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字之于山,觉得多有些不雅,其实是适用特别的山或特别的姿势。一般都冠以登临,自然意味就足,形象也瞬间伟岸。似乎已经约定俗成,应该算作一般特别的成语。
别人可能体会不到,我至少是明白的。因为开门就见山,非常直立,刀劈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熨贴极了。也似画。本不知。那年有画人采风,哇呀一声,支了画板忙乎了好几天,觉得是无尚的宝。后就有人使勘舆之学,说绝佳,而且出贵人。但多年过后,星星依旧,月亮如初,乡人仍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倒是绝谳依旧多生怪柏,偶有悬泉,飞漱其间。只我们终不解何为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我们绝对是“爬”上去的,登本不合适。感受只一个字,累。李太白说:“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那属于“游”的范畴,基本的潇洒与夸张。我们也没什么特别感受,都是山,一望无垠,多了去了。只感觉我比山高了,风也猛烈些,因为终于站在了山顶。
滋味就是喘,但是简单的粗气,拉风箱似的,一会就没了。
没有占有感,也无自豪感,与普普通通山上拾柴禾似的。
后来逢什么登高日,组织爬山,还有奖。就出城几百丈,拾阶缓缓而上,绵延数里,沿途有茶水。基本就属于小儿科,对于我们和对于大山的孩子,几是安步当车,探囊取物。
后有采访者讯问,有何想法?无有。就是爬山嘛,上得去也下得来,一步步的,热汗没有冷汗有,那是闲风捉弄。关键是有奖,没好意思传播。
好事者失望之至,觉得至少有几分英雄本色,或豪言壮语,应该想到什么,还有肩负多重,责任几何。“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气贯长虹,一般往往都是如此而已,方显意义重大,非同寻常,否则爬的什么山,费的那般劲。
爬山就如此简单,没有考虑什么,一直往前,就如平常走道,只不过崎岖一点。云里雾里没计较。无所谓找感觉,最重要是冲着奖。
拿奖品的手自然的很,还有下山得撮一顿,自有买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