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吗?”中午时分。
“没有”,“为什么”?
没有理由。
是啊,为什么非的要理由。比如昨晚睡不好,辗转反侧,招谁惹谁了,也非雨淋淋,也非蚊虫轰炸,也非其它。就是无眠,瞪着眼,感受着更漏,我的事,所以不需要理由,也不想明白理由。
似乎是一种招牌,谦谦君子大而化之,耿耿小人无孔不入,记得古人感叹:“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就是这理。
我非君子,更非小人,几乎介于不入流之列。大道理自然没有,小道理也没有,只是其间有些,噎住了难受,吐了招人不待见。人就如此,极端矛盾,但往往故作姿态,欲语还羞。
记得小时见过乡下老者,秋收稻谷,为求丝毫凉爽,几乎赤裸。前面一短围,后一毛巾,仅微风拂过,便大白于天下。然泰然自若,依旧我行我素,毫无羞涩。细一想,劳动所需,任何理由都是多余的,自然就是最好的理由。
过去有一分为二法,觉得非好即坏,非此即彼。其实僵硬了,你的朋友是我之朋友,你的敌人也可能是我之朋友。万事不能简而言之,有若干渠道融通,若干路线可供选择。
没有亦为隐私,或者小秘密,是倡导的,人人都有难言之隐,为何非得公之于众。文明社会是海纳百川,包容皆大,于己有私,于人无话。古语曰:“为人宁可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经验之谈,虽狭隘了些,其实是有理由而化为不用理由了。
另一就是信任程度了,深层次。总想着古语,比如“仁义礼智信”之类,现在国学开始盛行,应是好事,但愿人人自拥,还一片朗朗乾坤。
“吃了吗”?“吃了”。
“吃什么”?“茄子南瓜豆角一锅烩”。
肚子都腆起来了,不知这能否算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