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我说教育的创新和实践

写作者:永远的康桥     日记本: 你是我的神话

日期:2004年04月22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09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充分体现了强调实践,注重体验并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思想,也正是基础教育承担起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责任,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
   为什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学家普罗塔戈在3000多年前曾写到:“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只需被点燃的火把”,这深刻揭示出教育的真谛不是为了传播知识,而是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在当前科技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时代发展对人才的根本要求。
   然而长期以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教育变成了一种机械、简单和僵化的活动,把身心尚在成长,本应充满好奇与想象的孩子束缚在强大的考试压力之下,扼杀了孩子创造的天性,在几年前的一场中美学生智力对抗赛中,其中的一幕引起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深思:主持人提出了“三时到四时的时间段内,时针和分针在什么时刻重叠?”的问题,中美双方的孩子分别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中国学生立即埋首于草纸之中,开始演算;而美国的孩子却不慌不忙地拨起了手腕上的手表,两个方法孰优孰劣无需细说,但遗留的问题却让人痛心疾首,我们学生的思维完全被书本给束缚了,通过这场较量,我们的孩子怎么能面对21世纪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呢?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首先,正确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面对千奇百怪的大千世界,孩子的头脑中充满了无数的疑问。当他们提出问题时,有些家长一开始可能还觉得有趣,但久而久之,对孩子们没有止境的疑问,家长逐渐失去了耐心,敷衍地回答甚至粗暴地打断。一点点地抹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这个世界的兴趣。鼓励孩子质疑,并引导他们自己动手通过各种方法积极地寻找答案,这是培养孩子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第一步。
   其次是鼓励孩子的奇思妙想。2000年“21世纪中国教育论坛”研讨会中,一位教育学家向大家讲述了有关孩子创新能力的事例:台湾一名7岁的小姑娘写了一首“爱情小诗”:“妈妈是一杯酒,爸爸喝了一口,就醉了!”这不就是创新能力的表现吗?如果你遇到相似的情况,你会鼓励、赞赏这样的孩子吗?其实,历史上一些伟大的发明也正是由一些奇妙的想法开始的,因此,一个新的见解,是智慧的萌芽、创新的开端,应得到大力的支持。
   三是鼓励孩子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得到别人的赞赏,无疑会起到增强自信心的作用,但当孩子的看法与周围的大多数人的观点不一致时,孩子就会陷入两难的尴尬境地,想要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是需要一定的勇气的。这时,作为孩子的家长,应该学会鼓励自己的孩子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哪怕他的意见不完善甚至是错误的,也要对他大胆表达的作法给予充分的肯定。能坚持自己意见的人,往往具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在事业上也很容易取得成功。
   四是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古语说“学以致用”,学生把知识运用到科学探究的实践中去,将理论与实际有机会的结合,亲自体验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这不仅能够克服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也是使学生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行动的重要环节,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正符合了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它既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教育改革的一个要求,应把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环节摆在突出位置上,并努力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创造必备的条件,这样所培养出来的孩学生,才不至于是“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参考,只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孩子的创新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与提高。

完成时间:2004.04.22 18:12:43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2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