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罗伞帛小桥东,流连烟云锁天堂”,一幅画,纯白描的,淡淡几笔,其中伞绝对是主角。
还有“江南雨巷”,美仑美奂,也是主角。少了伞就自然没了味。古人最知,或如“断桥”,就基本是伞的捣乱,而惹出千古的偌大传奇。特别是“流连”二字最能说明,剪不断,理还乱,雨中的画面多姿多彩且缠绵。
不喜伞,觉得累赘,躲着或者绕着,宁肯一身雨,加个喷嚏再添个感冒,也就硬抗着。实在过不去,就打吊瓶。后来知道行不得,于是也弄了,但多是甩手而已。丢了几多,已记不住了。
有一伞厂,据称起始于明嘉靖,盛于清中,一直为作坊。产纸伞,涂了厚厚的油,可销。后被五花八门的后起之秀冲击,于是萎靡,但仍活了下来。现继续油纸工夫,但绝对是改良了,以地方特色加旅游产品打拼,居然也勉强滋润。现美其名曰“天堂伞”,看来无独有偶,都是主打名气,瞄准那些爱好者。
没感觉如何的神秘,也就是灵巧、精细些,描花草、人物、书法、亭台楼阁,特别超男靓女。天堂乃臆造,于是随便胡编,大胆设想,谁去小心求证。也有一大作坊,产泡酸菜、辣椒,竟名曰“奥林匹亚文化食品”。估计是泡和跑同音吧,便可以任其驰骋。
山里有民族集,一年两次。靓点有二:一是花伞,苗家姑娘花姿招展,伞是第一首选。华盖之下绝有美眉,而且如歌。二是定情腰带,都是在花伞下进行互动。某种意义说,天堂伞为情为媒,也体现价值与使用价值,更有浪漫情调。
还有包装。有所谓业内人说,其实就是打扮,使劲的,往酷里整,也是使劲的。市场欣赏漂亮与名气,谁与银子无端过不去。
所以绝对热门,我知道,所有商品,包括水和空气,特别是人。
记起有“腹内草莽人轻浮,却原来,骨骼清奇非俗流”,这是对宝二爷而言。若他知道如今比比皆是的“绣花枕头”,感慨何如。
油纸伞曰天堂伞,细想也不错,至少有莫大的历史沉淀和可供斟酌的文化内涵。如果往大了去,还有扯不完的故事,上下几千年,横竖几万里,选择太多太丰富,谁能真正说清道明。
使用价值褪色,观赏价值增加,也许这就是特点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