很多代的那些老移民的后代,也因为身边的竞争越来越厉害,也开始偏重多念些书。
这里很多的工作机会,都不需要高学历,但是需要专门的技术。例如水电工,砖瓦匠,木工等工种,工资也是很高的,并不比工程师,医生护士的差。所以并不是必须要上大学才能找到高薪工作。很多人都是高中毕业后,去念一个执照,或者念一个证书,就出去工作啦。就算没有证书,去马路上举牌子或者洗刷大楼墙壁之类的工作,小时工资也是非常高的。既然念不念书,都可以生活的非常舒适。这也就减轻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升学压力。而家长,最底线只要孩子有稳定的工作,也就放心了。
总之,学校里教的知识,并不算很多,不算很精尖。反而是教会学生团队精神,等精神方面的东西比较注重。科目也很广泛,从吃穿,美术音乐,到戏剧,技工,电脑,数理化,各种语言,体育等想的到的都有。培养孩子的兴趣,似乎比成为一个科学家的远大的目标,更重要。学校的社团也很多,几乎每个学生都会去加入一些。不单单是球类啊,音乐啊,学术社,兴趣类这种,还有专门帮孤儿老人的,做慈善的,或者文化类的社团。只要能凑够几个人,想一个名头,都可以申请一个社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